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媒体走转改活动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走转改河南行新闻特写:穿黄工地的女工们(图)

2012年05月09日09: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罗淑芳(音)一遍干活一边回头和记者们交流
罗淑芳(音)一遍干活一边回头和记者们交流

  网络媒体走转改河南报道组 5月4日讯 “你家孩子要是不在身边,你想不想呢?” 38岁的罗淑芳(音)是南水北调工程中端穿黄隧洞工地的一名女工,当有记者问她想不想孩子时她反问道。

  所谓“穿黄工程”通俗地讲,就是在黄河河道下面修筑一条横向的隧洞,丹江水通过隧洞穿黄河而过向北而去。

  在昏暗的隧洞中,罗淑芳的花格子衬衫格外醒目,她蹲在隧洞边上埋头工作,耳朵上戴的大耳环格外醒目。

  罗淑芳5月4日刚下到穿黄工程距地面近30米的隧洞内工作,工作内容是清理隧洞内衬层下的碎水泥块等杂物。按照要求,这些杂物都必须清理干净,然后再在隧洞内壁浇筑混凝土,如果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浇筑不实,当丹江水注入直径7米的隧洞后,很可能因压力不均形成隐患。

  罗淑芳在工地干一天活儿有100元的工资,每天工作10小时,虽然辛苦但“比在四川老家挣得多”。

  38岁的罗淑芳有两个孩子,大的17岁,小的10岁。出来打工,孩子自然不可能常见着。她说在这里的工作结束以后可能不会再回来了,她会到下一处工地接着打工,正如她之前的生活一样。

  小张坐在水泥罐车驾驶室里等着混凝土泥浆装车。见到记者们给她拍照,小张害羞地伸手捂着脸。

  而开龙门吊的罗红梅则比小张健谈得多,罗红梅在“穿黄工程”工作好几个月了,孩子和老人都在四川广元老家,“我们那儿都是老人和孩子在家,青壮年都出来了”。罗红梅告诉记者,穿黄工地上的女工有几十人,大都来自四川广元。

  这些女工是最普通的劳动者。她们从一个工地转战到另一个工地,生活的压力可能让她们来不及去考虑南水北调的宏大意义,但是她们仍然当之无愧地是南水北调工程的直接奉献者。

  穿黄工地只是她们如游牧般打工的一站,正是这千千万万的打工者和千千万万的工地、项目,让这个国家的面貌变得越来越好。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