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对司法的期待永远是“公正”二字,这是司法工作的不竭动力。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提请全国人代会审议。报告显示,2011年,各类案件一审后当事人服判息诉率为90.61%,二审后达到98.99%。
98.99%服判息诉率,这个在以往较少被提及的指数,引起各方关注。
审判质量 司法公信的根本 一审后服判息诉率90.61%,二审后达到98.99%,许多代表表示,这两个数据表明,加强和创新审判管理的努力取得良好效果。审判质量是纠纷能否得以解决的关键,提升审判质量就是提高司法公信力。
为提高审判质量,近年来,法院不断深化审判管理改革,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完善司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司法公正高效。记者从最高人民法院了解到,除了服判息诉率达98.99%之外,反映案件质量的立案变更率、申诉率、信访投诉率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陕西计划用4年时间,对全省所有的法院进行一次案件大评查。”陕西省高院院长安东代表说,“评查采取自查、互查以及专家组检查的形式开展,目的就是提高人民法院的审判质量,力争每起案件的判决都能经得起考验。”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山东大学校长徐显明更看重服判息诉率背后的程序公正。“司法公正的起点在逻辑公正。这就要求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审判权,不但追求实体公正,更要注重程序公正。没有程序公正,就没有司法公正;有了程序公正,才能让司法公正看得见、摸得着,让社会公众了解、信任、支持。提高服判息诉率,程序公正是一大支点。”
司法公开 群众认同的途径 “服判息诉的背后,是群众对司法公正的认可,对法院工作的理解。”河北省廊坊市政协副主席王学求代表说,司法公开是达到这一目的的重要途径。
“如果司法和普通群众存在距离感,司法公信力就得不到群众的认可,服判息诉率就不可能很高。”许多代表提出,推进司法公开,始终是司法改革的重点之一。
从单一的庭审公开到立案、庭审、执行、听证、文书、审务“六公开”,从以过程公开为主到过程与结果公开相结合,从裁判文书上网到网络庭审直播,司法公开不断向纵深推进,使司法过程进入到公开促公正、公正树公信、公信建权威的良性循环之中。
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8万件,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1220.4万件。巨大的受案数,给审判工作带来实实在在的压力。
“虽然当前案件服判息诉率超九成,但仍然有部分群众对司法公正心怀疑虑。”安东代表坦言,要让人民群众更深入地参与到司法过程中来,加大司法程序的透明度,才能进一步提升司法公信力,提升服判息诉率。
调解优先 案结事了的抓手 “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工作原则,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逐步建立……在过去一年当中,各级人民法院坚持能动司法,追求案结、事了、人和,真正从源头上化解矛盾,让司法公正的内涵更加全面丰富。
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指出,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案件调解难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人民法院不断规范调解行为、提高调解质量,在2011年审结的一审民商事案件中,调解撤诉案件的比重达67.36%,案件调撤正在趋于规范化。
“服判息诉率对人民法院和法官提出了更高要求,调解的作用不可忽视。”山东青岛琴岛律师事务所主任杨伟程代表指出,有的法官在没有做好诉讼调解的情况下“硬判”,使得一些当事人对审判结果不满,打“赌气官司”,阻碍了服判息诉的实现。
进一步提高服判息诉率,进而增强司法公信力,杨伟程建议,要将释法工作贯穿于立案时、开庭前、庭审中和裁判后的全过程,引导当事人理性、规范诉讼。同时,法官也要改进审判作风,从严肃司法、廉洁自律和司法礼仪等多个方面入手,“让审理结果不仅能够做到以法服人,更要能以德服人。”
“法官在裁判前多替双方当事人和法律考虑考虑,利用法官的专业知识多讲解一些道理,或许矛盾能很快化解。反之,小矛盾也可能酿成大争端。”王学求表示,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是各级法院都应该遵循的司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