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CCTV《今日观察》

三评“招工难”之一:东部失去吸引力?

2012年02月16日10:13
来源:央视网

  三评“招工难”之一:东部失去吸引力?

  每年的春节过后不久,各地都会传出一些“用工荒”的消息,当然今年也不例外,春节还没有过完,沿海不少地区的企业就开始高喊招工难,“用工荒”,今年“为什么荒”的这么早?“用工荒”的现象真的越来越严重了?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了“用工荒”的现象?在连续闹了好几年的“用工荒”之后,我们的企业和务工者都有一些怎样的改变?央视财经频道主持人王小丫和特邀评论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著名财经评论员刘戈共同评论。

  “用工荒”再度来袭,今年荒的是不是更厉害?哪些因素导致了“用工荒”?企业又如何面对“用工荒”?

  今年50岁的李兴清在东莞的一家酒店担任经理,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成都市金堂县驻东莞厚街工作站负责人,登记来自老家的务工者信息是他的一项重要工作,但自从2010年他接手这个工作站以来,这个失业登记本上,就没有写下过一个名字。

  李兴清(成都市金堂县人社局驻东莞厚街工作站负责人):就是一个空的,为什么?因为现在没有失业人员了,可以这样讲。两年的时间,这上面没有登记过任何一个,他这边没工作了打电话联系,我都是会动员他回家发展。

  在李兴清的办公室里,最扎眼的就是墙上贴满的各种招工广告,但仔细看,发布这些招工信息的,并不是眼下急缺人的东莞企业,而全部都是千里之外,来自李兴清老家金堂县的企业,除了这些招工的信息,更惹人注意的是,占据了整整一面墙,由金堂县政府发布的“回乡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在办公室的一角,更是堆了好几箱引导务工者回乡就业的彩样。

  李兴清:创业,就业,办理社保关系的转移指南,我们也是每人发一份给他们。房产广告是老家的,购房嘛,赚了钱了回家购房,还有就是一个,我们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办事指南。

  李兴清说,金堂县是传统的劳务输出大县,最多的时候,光在东莞后街这一个镇上,就有两万多金堂人务工,最初,县里设置这个工作站的目的,是为务工者提供一些就业咨询,法律援助的服务,方便老乡们外出打工,但最近这两年李兴清发现,自己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为外出打工服务变成了为返乡就业指路。

  李兴清:东莞企业肯定烦呀,我们反正就是低调一些吧,我们隐蔽一些吧做这些工作,别人也知道现在招工难,好多东西我们也会委婉一些做这些工作,比如说我们去厂里慰问的时候,我们就跟(县里)领导说,千万不要提回家创业这几个字,然后叫到一边开会的时候,适当的时候可以提一提。

  现在李兴清和老乡们的联系更多的就是通过电话,短信,乃至网络进行,他的手机里存储了上百个老乡联络员的电话,QQ上总有人在咨询回乡找工作的问题,在他的一本工作笔记上面,记录着金堂县政府和他联系的内容,其中我们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有不想在南方打工的务工人员,一旦知道,就立即与我县劳动局职介中心取得联系,在家乡为其联系工作。尽管李兴清现在主要的角色已经是为老家企业招人了,但仍然有东莞的企业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这家家具厂的老板陈博也是金堂人,作为老乡,陈老板和李兴清一见面,总要提起帮忙招人的事。

  陈博:给我介绍几十个人过来。

  李兴清:你现在说招人真的是无能为力,真是无能为力,今年的形势比去年还要严峻一些,真的是无能为力,要说家乡人嘛,家乡现在也得发展,所以说实话我也压力非常之大,所以现在就是说,一下子能给你招几十个人的话,真的一点都不现实。

  走进陈老板的工厂,就立即能明白他到底有多着急,几千平米的厂房里,只有几个工人正在调试设备,而因为没有工人干活,大量没完工的板材和家具产品,只能暂时堆放在一边。

  记者:他们是放假还没回来呢?

  陈博(东莞市博达家具有限公司总经理):对,没回来。

  记者:他们假期那么长?

  陈博:所有的,我们本来要求他们提前来的,他都不愿意来,都是这样子的,本来我们开料还有几个人,昨天在外边招工的地方也碰到他,他们到处转悠一下。

  陈老板说,他的工厂正常生产需要70个工人,但现在只有不到20个人干活,这已经严重影响生产线的运转,有几个订单原定这几天就要交货,现在只能想办法推迟一些。不仅如此,甚至很多新的订单,他现在也不敢接。他桌上放着一张一天前客户刚刚拿来的图纸,简单的框架床,每个月能有30万美元的订货量,非常合适的生意,但就是眼睁睁的接不了。

  陈博:他这个产品原来是一个工厂在做。

  记者:做不过来?

