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春燕 王艳波 哈尔滨新闻网记者 王大波
“破烂就怕你不找,积少成多也是宝。”30多年来,这句话一直是呼兰区长岭镇包井村村民雷秀琴的口头禅。从1983年开始,雷秀琴通过“一帮一”的形式,向百余户村民传授“收破烂”的门道,他们也因此由穷变富。因为姓雷,有人叫她“雷队长”,有人叫老雷太太,更多人喜欢叫她“雷锋”。
丈夫王相国:她是硬把我逼上这条路的
30多年前,改革开放之初,许多村民想挣钱却缺少门路。
雷秀琴一家7口人,单种几亩地,勉强糊口过日子。一天,她到城里表姐家借钱,闲谈中,表姐说她有个妹妹在废品收购站工作,听说“收破烂”也不少挣钱。雷秀琴说,哪有小媳妇满街收废品的,多没面子。表姐呛了她一句:“收破烂没面子,借钱就有面子了?”
回家后,雷秀琴跟丈夫王相国商量:“收破烂一个麻袋一杆秤,有力气就能干。”听到这,王相国把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不是这个村有熟人,就是那个屯子有亲戚,怎么能抹开脸?雷秀琴又把表姐的话搬出来:你收破烂不好意思,出去借钱就好意思?再说,咱不偷不抢,实在不行你到远地方收,我在近地方收。
第二天一早,王相国还是不愿动窝儿。雷秀琴一边给丈夫系好上衣扣,一边把鞭子和铴锣交到他手上,雷秀琴推着自行车也出发了。
头一天,两口子挣了30多元钱,差不多是当时一个工人上班的月工资。之后,两人来了劲儿,每天收入很快达到五六十元。雷秀琴的小日子变化越来越大。几年后,雷秀琴家成了长岭镇的万元户之一。
徒弟刘贵:从一路跟踪到大声喊出“收破烂”
雷秀琴靠收破烂发家致富,让村民们十分羡慕。村民刘贵和妻子想跟雷秀琴学“收破烂”,却抹不下面子张不开嘴。
一天,雷秀琴像往常一样到各村“收破烂”,刘贵始终不远不近地跟着。开始雷秀琴没太在意,可一连几天下来,还是引起了她的注意。一天,雷秀琴把刘贵喊了过来:“你总跟着我干啥?”刘贵红着脸说,想看你怎么“收破烂”。“那我直接教你得了。”从此,雷秀琴身边多了一个徒弟。十多天里,什么纸壳多少钱收,到废品站卖多少钱;瓶子啥样的能收,啥样不能收,雷秀琴把这些行业“机密”一一告诉了刘贵。
刘贵出徒后,几天没见他出去。雷秀琴到他家一问,刘贵说张不开嘴。雷秀琴一瞪眼说:“那你就到咱村大坝外喊一头午,啥时喊出来啥时候算。”刘贵就在大坝外喊了一天,这次“锻炼”,把刘贵的胆子练出来不说,还让他一家渐渐过上了富裕日子。
刘贵又把“收破烂”的门道教给儿子,儿子又教给妹夫和岳父。像刘家一样,包井村“收破烂”队伍不断壮大,最多时达到百十来户。前前后后,都富了起来。
村民邱清:从上访户到收废品经纪人
雷秀琴富了,入了党,还当上了村干部,责任也大了。
2004年12月,一场大火,将村民邱清家烧得精光。为此,邱清没少到村委会和镇里上访要求帮助。上级帮他解决盖房木头,但盖个房子缺的东西太多,邱清还是天天上访。
快过年的时候,雷秀琴来看望邱清,拿出200元钱让他置办点年货。临走时她对邱清说:“日子还得过,不能光靠上访,咱还得找挣钱的道儿。”
两天后,雷秀琴又给邱清送来几件棉衣和50元零钱:“明天你跟着我收破烂。”
邱清很快入了行,3年后他盖了3间新砖房。现在,邱清在村里开起了废品收购站,成了收废品经纪人和新一代的“破烂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