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立足华夏文明源远流长的肇始之端,瞭望泱泱中国蜿蜒奔腾的时代洪流,古圣先贤早已留赠警语,以他们深邃的理性与智慧,为中华民族的航船标定主轴与方位。
以人为本,中国当代执政者汲取先人之智,融汇现今之势,明确了属于中国自己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所以, 今天,2012年5月12日,当我们回顾四年前的地动与山摇,当我们检视四年来的振作与前行,不难从中发现一以贯之对“人”的珍视。
我们珍视人的深情与回忆,于是纪念“5·12”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选择在北川县老县城地震纪念碑前举行。向所有在地震中遇难的骨肉同胞致哀,向顽强抗争的不屈生命和人间真情致敬,向来自四面八方的无私和大爱致谢,也迎接希望的起航。
我们珍视人的向上与重生,“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目标如期实现。震后两年间,四川向世界展示了一个遭受特大自然灾害后高起点、高质量快速复兴的范例,向世界宣告“勇贵乎必为”的四川精神。
我们珍视人的崛起与超越,从悲壮走向豪迈的三年,四川创造了科学救灾、科学重建的人间奇迹。不仅实现了“原地起立”,更在竞相追赶的区域经济格局中“发展起跳”。
生命至上!我们怎样才足够对生命致以最高的敬意?那就是以最科学的手段与装备、最理性的规划与体系,庇佑生命安全,延展生命质量。
面对厚重生命,科学、理性不再仅是书本理论,科学、理性应化作现实行动。所以在汶川特大地震四周年和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省委、省政府决定举行全省范围的“5·12”防灾救灾综合实战演练。通过演练,检验防灾救灾体系重建成果;通过演练,以最直接、最生动的方式,集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和培训;通过演练,纪念地震四周年、缅怀遇难同胞,表达对生者的负责。
不止步于演练,全省各级各部门以演练促建设,使我省防灾救灾工作达到一个新水平。身边的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学校操场,新建、改建了一批避难场所和紧急逃生平台;学校确定了避险逃生路线和方法,建成了救灾物资储备网络;一批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全新组建,并配备高新技术装备;应急通信设施已配发到重点乡镇……
演练背后,浴火重生的抗震救灾斗争和灾后重建实践,已经成为成都深入肌理的城市风骨。让我们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建设宜人成都的最终愿景,更多地把发展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效,让全体市民共享更有安全感、尊严感、幸福感和归宿感的生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