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时事快报

学者解读日本政府债台高筑原因 消费税不受待见

2012年02月10日07:35
来源:解放网-新闻晨报
  杨向峰

  最近几年多次入阁的村田莲舫,因为形象清新又有明星气质,曾在一段时间里很有人气。不过,她在担任行政改革大臣时可得罪了不少人,因为这个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裁减各项公款支出。笔者所参与的研究项目,据说就因她而砍了三分之一的开支,墨盒用完就得自己掏钱买了。因为没有申请到后续经费,项目明年到期以后,我们这儿的几个行政人员恐怕都要失业。

  其实,大家都知道日本政府的债务早就“高处不胜寒”,削减开支是不可避免的,谁坐到莲舫的位置都免不了要“大刀阔斧”。最近,野田政府决定给国家公务员降薪、冻结新建公务员宿舍的计划等等,无非是为了起到表率作用,这笔省下来的钱,相对于超过一千万亿日元的国债,无论如何也都是杯水车薪。其实,放眼世界,政府负债经营是常态;不过同样是经济大国,1970年日本国债和GDP的比例(10%)还只有美国的四分之一,时至今日,这个数字已成了美国的两倍,过去40年日本政府的钱到底花到哪里去了呢?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日本,国家的财政收入主要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很多地方政府的运转都依靠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再加上自民党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掌握政权,为日本的“政治分肥”创造了条件,“分肥专家”田中角荣也由此应运而生。出生于日本的“贫困县”新泻县的田中,从未受过高等教育,靠经营建筑公司发家后投身政界,很快跻身自民党高层。田中虽然举止不拘小节,却有高超的政治手腕,他在担任大藏大臣、通商产业大臣等要职期间,把大量公共工程拉到自己的家乡:气候寒冷、人口稀少的新泻因为他的关系不仅每年可以收获一笔 “雪灾费”,还有新干线穿山越岭从东京开到家门口。田中在1972年当选首相后,内阁的民意支持率创造了战后日本政府的最高记录(62%)。在他积极财政政策思想的指引下,日本政府在大兴土木的同时,大幅度扩大了社会福利的开支,光1973年的预算就比上一个财政年度多了25%。

  政府在年金和健康保险等社会福利方面的投入,让全体日本人都享受到了经济高度成长的好处。遍布全日本的高速公路、新干线和机场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为地方的均衡发展、减少地区间差距起了很大作用。难怪在如今这个首相一年一换的年代,每当被问起哪位政治家最有领导魄力的时候,上年纪的日本人言必称田中角荣。但是,这些利民措施都是在没有新收入来源的基础上施行的,政府必然需要通过发行国债来弥补亏空。更重要的是,这种用公款换取选票的做法从此在日本政界根深蒂固,特别是自民党,好几任首相都需要仰仗党内最大派系田中派的支持,而后者又与日本建筑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各届政府把大笔资金砸到了基础设施建设上便不足为奇。日本也从此有了“土建国家”的称号,优等级的公路年复一年地翻修,机场、港口、桥梁、大坝、跨海隧道等很多公共工程的建造都没有对长期经济效益进行充分考虑,现在,遍布日本的98个机场绝大多数都存在亏损情况。

  既然公共设施投资之风没法刹住,而人口老龄化的势头也不可阻挡,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日本的财务官僚们主张参考欧美国家的模式征收消费税,这种得罪选民的事情犹如烫手的山芋,经过十年延宕,日本国会才在1988年通过征收3%消费税的法案,面对民愤,当时的竹下登首相不得不黯然下台。等到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日本政府又错误判断了宏观经济的趋势,以为这只是个短期现象,更加积极地加大财政投入“托市”。连续好几年财政赤字从GDP的3%一路看涨,经济却毫无起色,此时的日本政府更加两面受敌、茫然不知所措。等到1997年国债总额终于超过了GDP的100%,经济稍有增长,村山富市内阁又迫不及待地把消费税提高到5%,民间的消费随即受挫,再加上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日本经济又一次坠入了通货紧缩的深渊,任凭政府多次出台经济刺激计划都无济于事,到2005年,日本的国债已经高达GDP的175%。

  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日本政府开支再次飙升,国债很快又超过了GDP的200%的红线。去年,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给日本敲响了警钟。野田政府主张把消费税提高到10%,反方则说经济复苏更要紧,这场“亡羊补牢”还是“亡羊捕狼”的争论,简直就是昨日重现。(作者为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

  作者:杨向峰 (来源:新闻晨报)
(责任编辑:UN602)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