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葬式推广“忧中见喜”
2012年04月02日18: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4月2日电 题:上海新葬式推广“忧中见喜”
中新社记者 宗晨亮
陆老伯母亲的骨灰于1991年参与上海首次海葬活动,近日他来到上海海葬纪念苑内祭奠母亲,年逾六旬的他告诉记者:“为了给子孙后人节约土地,我百年之后也要追随母亲选择海葬。”
上海推行包括海葬、壁葬、树葬在内的新葬式已廿载有余,像陆老伯这样支持新葬式的市民越来越多。据最新统计,1991年上海首次推出海葬时骨灰撒海的逝者为287人,而到了2008年至2011年,上海年均海葬者从1887人上升到了2259人,如今仍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
福寿园是上海最先推出节地生态葬的公墓。福寿园副总经理伊华表示,“今年我们发现市民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以前新葬式占总量不到两成,最近几年的比例已跨越到四、五成,今年甚至达到六成,我觉得民众对此是接受的。”
上海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处长吕春玲表示,上海计划在“十二五”期间(2011年至2015年)实现“70282”的葬式格局,即土葬占七成,室内葬占28%,剩下的2%为海葬。目前上海选择室内葬、海葬的人越来越多,后两种葬式所占比例相加已超过了两成。
不过从上海总体来看,新葬式的推广依然遭遇“入土为安”这一国人传统观念的束缚。以沪上规模最大的公墓松鹤园为例,松鹤园于20年前便尝试推出节地葬,但一万余穴价格低廉的节地墓,迄今仅仅售出一半。
与此同时,海葬在申城却遭遇另一种困境。由于相关执行部门缺乏资金,导致许多选择海葬的市民“无船可租”,不得不等到第二年才能让亲人魂归大海,挫伤了部分市民选择海葬的热情。
为此,近年来上海市民政局通过提高补助、加大宣传等方式,在市民中大力提倡新葬式。吕春玲2日向记者透露,上海今年将大幅提高选择海葬的逝者家属的补贴标准,从现在的400元人民币提高至2000元。他表示,希望通过民政局此次提高补贴标准,表达政府部门对于选择海葬的市民家属的褒奖,进一步促进上海海葬工作的发展。
同时,上海公墓业者对新葬式也在不断进行创新。沪上首座景观式壁葬群“海上名居”日前开园,园区采用浓郁的海派文化元素装点壁葬墙,一改传统壁葬单一陈旧的外观。吕春玲表示,申城公墓应不断强化文化创新,增加文化内涵,改变传统公墓“骨灰埋葬地”的旧形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