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名、黄浩明做客直播室 |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联合搜狐网特别推出两会在线访谈,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做客直播室,共同解读社会热点,分享真知灼见。
3月5日19时30分,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做客直播室,与网友交流“公益公信力”的热点话题。本场访谈由中国青年报记者陈凤莉主持。
主持人:中国青年报记者 陈凤莉
嘉 宾: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 王名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黄浩明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和搜狐网联合举办的两会在线访谈。今天我们访谈的题目是公益的公信力。在去年一年在公益界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的事情,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公益界的革命。中国的公益应该走向何方,如何重建公益的名声呢?今天我们请来的嘉宾是: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教授
中国国际民间组织合作促进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黄浩明
去年发生了这一系列的事情,公众对公益的公信力发生了很多的质疑,您认为公众质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王名:两个方面,一个是管理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现象表现为公开透明不够。公益慈善本来是老百姓的事情。但是做的好象变成政府的事情,变成公益组织自己的事情,老百姓自己捐的钱不知道花到哪里去了。这样的现象是由体制和法律决定的。
黄浩明:第一,我们这个社会有了很大的进步,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在不断提高。在关注我们捐的钱是不是用到公益项目上去。这是第一个我的观察。
第二,非常重要的是,我们的新技术,尤其新媒体推动了慈善信息的透明。信息对公益自发的推动,对公益组织的要求越来越高了。
王名:去年我们把它叫做公信力与危机,这是从慈善组织角度来说的。如果从公信的角度来说,去年更多的表现公民意识的崛起,问责意识的崛起。
主持人:当你们在捐款的时候,也会质疑我捐的款去了哪里?
王名:当然。刚才黄老师讲的也非常重要。去年之所以成为整个社会事件跟微博的兴起和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很多年以前人们都在关心公益组织的问题,我捐钱给你,你用到哪里去,你用的过程能不能告诉我。这些在任何慈善行为都是这样的,这是自然的要求。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