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2012年全国两会 > 2012两会访谈

教育支出将超过2万亿 代表建议先确保孩子健康

2012年03月12日15:07
来源:新民晚报·新民网

  马亚宁 叶薇 薛慧卿 姚丽萍

  教育投入占GDP的 4%,是政府部门近 20年前就提出的目标,也是代表委员多年强烈呼吁的目标,今年终于出现在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交大会审议的预算报告显示,2012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计划3781亿元,地方预算教育支出 17800亿元,总支出将超过 2万亿元。

  有了钱,怎样花?如何将真金白银用在刀刃上,疏解教育顽疾,而不是演变出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基建潮”?对此,代表委员纷纷提出建议。

  先确保健康安全

  分好来之不易的2万亿元“教育蛋糕”,全国人大代表、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陈伟兰建议,要从让孩子们吃饱、吃好,保证安全开始,然后才是学习。政府职能之一是提供均等化的基础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每个人都一样,而是各地缺什么补什么。例如,给边远山区孩子的食宿补助,并非要向大城市看齐,而是补上短板,和大城市孩子有基本一样的营养条件,校舍基本够暖和、能休息,上学放学有安全保障。然后,才谈得上提高教育质量。

  去年4月,国内数十家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发起公募计划,倡议每天捐赠3元钱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短短8个多月,募款额度超过2000万元,让2万多名贫困学童吃上免费午餐。半年后,国务院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每年拨款160多亿元,使得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80个县(市)的2600万名在校学生每天中午吃上了热菜热饭。代表委员们认为,教育经费增加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教育部应该科学编制出相关预算。

  多一些“雪中送炭”

  钱多了,不能乱花,教育经费的使用结构与效率要加强,多“雪中送炭”少“锦上添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说:“教育投入增加,必须注重缓解教育不公问题,而不是进一步加重教育不公;不能把有限的投入都变成钢筋水泥,要投到内涵发展上去。”

  陈伟兰指出,“切蛋糕”时义务教育应该占大头,其次是高中教育,第三才是高等教育。虽然,高等教育投得多,容易出成果、出人才,但是义务教育的意义更深远,必须兼顾公平。教育经费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让山里乡村的孩子们和城里孩子享有基本一样的教育平台,才能避免大量人才埋没在“幼儿期”。

  经费投入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和目标,优先解决最薄弱、最突出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院士、上海太阳能电池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褚君浩说,高等教育新增投入可以更多关注整体引进人才团队,而不是仅仅花大价钱引进人才个体。

  别让“教育经”念歪了

  “要建立机制使用好、监督好教育经费,使GDP的4%真正用到老百姓身上。”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罗黎辉说,怎么用好这笔钱,对地方各级政府是个考验。“每年经费下来后,放着不管,到年底全部上交。在一些乡镇机关,没有预算审计人才,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钱怎么花全靠领导一张嘴。”于是,浪费、截留、挪用、虚报等屡见不鲜。“教育经”下基层,容易“念歪了”“念没了”,在一些乡镇,国家下拨的教育经费成了当地政府的“备用金”。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政协教育界联组讨论时感叹,委员们最关心教育经费怎么保障、怎么落实到位,“还是要靠制度保障。”比如,针对中专学生的资助资金曾出现“吃空饷”问题,后来建立了电子学籍制度,避免了冒领资金的情况。“下一步,我们要争取将在校1.5亿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纳入这个体系。”

  特派记者 马亚宁 叶薇 薛慧卿 姚丽萍

  (本报北京今日电)

(责任编辑:news1)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两会要闻

温家宝表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详细]

两会热点

2012全国两会期间,改革、反腐等热点问题被热烈讨论,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不少提案议案。两会闭幕后,这些建议又将往何处去?[详细]

两会调查

热点调查:房价问题北上广三地居民普遍认可限购令控制房价的作用…[详细]
热点调查:幸福感你心目中谁是最幸福的人?影响幸福感的主要因素又有哪些呢…[详细]
热点调查:2012年通胀47.4%的受访居民认为2012年通货形势将继续恶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