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编辑动机
一枚小小的价签,在被要求明码实价后,在一年的时间里对超市卖场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记者调查发现,明码实价实施一年的时间内,本市各大超市卖场的商品价签已经被规范:爆炸性价签逐步“隐退”卖场,尽管促销商品偶尔仍会使用其他颜色的价签,但已不再标注原价,超市卖场价格混乱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稿件统筹 朱胥男 骆文靖
超市商品价签已经统一
昨天上午,记者在本市红星路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卖场看到,各个品类的商品价签上没有再出现“原价”、“促销价”等字样。据卖场日化产品区的销售人员介绍,某款洗发露上个月的售价为40.5元,目前以促销价格37.8元销售,但是价签上并没有标注原售价,只是标注了“零售价37.8元”。
在河西区大沽南路附近的一家超市卖场,记者了解到,在实施明码实价以前,这家超市内的促销商品,都会用黄色标签标注出来,并且价签上会标注原价与促销价,同时还会以醒目的记号加以区别,但在被要求商品价签明码实价后,这些传统的促销方式已经被统一的价签取代了。卖场内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从去年要求统一价签以后,以前那些标有原价、促销价的价签,我们就再也没有使用过。”
不仅在记者走访的多家大型超市内难以见到“原价价签”和“促销价签”,就是在一些社区超市内,商品价签也得到了有效的规范。记者来到位于王串场附近的社区小型超市看到,商品的价签也没有原价与促销价的分别。现场销售人员告诉记者:“促销商品的价签都是黄色的,但是价签上不再标注原价了,并且现在促销商品价签上,标注的也都是‘推广价’,‘促销价’价签已经很长时间没用了。”
就在价签统一的同时,卖场中使用“爆炸签”的现象也得到了改善。记者走访了包括家乐福、华润万家、沃尔玛等在内的多家大型连锁超市卖场,各家超市在卖场显著位置都有不同商品堆成的堆头,并在这些商品上方悬挂了大张价签,但是在这些价签上仅仅标注的是商品价格,并没有出现“特价”、“惊爆价”等字眼。
对于卖场中的小件单品,由于消费者已经习惯于按照价签价格进行选购,因此在多家卖场中,记者几乎没有见到“杀价”的消费者。仅在位于光华桥附近的一家大型超市内的烟酒区,一位消费者表示想要多购买几箱白酒,询问是否还有更低的价格,但销售人员表示,“商品都是按价签价格销售,没有压价的空间,如果购买很多,只能试试申请赠品。”
多数市民习惯核对小票
尽管卖场中的商品价签已经统一,但在超市出口处,记者仍然看到不少市民在结账后仔细核对小票。
“以前结完账我都不会这么认真看小票,但前些日子总爆出消费者遭遇商品标价和结账价格不一致的情况,从那以后,我也多了个心眼儿,每次购物结账后都会再仔细核对一下小票。”一位市民表示。随后,记者又在多家超市卖场对消费者进行了采访,多数消费者均表示,已经养成了核对小票的习惯。
专家观点 明码实价推进营销方式转变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表示,超市从一开始进入国内市场就是以一种“明码实价”的姿态示人,消费者会认为在超市明码实价是理所应当的。相比之下,在商场、家电卖场的推销人员大多是以业绩作为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不乏推销人员为了提高业绩而降低利润,这使得明码实价很难推广;此外,消费者在商场、家电卖场已经形成讨价还价的消费习惯,而这种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并非短期内能够实现的。
与此同时,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明码实价也促使卖场的营销方式进行改变。”卖场方面,用将促销商品集中在固定区域销售的方法,取代了铺天盖地的“爆炸性”促销信息,这样也取得了很好的营销效果。此外,超市的促销手段也更加多样化, 更多超市不仅仅将促销活动局限于价格的调整上,还采用了“买大赠小”、“捆绑赠送”、“满额返券”、“满额赠礼”等多种促销方式,这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大的实惠。本版撰文 新报记者 苑冰 摄影 新报记者 王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