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媒体指城市和农村要二胎意愿低 生二胎多因情感

2012年02月22日18:06
来源:北京晚报
苗苗的幸福生活
苗苗的幸福生活

老人能帮得上忙很重要
老人能帮得上忙很重要


  早晨,时针已经指向10,两岁4个月的女儿才刚刚醒来,费先生赶紧一骨碌爬起来,穿衣叠被一通忙乎之后,接着给孩子准备早点。自从2011年7月14日小儿子降生以来,照顾女儿的重任就降临到了费先生的肩上。因为妻子苗苗还要上班,用了两年多的保姆也辞了职,而岳母要帮他们照顾老二,费先生一咬牙,将自己一手开创的汽修厂转交他人打理,一门心思在家里当起了超级奶爸。

  随着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到第32个年头,独生一代先后进入育龄,在大城市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地区,独生子女逐渐成为婚育家庭的主体,他们被称为第一拨合法拥有双子的“双独父母”。根据北京市人口计生委规定,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的,可以生育第二个孩子。

  传说中的“上有四位老人、下有两个宝宝”的生活究竟什么样?要了老二之后,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他们怎么看待要第二个孩子?记者走访了两对独生夫妻,听他们讲述了生活中的酸甜苦辣。

  要老二最关键的是,老公喜欢操心,

  还喜欢亲力亲为带孩子

  家庭档案

  苗苗:1981年生

  费先生:1972年生

  大宝:女 2岁4个月

  小宝:男 6个月

  苗苗在一家媒体单位上班,休完产假回来上班时引起了不大不小的轰动。

  “苗苗回来了,老二都生完了!”

  “她们家特有钱,要不这年头指着工资的人谁敢生老二呀。”

  “光有钱也不行啊,还得有人带呀,他们都是独生子女,父母都年轻可以帮忙带,只管生不管养,当然敢生了!”

  食堂里,排版车间里,大家私底下议论纷纷。毕竟,在这个年头,合法地生老二的人还真不多。

  那些有兄弟姐妹,拿不到生育指标的70后显得最为羡慕:“我们体体面面地合法地生老二,恐怕这辈子也没戏了。”

  那些铁了心不准备要二胎的独生子女显得最为豁达:“反正生得起养不起,就不操这份心了。”

  对于这些反应,苗苗报以微笑:“这有什么值得关注的呀,一切都是顺其自然而已。”苗苗坦承自己当初并没有“计划”要老二,但既然意外怀上了,对于要还是不要,她也没有丝毫的纠结和犹豫。“可能大家想法都差不多吧,都想给老大生个伴儿。”而且,她所住的观筑小区中,很多有条件的家庭都要了老二,也算是一种风气吧。

  正应了那句“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苗苗感觉要了老二之后,带孩子的心态明显不像过去那么紧张了,记者问及老二的生日,她想了半天还在两个日子中间拿不定主意。“当时带老大,我上趟厕所都怕保姆把孩子抱走了,时时刻刻自己盯着,现在带老二心里放松多了,也自然多了,你看他的生日我都真有点记不清了。”苗苗并没有因为要了老二忙到脚打后脑勺。因为她性格粗枝大叶,费先生又喜欢亲力亲为,孩子基本上由姥姥和爸爸一人带一个,她呢,基本上扮演“搭把手”的角色,对老公带孩子的成果她也非常满意:“两岁多的孩子,已经认识400多个汉字了。”

  要了老二之后,生活最大的变化就是因为两个小家伙生活作息不一致,老大每天晚上到12点都不睡,老二又不睡整觉,每次睡着都怕姐姐给打扰醒了,爸爸只好带着老大晚上住到了奶奶家,好在都在一个小区,步行几分钟就到。