  陈博:不是做不过来,厂也是没人就不做了,就倒了,转过来问我们做不做,我们也是人不够,也没有做。

  张鸿:“用工荒”如果继续持续 招工将由暗抢变明抢

  (《今日观察》评论员)

  现在四川、安徽这些地方已经开始留农民工,比如说他们会分解到县,争取留下多少农民工来,因为当地也要招商引资,也有一些企业来了。这一次的采访很有意思,金堂县的这个驻东莞办事处有办事指南,还有成都的便民服务手册,在东莞打工的人拿到这些东西,就可以知道,如果一旦离开东莞或者深圳这些地方,那么回到家乡就会有怎样的发展,还包括劳动关系和社保的转续。

  那么,现在这些地区凭什么有勇气或者有底气来沿海挖人?就像李兴清,他其实比较单纯,他两头都做好事,一头是老家金堂县劳务输出,一头是东莞的企业需要人,就帮着介绍老乡。我跟他开玩笑,就说他是双面间谍。在这个时候,两边就开始对比,对比的原因是什么?这就是一个机会成本问题,对于很多外出打工者来说,他要算这个机会成本,就是当我选择这个的时候,我放弃的那个东西叫机会成本,过去我放弃的东西,它相对来说不太值钱,可能我就是少种点地,少收点粮食,那么我就到这边来多挣点钱。但是现在家里的收益开始增加,那么我放弃的这个机会成本就开始加大,所以我们在人力市场做了一个调查,收入预期基本在两千到四千左右,但东莞或者深圳的这些企业不大能接受普通工人这么高的一个收入预期,所以现在招工很难了,所以就出现了暗暗的抢人,如果这个事态再持续下去,可能就要开始公开抢人了。现在看来,整体上的一个判断是,东部对普通务工者的吸引力在下降。

  张车伟:“用工荒”呈现出一种常态化的趋势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这些现象确实说明我们的“用工荒”已经是一个常态化的趋势了,这种常态化不仅是过去春节才有的“用工荒”,现在是常年“用工荒”。还有一个表现就是,各地都有“用工荒”,过去都是东部沿海,尤其是经济集中的地方,比方说珠三角、长三角这样的地方“用工荒”,那么过去是输出人的中西部地区,现在也是“用工荒”。现在这种常态化从时间的层面来看,然后从这种横截面的区域层面来看,都表现为“用工荒”,这确实是一种常态化的趋势。

  张鸿:现在企业在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务工者

  (《今日观察》评论员)

  企业的压力很大,这个家具老板要是提前知道人这么难招的话,就想办法了,所以他现在有点后悔,他正在重新选址。后面采访那个家具厂老板表示,他原来的选址只考虑到家具生产需要地址偏一点,没有考虑到现在出来务工的人员开始对环境有要求了。比如周边有没有娱乐设施?有没有卡拉OK、网吧?这些都非常重要。

  这次我在人力市场上,跟踪了好几个完整的招聘者和应聘者的对话过程,我在旁边听着,就越来越觉得现在打工的人底气很足了。比如,前一阶段新闻里报道,有些普工出来打工,期望自己的的月薪能达到七八千,显然务工者的需求开始增加。原来我们说招工方招上务工者,拉上大车就走了。现在务工者就是静静的坐在那,问招工方:一个月工作多少天?有没有加班?住宿条件是什么样的?有没有热水器?你们每个月搞多少次活动?等等。然后招工方会很认真的解答。甚至有一个招工方还表示,有高温补贴、生日补贴、购物卡,配饮水机、配电视房,还有卡拉OK厅,台球,乒乓球,图书馆等等。还有很多企业春节以前提前放假,然后往返车票都给报销。也就是说,现在企业不得不想尽一切办法留住务工者。

  招工难,开工难,部分企业陷入困局,“用工荒”局面如何求解?

  最近的一段时间,深圳一家手机配件企业的老板王志明总是徘徊在空荡荡的工厂宿舍楼里,从去年年底开始,他的工厂就一直招不满人,原来满满当当住了400多人的员工宿舍,现在只住了不到200人,很多宿舍的房间都人去楼空,有的宿舍外面甚至还挂着之前工人留下来没有收走的衣服。

  王志明(深圳市众鑫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我们也是年前有一些工人回去了,年前回去了,年后就不一定回来了,可能会很滞后,有可能就不会来了。那么,我能不能承受得了这些劳动力成本等等的上升带来的不利因素?你不能说做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但是你盈不了利,你的坚持是叫无谓的坚持。

  为了说明劳动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王志明画了这样一张图,在这张成本构成图里,产品原料和生产管理销售的成本,占据了大部分空间,而剩下的部分就是工资和利润,在去年的工资水平下,工资成本已经占到了总成本的23%,利润只有5%左右。而今年2月1号起,深圳市上调了最低工资线,从1300元上调到1500元,因此王志明预计,工资上升的幅度至少会达到20%,这意味着他的企业可能挣不到钱,甚至是亏损。

  王志明:假如说20%,20%乘以23%,这就上升了4个(百分点),这整个成本线就上升了4到5个点。快接近底线了,已经接近底线了。

  在手机配件这个行业里,王志明已经摸爬滚打了15年的时间,从最初的普通工人到如今的企业老板,王志明为创办这家手机配件厂付出了不少心血,关掉工厂对他来说,确实是一个艰难的抉择。但几个月以来,他的工厂就一直处于生产不饱和的状态,生产线上很多的机器都停在那里无人操作,尽管他开出的工资在这个行业里并不算低,但是整个深圳地区的工资水平仍然在不断上升,对他来说,既无法提高工资,更不敢盲目招人。

  王志明:为什么人员会减少?原因一个是人难招,第二个,你也不敢招。

  记者:人多了养不起?

