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生/重庆九龙坡区
背景:清明临近,让我们一起追忆革命先烈们。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发动了第十次武装起义广州起义。黄兴率120余名敢死队员攻打两广总督署,因多种原因而失败。这次起义中牺牲的72人的遗骸收葬于广州东郊黄花岗,这次起义因而被称为“黄花岗起义”。其中就有唯一的重庆籍烈士饶国梁。
报国救国追寻真理
饶国梁(1888-1911),今重庆市大足县国梁镇阳光村人。幼年读私塾,十三岁时,能读经史,做诗文。其父饶树奇读四库全书,通经史方略,屡试不第,纳捐从九品。婚娶后,生三男一女,分别取名饶国栋、饶国梁、饶国材、饶国模。取“栋、梁、材、国人之楷模”之意。
国梁从小受老同盟会员其兄饶国栋的影响,性格刚毅,能诗善文。1903年,入县立高等小学读书,常与同学议论清政府的腐败统治和救国救民道理。一次与反动学监何霞成发生冲突,举棍痛击学监,遭学校除名。何霞成还串通县衙捕快抓捕他,他在老师、同学们的支援下,撑竿跳出学校围墙,逃到江津县报考上了蚕桑传习所。当他第一次把桑叶投向蚕,见那一只只蚕虫爬上嫩叶,从四面八方啃食一张张酷似祖国版图的阔叶时,耳畔又响起了大哥的声音:“维新变法没走通,三民主义刚开头,可我中华民族的领土早被各列强国蚕食得差不多了……”于是他觉得学蚕桑非其心志,又匆匆离开了蚕桑传习所。饶国梁离开老家,为寻找报国救国真理,前往成都。
在成都,适逢四川陆军弁目队招生,饶国梁便弃文学武。后升入四川陆军速成学堂,接受孙中山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主张。四川陆军速成学校毕业后,他任新军第六十五标见习官,立志反清革命。
一次,饶国梁因为在成都议论清廷腐败、主张革命,被朝廷爪牙告密,当四川总督赵尔丰派兵搜捕他时,饶国梁获信弃官逃走,只身北上,追寻他的恩师陈宦。
立志革命杀身成仁
饶国梁不畏严寒艰苦、满身风雪地千里寻师,感动得陈宦眼泪欲滴,马上委任他为奉天讲武堂教官。一天,他给奉天讲武堂学员上军事课时说:“去内扰要练好刀剑,防外患应学会放枪、投弹。”还说:“大清立国近三百年,八旗子弟历来勇敢。在讲武堂学军事,要学会以甲兵制外夷,高扬大清国的正黄旗。”却被清室鹰犬指斥为蔑视满人,煽动革命。后来经过竞赛剑技、枪弹,饶国梁表现出的本领称雄了整个讲武堂,风波才算平息下来。饶国梁看到这里仇视革命的势力强大,自己单枪匹马难成大事,遂离开奉天,回头南行,到革命力量集中的南方,去实现自己的报国大志。
1910年11月孙中山决定发动广州起义后,应负责筹划起义的黄兴之约,饶国梁重抵香港,参与准备工作,选拔骨干组成敢死队。到达香港后他加入同盟会。受命返云南与但懋辛等革命党人一起,在云南积极开展宣传活动,发展同盟会组织。
1911年2月,饶国梁受黄兴委托,经常来往于广东与香港之间,联络会党,携送经费和军械,共同策划武装起义。
1911年4月27日广州起义爆发,饶国梁与川籍同志熊克武、喻培伦、秦炳等编为一个分队。饶国梁率敢死队员在莲塘街口截击清军,歼敌颇多。后因清军大队涌进,退至大北门,误入敌营,负伤被捕。在法堂上,饶国梁坚强不屈,正义凛然,怒斥敌人:“吾辈不死,国民不生,牛马奴隶,生何荣焉。求仁得仁,死何憾焉。”并索取纸笔书写《绝笔书》,备述革命始末,洋洋千言,宣传主义。4月30日被清军杀害,时年23岁。
饶氏兄妹革命典范
饶国梁故居是国民政府为缅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饶国梁,由政府出资并由其胞妹饶国模于1929年在云路乡(后因饶国梁烈士改名为国梁乡)建成的重庆首个烈士纪念性建筑。解放前,这里曾作为共产党地下组织举行会议、联络的场所,驻扎过部队。2010年政府对饶国梁故居进行了修缮,并以故居为主体加大保护和宣传力度。1986年7月,大足县人民政府在大足北山修建了饶国梁烈士纪念碑。
饶氏一家堪称革命之家。国栋,国梁是老同盟会员;国材,国模是老共产党员。国模还同毛泽东、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邓颖超等老一辈革命家结下友情。他们本是出身于地主家庭,富裕之家。拿今天的眼光看,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何要去冒杀头的风险?而且前仆后继,全家投入革命?只有用饶国梁烈士死时的豪言壮语解释“牛马奴隶,生何荣焉”。
饶国模(1895-1960),饶国梁的妹妹、红岩村女主人。邓小平称之为“红岩村革命的妈妈”。194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39年,将红岩村的房屋提供给八路军办事处,为掩护党的工作作出重大贡献。饶国模三个子女都是中共党员。“没有饶国模,哪里有红岩。”邓颖超曾对饶国模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评价。在中国革命史上,重庆红岩村成为八路军办事处而扬名天下,饶国模功不可没。她一生最大的满足便是周恩来对她的称呼“饶国模同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