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中原油田41岁的宋丽萍,人送绰号“女雷锋”。她每月工资不足千元,但她和朋友一直坚持救助8个失学儿童,有人这样说她捐助起来像暴发户,平时就像个特困户。她不仅一个人做好事儿,还带动300多人成立了“宋丽萍爱心服务队”,成为当地最为活跃的爱心志愿者组织之一。
东方今报记者 张波 通讯员 张鹏/文图
救助烧伤女童 她累晕在医院走廊
家住濮阳县鲁河乡的7岁女孩婧婧,如今终于能像正常人一样端着饭碗吃饭了,但在4年前,因为一次大火,婧婧全身大面积重度烧伤,就连饭都不能正常吃。婧婧随后被送到油田医院接受治疗。婧婧的家也烧没了。当时的5万多元医疗费,全是借来的,接下去他们再借不到一分钱给孩子继续治疗了。
“说啥也不能耽误了孩子的手术啊。”宋丽萍决心要帮这家人渡过难关。她在红十字会爱心联盟和义工群上发出爱心倡议。很快,一批玩具、衣物和食品,送到了婧婧一家人手中。
此后,宋丽萍又四处呼吁奔波,并得到了油田总医院、华龙区人民医院等多个单位的帮助,最终减免各种费用5万多元,为小婧婧进行了整形手术。孩子的手术很成功,可因为连续奔波此事,4天没合眼的宋丽萍因心律失常,突然晕倒在了医院走廊上。
3年捐血相当于抽空自己两次
在濮阳中原油田,宋丽萍是个“名人”,她的电话24小时不关机,很多人有了困难,第一反应就是给她诉苦求助。宋丽萍说,1998年一次去敬老院的经历,让她开始决心做个“雷锋”。宋丽萍说,当看到一些孤寡老人无依无靠时,心里非常不舒服,就开始带领同事去照顾老人。
宋丽萍是中国重症儿童救助网濮阳站志愿者。2010年4月,当得知与四川一名8岁的白血病患者配型成功时,她毫不犹豫地坚持锻炼身体。当年7月,她终于顺利地完成了捐献。医生感动地说:“你真像一片阳光,走到哪儿,就温暖到哪儿。”
3年多来,宋丽萍坚持无偿献血,累计捐出的血液有1万多毫升。“大概有16斤重吧,等于把自己放空了两次”。
“六亲不认”智障青年喊她妈妈
在中原油田庆北小区,有一名智障青年小王。他自幼染上怪癖爱喝液化气,家里找不到液化气,他就跑到邻居家去喝,无奈,家人只能用链子将他锁在特制的铁笼子里。
2006年,得知此事,宋丽萍十分震惊。她多方联系,求助媒体,最终中央电视台七套专门为此事制作了专题片,一位老中医答应免费为小王针灸治疗。
如今,小王的病虽然没能根治,却已经可以自己坐车去诊所进行治疗了。“小王有时犯病会六亲不认,拿着菜刀胡乱砍,但他看到我时就立刻安静下来了。”宋丽萍提起此事,笑着说,小她8岁的小王甚至经常喊她“妈妈”。
带领“留守油嫂”成立爱心服务队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难得的是把做好事当成一种追求,更难得的是带动一批人做好事。
因为中原油田近几年来,许多职工都到外埠市场工作,不少人家里,就剩下了妇女、孩子和老人。
宋丽萍就把这些“留守油嫂”组织起来,成立了油田第一支以“相互关爱,服务社区,服务油田”为宗旨的“宋丽萍爱心服务队”。“宋丽萍们”经常到一些老人家里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现在,宋丽萍的爱心服务队已经拥有了300余名队员。
这些年来,宋丽萍陆续资助过8名贫困失学儿童,累计无偿献血1万多毫升,有记录可查的捐款就有2万多元。
工友梁军告诉记者,在众人的眼里,宋丽萍捐助起来像个暴发户,平时就像个特困户。平时穿得很寒酸,吃饭也是能凑合就凑合。但宋丽萍却觉得这些是“普普通通的小事”。
“我觉得,帮助了别人自己就很幸福。幸福的事情,干吗不去做?”宋丽萍如是解释自己这些年来做好事儿的动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