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清明节三重文化内涵
新华网太原4月2日电(记者王菲菲王学涛)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节庆委员会主任李汉秋在第五届中国介休清明(寒食)文化节上表示,清明节包括三层文化内涵,即生命清明、政治清明和生态清明。其中,生命清明是清明节最重大的意义和内涵。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个时节天气清洁宁静,所以称为清明。但李汉秋认为,清明的意义绝不仅是自然状态的,其与寒食节相融合,包含了更多文化内涵。第一重就是生命清明。“清明节的情感本体和它最原本的意思是纪念已逝的先人,当我们站在已故先人的墓前,他们的一生就浮现在我们的面前,使我们不由思考生命的意义。生命从哪里来的,到哪里去,这是一个永恒的疑问。那么清明节的文化意义就在于提升生命的品质和价值。”李汉秋说。
李汉秋认为,清明节的第二重文化内涵在于政治清明。寒食节是为纪念功不言禄的介子推而设立,后与清明节融合。相传,介子推抱母葬身火海前曾留诗曰:“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介子推对政治清明的期盼也成为千百年来中国百姓的期盼。
清明节第三重内涵就是生态清明。清明时节正是万物生长之时,自古以来就有插柳的习俗,后发展为植树造林。民间也有谚语说,“植树造林,莫过清明。”“所以清明节从插柳发展到植树造林,发展到生态环保,是生态的清明、环保的清明,这正是我们当前所要提倡的。”李汉秋说。
作者:王菲菲王学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