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郗杰英、王成荣做客直播室 |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搜狐网特别推出两会在线访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客直播室,共同解读社会热点,分享真知灼见。
3月7日19:00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王成荣做客直播室,与网友交流“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
主持人:中国青年报记者 陈凤莉
嘉 宾: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管理学博士王成荣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搜狐网联合举办的两会在线访谈。今天我们访谈的节目是大学生就业。今天我们请来了两位嘉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郗杰英老师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院长王成荣老师
这两年大学生慢慢增多,就业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有很多大学生觉得就业特别难。也出现一个词叫大学生民工,大学生毕业就失业。两位老师有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郗杰英:大学生民工这个词去年提出来了,我想无非是从两个角度来形容:一个是就业的岗位,大学生一毕业和农民工就业岗位差不多;还有一个是从收入角度,大学生毕业以后,干的工作工资不高,和民工的收入差不多。所以这个词就出来了。这个词可以这样去解读:不应该把大学生和农民工收入对比,或者岗位对比,直接就说大学生上学没有用,上几年学仍然干的是农民工的活。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他的工资收入、他的岗位不断提升也是一个趋势。大学生新参加工作,起薪低一点、岗位是从蓝领干起,也是正常的现象。
王成荣:确实,这几年大学生就业难是社会上公认的现象。我觉得大学生就业难有几个原因:第一,现在大学生数量多了,从数据上反映,02年我们的大学毕业生一年是145万,今年预计达到680万。数据确实每一年都在上升。这十年有一个数据反映,就是我们新增劳动力一个亿,其中受过高等教育占的比例保守估计是30%左右,这说明大学生多了。
另一个原因,我们国家目前的整体的劳动力供给情况,一方面是用工荒、技工荒,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有困难,这两者至今有一个矛盾。这个问题我感觉跟我国的产业结构是相关的。富士康需要人的量特别大,但是他需要的不是大学生这个层次的劳动力。他需要的更多甚至是到了工厂简单训练就能上岗的农民工。所以我们国家的整体产业结构现在层次还比较低。现在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优化产业结构,有很重要的意义。真正一些小企业、大学生养不起,到那儿去以后,小企业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什么都能干,而我们的大学生学的是专业,能力比较单一,短时间内不可能能够发挥作用。所以现在小企业更多的是一种工具性的想法,你到这儿马上能产生价值,大学生往往不能适应。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一点,跟大学生的心态、就业理念也有关系。现在我们很多大学生期望值都很高,想要稳定的工作,拿高薪,发展前景非常好。但是社会需求不是这样的。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对接起来。至少有70%到80%是独生子女,他们的就业心态、就业心理跟以往的大学生也不一样。从小就娇生惯养,到就业的时候也想一下找到一个非常安逸的工作,这种心态确实还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大学生就业难并不是因为国家不需要大学生人才,而是目前产业结构的原因。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