  王志明:你养不起,今天给你200号人你养的动吗?一个人3000块,200个人60万,你能养活他们吗?

  在深圳的另外一家手机企业,我们也同样看到了缺人的场面,在这家手机企业的生产线上,原来的四条生产线只有一条在正常运转,去年200多工人,如今也只有40多人回到了工厂,但是这家企业的老板邵国光,却一点都不显得着急。

  记者:有一些生产线停着,是不是有点让人担心啊?

  邵国光(优美通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这个倒没什么可担心的,因为这个我们本来就已经预料到了,从去年我们就已经在布局,大量的订单外发给像富士康这样的专业的工厂去做,所以今年我们来的工人,也是我们预料到会少了很多。

  如果仅仅只是生产外包,显然回答不了我们关于招工难现象的疑问,这家企业最初生产手机电池,后来开始生产手机整机,而这两年,邵国光把企业的重心,放到了手机产品开发和品牌经营上,手机的生产工厂在整个企业运营里面占的比重并不大,与生产线上工人稀少的现象相反,在这家企业的办公室里,设计手机外观,开发手机芯片,软件的创意研发人员坐的满满的。

  邵国光:那么现在我们是逐步的在做减法,我们把我们的研发,市场跟产品定位,这一块我们是进一步加强,把制造端这一块逐步逐步外包出去,所以说我们随着这个,我们把自己的资源更多的投入在,这种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的这一段。

  张鸿:依赖低劳动力成本的已经过去 现在是资本跟着劳动力在走

  (《今日观察》评论员)

  其实这是一个手机的生产线,是生产手机壳配件的,因为它只生产这个,所以对它来说,转型升级很难。他现在面临的一个抉择是,我现在就差三百万,就有可能能转型去干别的。现在有两家银行有贷款意愿,但是因为整个区域现在都在转型,所以金融机构也在考虑,你这个产业是不是符合未来整个区域的发展?这些金融机构是不是愿意跟企业共担这样的一个风险?

  采访后面的那个企业好像并不担心,那是因为他可以放弃劳动密集型这一块生产线,生产这一块外包给富士康了,他现在是靠研发、市场来挣钱,他显然是提前有准备的。如果是突然被迫倒逼的时候,那么企业短期的压力就在于,要不是破产,要不就是不干了。前面采访的那个王老板就说,如果再这么下去,我可能就不干了。现在的企业都必须意识到,过去依赖低劳动力成本的制造业密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资本跟着劳动力在走。

  张车伟:“用工荒”倒逼企业进行转型升级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所谓的“用工荒”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来说的“用工荒”,对务工人员来讲就不是“荒”,是好事。对企业来讲,就是一个真正的困难,或者说“荒”就是“荒”在企业这儿。对于企业来讲,路径实际上也很清楚,一个就是要么我用比较好的条件、好的工资来留住工人,或者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就可以解决问题。如果实在不行,那么只有到一个更高的产业层次当中去,然后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一些产品,进行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个“用工荒”会逼迫着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它是必然的一种出路,摆在前面的道路是非常清楚的。

  张车伟:“用工荒”反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今日观察》特邀评论员)

  无论怎么来说,这个“荒”都是我们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的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我们今天之所以能够有“荒”,是因为我们的经济确实腾飞了,发展了,而且反应了现在经济的一个良好态势,所以我觉得,我们国家只要还有荒,那就是说我们国家发展的形势是比较好的,也是非常好的一个阶段。

  这个“荒”对于企业来讲,确实面临着非常大的压力,这些企业必须要做到未雨绸缪,而且企业的转型升级本身实际上就是推动我们国家下一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来源,只有这些企业转移到更高的一个产业链当中去,然后生产附加值更高的一些产品,同时,也增强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和内生性。如果这些企业做好了,那么我们国家下一步的经济增长的来源也都解决了。所以这个“荒”不管是对我们整个国家的发展来说,还是对老百姓来说,对劳动者来说,都有一个非常积极的意义。

  张鸿:政府应当帮企业共同应对这个槛

  (《今日观察》评论员)

  我手上拿着这样一个卡,这张卡是一个人才市场的进门卡,这是月卡。这个人才市场的招聘会是十块钱一张票,一张票在一个星期内,你可以随便进。30块钱是月卡,如果是50块钱的,那么就是可以三个月之内不断的来。

  我当时想,这是多么不自信的人才会买一张这样的卡,三个月都找不着工作。后来他们跟我说,这是因为他想不断的来挑工作,所以这个时候企业这个甲方相对来说,已经处在一个被挑选的位置。在这个时候,不能把整个经济升级的压力全让企业来扛,我认为无论是地方政府也罢,还是中央政府也罢,都应该做一些事情来分担企业的压力,比如减税,还有金融环境等等,有没有金融企业能够愿意给微小的企业一些帮助?我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的应对这个槛。

  (《今日观察》栏目播出时间:周一至周五21:55—22:25)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