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南方人物周刊专区

普京,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2012年03月09日16:45
来源:南方人物周刊

  截至3月5日凌晨,根据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对60%选票的统计,统一俄罗斯党候选人普京得票已升至64.65%,大幅领先于其他4位对手。当夜,普京在支持者举办的集会上登台演说,面带泪光,言语哽咽。

  尽管普京的发言人将流泪的原因解释为“冷风的吹袭”,但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这是因为胜利的来之不易:去年12月初国家杜马选举舞弊丑闻发生后,俄罗斯各地的示威活动接连不断,民众冒着零下二十几度的严寒走上街头抗议,要求普京下台。十几年来一直追随普京的财政部长库德林和普京的恩师索布恰克的女儿都站在了他的对立面,以至于很多媒体预测选举会进入第二轮。

  过去十几年,因为硬气和酷,因为多才多艺,因为敢和美国叫板,普京一直是俄罗斯民众和媒体心目中的宠儿和偶像,对他的个人崇拜使他几乎成了神,媒体上充斥着民众对这位强人的顶礼膜拜。权力之于普京,恰如孩童手中的玩具,随意把玩,几乎到了予取予求的地步。但民意如流水,抗议的声浪让普京走下了神坛,此次的眼泪更是说明他也是一个普通人。

  本次普京以六成以上的票数当选,说明俄罗斯的反对派还不成气候。但由于再次出现了选举舞弊的指控,久加诺夫和普罗霍罗夫已经宣布不承认选举结果,抗议活动的延续,是可以预见的。普京未来的总统生涯,注定困难重重。而抗议情绪的发展取决于,普京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吸取这一教训。

  从彼得大帝到勃列日涅夫

  在叶利钦当政的上世纪90年代,法制形同虚设、经济极不稳定、国际地位一落千丈,那段经历对于很多俄罗斯人而言宛如噩梦。普京正是在此情势下横空出世,通过一系列快刀斩乱麻的举措,让国家从混乱走向稳定。那时候,他是人民心目中的彼得大帝。

  普京在各种场合表达了新政府的执政理念:俄罗斯已经在国际竞争中落伍,面临严重危机,没有时间可以浪费,必须放弃不切实际的民主幻想,维护秩序和稳定,一切服从经济发展大局。所以,必须提高政权的一致性和效能,强化国家职能,以解决复杂的社会矛盾。

  从1999年到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前,俄罗斯经济始终高速增长,一扫最初十年的颓势。这期间,俄罗斯GDP年均增长6.9%,远远超过世界平均4.7%的增长速度。“世界十大经济体”、“金砖四国”等头衔接踵而来。2007年,俄罗斯名义GDP达到1.25万亿美元,首次超过1989年的水平,这被认为是俄罗斯经济彻底摆脱转型危机的标志。苏联解体时的巨额外债,被大规模提前偿还,至2008年8月1日,俄罗斯外汇储备达到峰值5965.66亿美元,居世界第三位。

  普京的声望也因此达到了顶点。环顾四周,他相信自己不可取代,他想永远执政。为了巩固权力,他将3个党合并为统一俄罗斯党,在议会占绝对多数,可以通过任何他想通过的法案。普京还取消了州长直选,取消了杜马选举单选区制,抬高了组党和参加杜马、总统大选的门槛。他相信,这一切都是必须的,他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国家。

  2011年年中,普京担任主席的“统一俄罗斯党”对参加杜马选举的名单进行了投票,结果有一张反对票。普京当即问道:“这位异议分子是谁?你能站出来吗?” 现场鸦雀无声,没有人站出来。普京停了一会又说道:“这张票白投了。”其自信和霸气可见一斑。

  谁也没有想到,几个月后的杜马选举终结了普京的好运。俄统党的支持率下降到不足一半,互联网上的选举舞弊视频,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民众的不满爆发了。

  对俄罗斯人而言,他们几千年来一直不断地在寻找一位领导者,一位卓越的沙皇,能快刀斩乱麻一般解决国家存在的所有问题。普京一度是大家认定的那个人。

  因此,面对他那些威胁宪政、加强个人集权的举动,大多数人宁愿选择看不见,更有人将之看作普京硬汉魅力的一部分。但十年过去了,混乱的结束让民众不再需要强人,很多人厌倦了普京;而那些困扰日常生活的现实问题,开始日益变得扎眼和难以容忍:

