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五年两会重要文件,回眸五年两会中心议题,清晰勾画出五年间中国科学发展之路。
高度关注民生的窗口
2008年,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那一年的两会提出,要通过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来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三年后的2011年,全国新开工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根据“十二五”规划纲要,5年间将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重温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个个目标、一项项举措,反映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理念的日渐深化。
汇聚民智民意的窗口
3月8日一早,全国政协委员刘永好就看到了刚刚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这让他激动不已。时间回溯到2011年3月7日上午,铁道大厦三楼多功能厅。温家宝总理参加联组讨论,刘永好在发言中提出:现在是大力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最佳时机。之后,农业部等8部委结合这一建议出台了意见。“我这20年的委员没白当。”刘永好多了几分自豪。
同样感到欣慰的,还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多年来,他与其他一些代表、委员坚持提交“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要占GDP的4%”等多个议案、提案。如今,这一建议在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得以体现。
民众有所呼,政府有回应。2008年到2011年4年间,代表委员们共提交2000多件议案、20000多件提案。
民主法治进步的窗口
美联社的报道认为,中国正在增加不断减少的农村人口在国家立法机构中的代表人数,这是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也是中国人权事业迈出的一大步。
5年前的2008年3月,朱雪芹、康厚明、胡小燕3名农民工,走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议事殿堂。这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一次迎来农民工代表。两年后,2010年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我国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而之前,我国农村和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经历了从8比1到4比1。
展现开放自信的窗口
作为两会亲历者,又是一位新闻人,全国政协委员、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兼行政总裁刘长乐用四个字概括对这五次两会的感受开放、开明。他的感受可以具体到本届两会的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在人大新闻中心网站上链接各代表团主页,第一次公布政协委员基本情况,第一次免费向媒体提供公共广播电视信号和图片服务……
而这些发生在2008年的第一次,从今天的角度来看,也已不再新奇。2008年两会期间,英国《金融时报》发表题为《中国要优先解决的问题》的社论中说,中国全国人大会议是一个有用的“视窗”,由此可以窥见中国决策者的思路。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