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军事 - 体育 - NBA - 娱乐 - 视频 - 财经 - 股票 - IT - 汽车 - 房产 - 家居 - 女人 - 母婴 - 教育 - 健康 - 旅游 - 文化 - BBS - 博客 - 微博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专家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发现新中微子振荡

2012年03月11日14:20
来源:法制晚报

  专家利用大亚湾核反应堆群—— 逮住“第三种振荡”

  想进到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室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经过层层“关卡”。3月8日,在这个距离北京2200公里的实验室宣布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

  这个发现是对物质世界基本规律的一项新的认识,对中微子物理未来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将有助于破解宇宙中“反物质消失之谜”。

  专家介绍,中微子共有三种类型,它可以在飞行中从一种类型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称为中微子振荡。

  中微子的前两种振荡模式即“太阳中微子之谜”和“大气中微子之谜”已被实验证实,其发现者凭此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奖,但第三种振荡则一直未被发现,甚至有理论预言其根本不存在。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科研人员2003年提出设想,利用我国大亚湾核反应堆群产生的大量中微子,来寻找中微子的第三种振荡,并提出了实验和探测器设计的总体方案。

  由于这一方案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独到的设计,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支持。

  据介绍,大亚湾实验是一个中微子“消失”的实验,它通过分布在三个实验大厅的8个探测器来获取数据。每个探测器为直径5米、高5米的圆柱形,装满透明的液体闪烁体,总重110吨。

  周围紧邻的核反应堆产生海量的电子反中微子,近点实验大厅中的探测器将会测量这些中微子的初始通量,而远点实验大厅的探测器将负责寻找预期中的通量减少。

  在2011年12月24日至2012年2月17日的实验中,科研人员使用了6个中微子探测器,完成了实验数据的获取、质量检查、刻度、修正和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中微子第三种振荡几率为9.2%,误差为1.7%,从而首次发现了这种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

  在远点实验大厅内,探测器正常运行时,只能看到覆盖在水池上方的用于探测宇宙线的RPC探测器

  ▲像镜子一样的光电倍增管光阴极表面。光电倍增管可以接收单光子,将它转换为电信号,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放大电信号,记录在计算机上,这是我们处理的中微子信号的最初的来源。当光子照射到PMT表面时,它的光阴极上会产生光电子

   本版文/记者 李洪鹏 摄/记者柴程

(责任编辑:UN010)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