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关注儿童
文/羊城晚报记者 刘玮宁(除署名外)
图/羊城晚报记者 蔡 弘
近期,广州有几家医院向上级部门反映,由于地理位置靠近儿童医院,建议取消本医院的儿科。
记者经调查发现,诸多综合性三甲医院把儿科作为一个放任自流的科室,若非国家规定三甲医院一定要开设儿科,许多医院巴不得扔掉儿科这个“烫手山芋”。
因此,广州出现了儿童医院爆棚,综合性三甲医院儿科却一再压缩的怪象。
现象
综合性医院“能推就推”
“我们经常推荐病人去专门的儿童医院做进一步的治疗和检查。”临近广州妇儿医疗中心的某三甲医院,儿科李医生向记者透了底,“我们是能推就推,在综合性的大医院,儿科是经济效益最差的科室,医院因为政策规定才不得不开设儿科。”
“小孩子没有发育完全,许多检查不能做,比如CT、X光检查,用药量也至少比成人少一半。儿童在医院就诊的花销小,医院获益少。”李医生说,给小孩看病不仅收入低,还容易“挨打”。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里的宝,家长一急就难免动手。“尤其是护士,经常因为给小孩子打针没有打好,而被孩子家长打。”李医生说。
此外,从诊断和检查上来看,小孩子容易对药物过敏,容易出现不良的身体反应,用药再谨慎都可能出事。“给小孩子看病特别费时费力,一切症状都要医生努力发现。”李医生说,为了避免差错,他要核对三四遍才确定处方,疲惫不已。再加上综合性三甲医院把儿童的所有疾病都归在儿科一个科室,小孩子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各个系统的疾病都在一个科室看,儿童病人的情况复杂多样,医生压力很大。
儿童医院“压力山大”
广州妇儿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的门口,虽然崭新宽敞,却是一个塞车黑点。医院正门前围了一条长长的水马,强制性地分流人群和车辆。“今年医院的门诊量有可能突破350万人次。每天每个门诊医生都差不多有70至80人次的门诊量。流感时,有大夫一天看了130名病人!”该院门诊部主任钟军说,医生们常年都是六天工作制,每年只有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二才会专科停诊。
“我从早晨8时开始看病,一直到下午6时下班,一口水都顾不上喝,饿得不行,中午趁病人进出门的间隙匆忙喝一口牛奶。”这是一位小儿呼吸科医生的真实写实。今年春季流感爆发时,广州妇儿医疗中心的多数医生都忙得没有吃午饭的时间,长期的劳累以及接触病毒,让多数医生都患上了感冒。与医生相比,护士承担的压力更大。三天一个夜班,经常与病人起纠纷。“我们医院4、5月份,打护士的事发生好几单了。”说到这儿,钟军叹了一口气。
“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普通病占用了专家的大多数时间,尤其是儿内科。”钟军说,由于专家号才8、9元钱,许多患者不论病情轻重,都喜欢挂专家号,这样一来,专家把用在每个病人身上的诊疗时间压了又压,不得不提高看病速度,重症患者往往无法得到足够的就诊时间。“其实有一半以上的患者都可以分流到基层和社区医院。”钟军说。
寻因
缺儿科医生:
一万孩子才两个多医生
医学生中盛传一句话:当什么都不当儿科医生!钟军介绍,去年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招聘40多个儿内科医生,应聘者中有20个符合要求,可最终前来报到的才13个。“其实每年我们医院都尽可能多招人,可是只能招到50%至60%。我们很多都是毕业了被迫当儿科医生的”,某三甲医院儿科岑医生说,儿科又辛苦又贫寒,谁都不想做。
一方面是医学生不愿做儿科医生,另一方面是缺乏培养儿科医生的学院。1998年,教育部为拓宽专业面,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停止儿科专业的招生,切断了儿科医师的稳定来源。据了解,目前儿科医师的来源是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和儿科学专业的研究生。“虽然上海等地还是有儿科的专业学校,但是广东却没有一间。”说到这儿,钟军又补了一句:“即使有儿科的医学院校,这个专业也在慢慢萎缩。今年广东某医学院招儿科研究生,竟然招不满啊!”
“美国每1000个小孩子配1.45个儿科医生。中国每1000个小孩配0.26个儿科医生,是美国的六分之一,广州更加严峻。”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副主任龚四堂曾说,算起来,中国最起码缺20万名儿科医生。
缺儿童医院:
广州深圳都只有一家
广州不仅缺医生,还缺医院。“广州市只有一家真正的儿童专科医院!”钟军说。据了解,在上海,有4所针对儿童的专科医院,北京也有三四家,广州的情形格外严峻。深圳也不容乐观,深圳市儿童医院是按照百万人口的规模设计的,现在深圳已达千万人口,仍然只有一所儿童医院。
据了解,缺儿科专科医院是一个全国性的话题。数据显示,我国仅有68家儿童专科医院(其中政府办48家),仅占全国医疗机构的0.42%,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域超过2000个,而县级妇幼保健院共有1625家,平均每县不足1家。全国儿科床位25.8万张,仅占全国医院床位数的6.4%。
钟军介绍道,以前广州市儿童医院只有一个院区,现在多了珠江新城院区,可开业2年多了,还是满足不了要求。“并不是规划没有预想到,而是现在儿科的病人越来越多,交通也发达,来了许多外地病人。”他说,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有超过30%的患者是外地人,多数为重症患者。
对策
综合性医院发展儿科
如果能够多开几家儿童医院,情况肯定会好转,钟军说,希望国家通过政策的作用力,多开设一些儿童医院,并且让综合医院发展儿科,从而更好地分流病人。“以前儿科的诊疗费会加收15%至20%,”如果儿科医生的待遇上能够有倾斜,一定可以很好地缓解这个难题。
此外,钟军透露,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会同某医学院开设儿科系,培养更多儿科医生。待遇提高了,所培养的儿科医生多了,相关医院也多了,小孩子看病难、儿科医生紧缺等诸多问题也会有望解决。
与此同时,卫生部发言人宋树立5月31日表示,为缓解儿童看病难问题,卫生部将重点推动儿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儿科医院建设,研究合理确定儿科医疗服务价格。
宋树立表示,儿科被称为“哑科”,诊治难度高,医护人员承受极大的工作压力。近年来,针对儿科医生不足现象,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例如,将儿科医师作为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纳入《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积极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建设;2011年开展了儿科医师培训,开展儿童专科医院和中西部地区县医院的儿科建设,共投入16.98亿元;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中,对儿科予以倾斜。目前已投入2.25亿元,对45个儿科加强了建设。
2012年2月,卫生部印发了贯彻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据宋树立介绍,方案的目标之一是在妇幼保健机构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置妇产科和儿科;相应任务是规范儿科诊疗行为,推广儿童疾病综合管理等适宜技术,重点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儿童常见病诊治、现场急救、危急重症患儿处理和转诊能力;相应保障措施是,加强妇女儿童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在妇幼保健院和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按照规定设置妇产科和儿科,建设省级和市级儿童医疗中心,合理增加儿童医院数量,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
刘玮宁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