  “生活质量肯定下降了,出门少了,逛街少了,天天下了班就直接回家。”苗苗说,保姆离开之后,她发现自己长了不少生活本领,已成为家里最靠谱的一名厨师。 “我们家没有人家说的那么有钱,老公现在也不开公司了,就指望股票,行情好的时候我老公就说闺女的幼儿园得上五千块钱一个月的,行情不好的时候就说咱上公立的得了,行情最差的时候就开玩笑,咱啥也别上了,在家养。”话虽这么说,但费先生开的是奥迪,家境殷实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将来,苗苗最担心的就是两个孩子要往两个学校送,到时候恐怕家里人手不够。“实在不行,就让老大寄宿,总会有办法的。”

  生老二这事得环环相扣,

  哪一环吃不住劲都不行

  家庭档案

  商先生:1980年生

  俞桢:1980年生

  大宝:女 7岁

  二宝:男 3岁

  和苗苗两口子的意外要老二不一样,俞桢两口子要老二是步步为营,完全按照计划执行。

  俞桢和商先生是高中同学,18岁两人相恋时就说好将来要两个孩子。“我们都是独生子女,一直都觉得独生子女太孤独,我自己就是这样,一直到现在都老愿意跟自己玩,我们当时就下定决心说将来肯定会要两个,让他们有个伴儿。”22岁那年,他们结婚,很快有了第一个孩子;2008年,他们决定按照计划准备要老二。

  “当时北京市还有规定,双独夫妻要老二的,夫妻双方必须年满28岁,两个孩子还得相差4年,到那年我们刚刚符合条件。”除了自己决心已定以外,当时俞桢身边的不少朋友恰好也都在生老二或者已经生了老二,有的出去玩的时候带着老二,让人挺羡慕的,大家来往特别密切,有相同想法的人一扎堆,对这事都挺积极的。当时,借着房地产那几年红火,这几位朋友都率先实现了个人财产的翻番,“至少都算家境殷实吧,毕竟,在北京这样的地方,靠着一个人的工资甚至两个人的工资养俩孩子不现实。”商先生冷静地分析,如果没有财产性收入,房子车子孩子根本难以支撑。商先生除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固定工作,数年前就开始兼职,靠着与人合开公司和投资房地产,也在经济上为要老二做好了准备。

  “要老二这事,光有家底也不行,做好奉献的准备是第一位的,尤其是做妈妈的。” 俞桢自从生了老二之后就辞职在家,三年来,她一直自己带孩子,最大的感受是,时间上的付出比经济上的支撑更为重要,因为两个孩子至少会拴住两个人。三年下来,她感觉虽然辛苦,但乐趣无穷:“头一个乐趣,作为父母,感到现在的幸福不只是加倍了,而简直就是幸福的平方;第二个乐趣,孩子们在一起,玩也好,闹也好,我给他们互相找了个伴儿,而且会伴随终生。”对这两个相差4岁的孩子。俞桢说“连我自己都羡慕他们。”

  有了两个孩子之后,生活最大的变化是自己的时间没了,时间表的安排非常紧张,每次出门办事都非常赶,“虽然我住得离单位特别近,但领导知道,临时加班现叫现提溜肯定不灵,我安排不开。”商先生说。

  虽然女儿就在小区里上学,出了单元门就进校门,非常近,但孩子一天在家吃三顿饭,做妈妈的必须一整天在家里呆着,女儿三点半放学后,另外一个人又得跟上,盯着做作业。“我们课外班基本不报,也不打算报,根本没那个时间,而且也不想让孩子太辛苦。”这都不是最累的,最怕的就是孩子生病,一个病了,另外一个肯定也会病,一下子让原本忙碌的日子雪上加霜。

  “钱,人,房,车,啥也不能缺,要老二这事跟开公司一样,你得有固定资产,还得有流动资金,还得有帮你办事的人,环环相扣,哪一环吃不住劲都不行。”幸好商先生的父母也住在同一个小区,前后楼,两口子倒腾不出手来时,老人随时能够替补。

  康静 摄

  张卉

  调查发现:

