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东:中国需以军事威慑来防止海上武装冲突
2012年04月20日11:54
来源:国际在线
作者:特约撰稿:国防大学教授林东
作者:林东(国防大学教授)
近日在南海中国黄岩岛海域发生的中菲舰船对峙事件,引起国际舆论广泛关注。在这起事件中,菲律宾军舰跑到中国海域来对中国渔船进行袭扰,是对海洋国际行为准则的践踏,而其靠打军事牌来增加外交砝码、试图将事态复杂化和国际化,更是错上加错。
从去年11月出动炮艇撞击中国渔船,到12月在巴拉望岛海域以“非法捕捞”为由把中国渔民投入监狱,再到侵入中国主权治下的黄岩岛海域抓扣中国渔民,菲律宾政府的行为已经让中国人民忍无可忍。中国人民爱好和平,中国政府以最大的诚意维护和平,但这并不能理解为中国软弱可欺。中国的耐心是有限的,事实说明,菲律宾出动军舰企图扣押中国渔民的伎俩在中国海监船面前已经破产,武力不仅吓不倒中国人,而且注定要失败。
从战略的角度看,祸兮福之所倚。凡是危机降临的时候,也是机遇萌生之时。对中国来说,随着伤害中国渔民的新一轮海洋争端拉开帷幕,维护我正当海洋权益、保护我渔民合法利益的海洋维权斗争正当其时,中国应该利用这一时机坚决维护海洋主权和权益。
首先,应该把保护渔民的人身安全作为国家大事来抓。新中国成立起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落实到海洋事务上就是视海上工人和海上渔民的安全高于一切。渔民安全本质是国家安全,只有把保护渔民人身安全上升到国家意志,才能从根本上稳定海洋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其次,以坚决的海上护渔行动遏制新一轮蚕食南海的逆流,维护中国的海洋主权和权益。事实上,从战略上把护渔与维权统一起来,将有利于改善海洋维权形势。目前,国际社会对各国海洋主权和权益纠纷有着共同的人权立场,即伤害渔民人身安全违反人权准则,中国采取维护渔民人身安全的行动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因此,坚定中国的护渔行动意义很大。18日,中国最先进的执法船南海渔政310船从广州出发,前往南海执行维权护渔任务,便是很好的一次行动。希望中国海监和渔政联合起来,打开护渔维权斗争的新局面。
最后,需要以一定的军事实力尽量避免海上武装冲突。在此次中菲黄岩岛海域对峙事件中,菲律宾直接用军事力量作为先锋,这潜伏着更大的危机,一旦相关国家使用武力彻底破坏《南海各方行动宣言》,其性质和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中国需做军事上的准备,以军事威慑来防止海上武装冲突的发生。
自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以来,南海度过了一段和平与发展的好时光。菲律宾的经济发展与南海的和平与发展分不开,是其直接受益者。然而,菲律宾现政府一再挑起南海事端,极大地破坏了南海和平与发展的环境,其直接受害的将是菲律宾自己。
中菲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谊,中国十分珍视这一友谊。2011年中国给菲律宾地震救灾援助100万美元,并大幅度增加对菲律宾的投资,表明中国并没有因两国存在南海争端而忽视传统友谊。中国以铁的事实向菲律宾表明:中国维护两国友谊用心良苦。
中国历来欢迎用正大光明的外交方式来解决海上邻里纠纷,并始终以身作则地履行《南海各方行动宣言》,谈判的大门仍然向菲律宾政府敞开。但中国也绝不姑息继续制造摩擦的挑动者,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政府破坏南海和平与发展的大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