  金融危机使得俄罗斯经济出现了负增长,卢布大幅贬值;贫富差距过大,俄罗斯收入最上层的10%与最下层的10%平均所得相比,2007年两者差距16倍,高于欧洲平均水平6到8倍;腐败严重。梅德韦杰夫在一次座谈时脱口而出“有时我真想判处腐败官员死刑”,从另一侧面证明了当局治理腐败的“黔驴技穷”。反对者因此认为,普京正在把俄罗斯带入类似勃列日涅夫的停滞时代。

  从彼得大帝到勃列日涅夫,俄罗斯的民意完成了一个轮回。正如尼克松在《领导者》中所说:“一个国家在其发展的某一时期需要某种领袖,而在另一时期也许需要另一种领袖了,并且这些不同时期是迅速地接踵而至的。”对普京来说,未来的总统任期意味着,过去那套克里斯玛的东西已经不灵了,他需要和西方的领袖一样,拿出实实在在的治国本领,给俄罗斯带来意义长远的改变。

  普京的未来

  眼下,俄罗斯最紧迫的问题还是经济。从苏联后期开始,俄罗斯经济成了典型的“石油国家”,经济结构严重依赖油气产业。普京上任之后,尽管确立了摆脱“能源附庸”的产业振兴计划,然而十年过去了,俄罗斯依旧依赖石油和大型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在增长最快的2007年,能源和原材料产品占出口商品的比重高达90.2%,仅石油和天然气两项就占出口总额的64.2%。

  如今的俄罗斯似乎正在重复上世纪70年代苏联的老路。当时石油价格的急剧上升掩盖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和要求进行根本改革的呼声,从而拖延了经济改革的进程。普京上台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在涨,直至2008年的97.26美元的最高点,这与这一时期俄罗斯的经济腾飞正好重合;第二年,在新一轮金融危机打击下,猛然下跌了约35美元,而俄罗斯GDP增长率亦下挫为-7.88%。

  显然,能源并不能给俄罗斯带来大国地位的复兴,相反,俄罗斯已沦落为资源输出国,和真正的大国地位渐行渐远。金融危机初期,俄罗斯还津津乐道于其免受金融风暴侵袭的成功,甚至高调介入冰岛“财政破产”救援商谈,雄心勃勃地放出构建“卢布体系”的豪言壮语,而旋即到来的股灾、外资抽离和油价的下跌,却让众多俄罗斯人几乎一夜间从理想回到现实。根据美国能源部估算,国际油价每桶每变化1美元,俄罗斯的外贸收入就随之变化14亿美元。脆弱的经济体系是俄罗斯崛起的最大软肋。而世界各地勘探出的页岩气田已经拖累了天然气价格,将来石油价格也不可能再有过去的上涨速度。

  而与美国相比,俄罗斯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增大。苏联最强盛的时期,GDP相当于美国的60%;1991年苏联解体时,俄的经济相当于美国的10%。2011年俄罗斯的GDP也仅相当于美国的12%左右。

  而大量“石油美元”的流入培养了政府、企业和居民的惰性, 延迟了早就应该进行的结构调整。2005年8月4日,普京签署命令,将514家国有企业和549家股份公司定为无权私有化的国有战略企业和战略股份公司。这些公司主要是天然气、石油、铁路和军工企业。以销售额衡量,仅23个寡头或集团就控制了俄罗斯1/3以上的工业,同时控制着16%的就业岗位,并掌握该国所有银行业资产的17%。“今天是部长,明天是银行家;今天是银行家,明天是部长”,这是列宁在八十多年前对垄断资本的概括,而这句话仍旧适用于今天的俄罗斯寡头。垄断导致了低效和腐败,更何况法律部门还无权对其调查,结果自然是每况愈下。私营中小企业也找不到生存空间了。

  对普京来说,剩下的时间也许只有6年,而不是原来预想的12年。千头万绪中,他必须在经济结构调整等带有根本性意义的方面给俄罗斯带来转变,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彼得大帝,而不是一个昙花一现的政客——毕竟,彼得大帝兴建了彼得堡,把一个中世纪的俄罗斯带入了现代化的轨道。普京要靠什么来树立自己的历史地位呢?等着看。

    特约撰稿  赵灵敏

(责任编辑:付吉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