  大城市人生育意愿很低,

  农村人生育意愿也很低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许多人口口声声说想要老二,政策允许的话他们真的会生吗?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郑真真,曾对江苏六县20727名18岁至43岁的育龄妇女做过生育意愿的调查。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即使政策允许,很多人出于现实压力的挤压,也会放弃要老二,那些能合法要老二的家庭,最终真要了的还不到三分之一。她原以为城乡在生育意愿方面存在很大差别,没想到县乡一级的生育观念也早已摆脱了多子多福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开始和大城市趋同。

  要两个最理想

  要不要很纠结

  2007年1月,第一轮调查结束郑真真首次看到数据时,感觉难以置信这两万多人中,理想子女数和生育意愿数量均为“1”的占34.87%,两者均为“2”的占40.6%,而22.9%的妇女认为有两个孩子最理想,但是自己希望只生一个孩子。同年的6月,郑真真的团队又回到原地对200人进行了抽样访谈,回访结果表明,很多人表示理想的子女数是2,但说到自己要不要第二个孩子时会犹豫:表示需要考虑经济承受能力、自己有没有时间、有没有帮着带孩子等因素。

  这和郑真真的同行在几个大城市所做的调查结论一致。绝大多数受访对象表示:幸福的家庭应该有孩子,这一点是绝对的,但至于要不要第二个孩子,考虑的因素就多了。虽然每对夫妻在考虑要不要老二时,都会提到经济,但经济因素实际上是很灵活的、相对的,是比较而言的,因为无论是收入高的还是收入低的调查对象,都会表示自己经济条件“还不够好”,郑真真认为,这代表了年青的一代希望自己的人生质量不要因为要老二有太大的变化。

  现实压力太大

  放弃老二计划

  为了确认这些生育意愿最终是否落到了实处,三年后的2010年1月,郑真真的团队再次跟踪调查江苏六县,调查的结论非常有意思:那些当初说不要老二的,绝大部分果然没有再生,只有2%的人改变主意生了老二;那些曾表示打算生老二的,只有43.8%说到做到,履行了意愿;这个数字让郑真真非常惊讶。这说明,“不生”的计划基本落实,而“要生”的计划离真正落实还有不小的差距。

  此外,最令她印象深刻的是,过去人们总是预测,假设政策允许,90%的人会生第二个孩子,但对符合二胎条件的妇女的调查(占总样本人数的34%)却显示: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她们理想的子女数只有1.7;自己愿意生老二的只有1.5,即使假设所有妇女最终都落实了生育计划,平均生育的子女也只有1.3,也就是仅有30%的符合生育二孩政策的妇女最终生了二孩,远远达不到意愿生育的子女数(1.5)。郑真真表示,理想子女数、生育医院和生育计划是逐步接近现实的三个层次,也显示了现实压力之中人们对生育意愿的妥协,当理想照进现实,那些符合生育二孩的独生子女们,在努力地寻找个人生活质量和要老二之间的平衡点,“在中国,养孩子的压力都在家庭身上,我们还不是一个育儿友好型社会。”郑真真如此解释理想子女数、生育意愿和实际生育行为的逐层递减关系。

  选择生育二胎

  多为情感需要

  而北京市人口研究所、北京人口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马小红直接针对北京20至34岁的独生子女展开调查。2006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了1000份左右的问卷,其中20%为双独家庭成员。调查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无论城乡,1孩生育成为生育意愿的主流,5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理想子女数为1孩;其次,无论城乡,已经有1孩的家庭只有28.4%的城市被调查者和39.2%的农村被调查者表示愿意要第二个孩子;第三,双独家庭中,只有26.9%的城市双独家庭和36.3%的农村双独家庭明确选择生育二孩。而无论城乡,生育二孩的主要原因是子女成长、天伦之乐等家庭情感需求,而不是经济养老和政策原因。最后,无论城乡,都没有明显的男孩性别偏好。让人印象最深的是,北京的调查结果与江苏、上海等地的调查结果表现出惊人的一致性。不仅大城市的生育意愿很低,农村人口的生育意愿也很低。

(责任编辑:UN01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