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计划生育30多年,全国少生4亿人,南京少生300多万人。现在,南京人口问题面临新情况、新挑战,如老龄化加快、城镇化提速、主城区人口密度高等。4月23日,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陈立、北京大学教授高山等多名专家聚集在一起,参加南京市人的全面发展专家咨询会。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要认清“人口”这一南京最大的市情,针对南京实际,对人口结构、数字、分布等课题进行认真细化研究,做到对症下药,真正推动南京人口素质的大提升,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通讯员 刘海燕 范隽 现代快报记者 项凤华
“人口”市情
2015年南京人口将达895万
1990年以来,南京市户籍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而机械增长率却不断提高,常住人口总量急速增长。《南京市2011年度人口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南京全市常住人口约为818万人(公安口径)。从全市范围看,常住人口规模前三位的区县为江宁、六合与浦口,依次为127.12万、98.33万和76.67万。常住人口规模最少的是秦淮与建邺,依次为36.63万和38.97万。
2011年南京流入人口达到了181.6万人,创造了自2005年以来流入人口规模的最高纪录,流入人口增长率达到了20.34%。
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还对人口规模作出预测:2015年南京总人口将达895万人左右,适度人口规模为880万,常住人口规模和适度人口规模接近表明南京市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较大。
人口红利“拐点”即将到来
从第六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六普”)数据看,截至2010年末,南京市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由第五次人口普查(以下简称“五普”)的76.13%升至81.29%,列副省级城市的第五位。总人口抚养比居第十二位,表明除深圳、广州在人口红利上有明显优势外,南京市人口红利位居第四,与处在第三位武汉差距很小。
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数量巨大的驻宁高校在校生被计入城市常住人口统计口径,增大了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南京市常住人口的增长是以机械增长为主,而流入人口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如果剔除在宁高校在校生和流入人口,南京市户籍人口的“刘易斯拐点”即将到来。在经济学中,当农村劳动力被耗尽后,城市劳工市场需要大幅增加工资才能请到新的工人。这个时点被称为刘易斯拐点。
老龄化与少子化趋势明显
南京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五普”的8.24%升至9.2%, 已远远超过了7%的老龄化社会国际标准,而且 “十二五”时期南京将迎来老年人口增长的高峰,据预测,“十二五”时期全市老年人口比重将会达到并维持在10%以上,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与此同时,南京0-14岁少年人口比重仅占9.51%,虽高于北京(8.6%)和上海(8.63%),但低于全国(16.6%),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位列倒数第一,同时少年儿童抚养比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十四位,少子化特征明显。
2011年度(按照公安口径)全市出生人口约5.83万,死亡人口约3.49万,人口出生率9.19%。,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增率达3.69%。。预计2012年-2015年度南京市出生人口规模将达5.9万,6.2万、6.5万和6.8万。
专家把脉
“城市病”严重,交通环境压力大
对策:加快“一区两县”城镇化进程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孙燕丽认为,目前南京的人口布局不合理,市区太拥挤了。对这点,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赞同:“现在仙林人很多了,但是大量的居民和教师不住那,学生们吃啊玩啊,还是跑到城里来。而溧水现在才30万人,空气又好,却没人去。”
目前南京人口分布呈圈层式特征,人口密度从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递减,第一圈层(距市中心10公里半径以内的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是第二圈层(距市中心距离10-20公里)的5倍左右。城市中心区域人口过于集中,最新数据是,鼓楼区、白下区的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34万人、2.28万人,不仅高于杭州,而且高于人口密集的北京各主城区。南京市的人口密度是杭州的2.3倍,而南京市人均占地仅有杭州市的43%。目前南京市的城市化率已达79.73%。
“这样的结果,就是很多人把大量时间都花在上下班的路上,”孙燕丽说。南京市人口聚集在城市中心,而产业聚集在江宁、栖霞和浦口的开发区内,大规模人口在居住地与工作地的钟摆运动,不仅增加了企业的通勤成本,更给城市交通、环境保护带来沉重压力。
对策建议
对此,《南京市2011年度人口发展报告》提出,必须加快发展新兴产业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合力推进“一区两县”的城镇化进程,截至去年12月末,六合、溧水与高淳三区县行政区域面积3300多平方公里,占南京市行政区域总面积的50%以上,却只容纳了全市常住人口的23%。未来,南京市人口容量的突破口只能是在城市功能分区的指导下合理推进六合、溧水与高淳城镇化进程。此外,还建议考虑在产业园区集中的区县建立一批人才基地,推进各类公共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减少人口钟摆式运动规模,提高城市生活效率。
人口结构有四个极大反差
对策:打造城市人口和公共服务新模式
“南京人的开发、创新能力需要大幅度提升。”孙燕丽认为,人力资源结构与南京产业发展方向还不匹配。
杨卫泽总结南京人口结构的现状,有4个极大反差:除人口高集中度与低集中度极大反差外,高收入水平与低收入水平同时并存,高受教育水平与低受教育水平并存,高就业层次与低就业层次同时并存,形成极大反差。
在南京,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由“五普”的12.35%升至26.11%,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列第一,但报告也显示,从登记的流入人口文化构成情况分析看,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占全部暂住人口的17.6%,约32万。初高中文化程度的人数占到全部暂住人口的69.9%,有12.5%的小学以下文化程度人口流入南京,二者合计为149.6万。
在人口整体素质提高的背景下,符合南京市产业规划方向的领军型创业人才和应用型技能人才又存在较大缺口。
对策建议
“南京高校云集,有25万大学生在南京上学,但是毕业后留在南京的仅7万人左右,如果能有20万人留下来,南京就赢了。”杨卫泽认为,南京的经济发展将更加市场化、高端化。这表现在,人口服务的人性化和国际化,比如国际化教育、医疗、商务等。
打造具有南京特色的城市人口和公共服务新模式,着眼于调控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口素质,引导人口有序流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以证管人与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结合起来,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精细化水平。建立居住证制度,建立解决流动人口就业、居住、就医、计划生育、子女就学等问题,增强流动人口的认同感、归属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