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今年24岁,是北京卫戍区某团战士。20多天前,面对一起突发爆炸,在生死抉择的关头,许多人争相跑到外面,唯独他扑向了火场。
因为平时训练过硬,虽然高铁成三次闯入火海排险救人,但他最大限度地保全了自己,把自己的烧伤面积控制在9%左右。目前,他伤情稳定,没有生命危险。
近日,记者走进了高铁成所在的连队,并勾画出战友印象中的高铁成。他被战友和普通市民称为“最美警卫战士”。
他“当时没想太多”
三闯火海排险救人
5月18日晚,高铁成休假归队途中在哈尔滨市一家面馆用餐,准备乘坐当晚的火车返回部队。刚坐下不久,就闻到一股刺鼻的燃气味,并听到服务员喊:“快跑,要爆炸了。”一时间,饭馆的工作人员和顾客都争相往门外跑。
而高铁成却反身冲向了后厨,想要关闭燃气阀门。刚跑到后厨门口,外泄的煤气突然发生爆炸,强大的气浪喷射而出,将他震了出来。
他护住关键部位,连续两次冲入火海。最终,他和厨师一起关闭了阀门,并指挥餐馆员工开窗通风、关电闸。第三次出面馆后,高铁成头晕,再醒来时,他已躺在了救护架上。
三次进入火海,他成功疏散40多名顾客和店员,但自己却造成头、面、颈、双上肢和右脚二度烧伤。
“当时没想太多,就是想关掉煤气罐,避免伤到更多人。遇到这样的事,军人都会挺身而出!”高铁成的话语简单纯朴。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班长身上一点也不惊讶。”在接受采访时,高铁成的战友纷纷告诉记者。
他被戏称“婆婆嘴”
但过硬训练保护了自己
在此次爆炸危机中,与高铁成同时烧伤的有5人,最严重的烧伤面积达30%,而高铁成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把自己的烧伤面积控制在9%。医务人员称,如果治疗科学及时,面部及颈部以上创面愈合后不会留下疤痕。
正确的临场处置,准确的判断认知,瞬间迸发的机智果敢,高铁成用优异的表现,既保护了群众还保全了自己。十三连连长吕强说:“这是他平时科学训练、用心积累的结果。”
像防火灾、防地震等应急训练,高铁成和战友们每年都要练习好多次。疏散人员、处置险情,每一个细节他都烂熟于心。
高铁成是连队的安全员。防火、防电、防雷击等注意事项,他都牢记在心。每天,他查看室内电源开关、营产营具;外出执勤,他坐在靠近车门的第一个座位。
有战友开玩笑说他是“婆婆嘴”。他说:“没有我的絮叨,你出了事还不知道是咋出的。”
铁成连队
炼成钢铁
走进北京卫戍区某部营地,“向高铁成同志学习”的条幅、板报、宣传画,都被置于最醒目的位置。
高铁成所在团担负着反恐维稳和应急支援重任。定期组织不同情况下的应急演练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
他执勤时间最长 有了自己“专属”哨位
英雄的壮举只是瞬间,成长的历程却很漫长。从高铁成日常生活细节,不难读懂他的英雄情结。他外出携带的手机,铃声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平时嘴里最爱哼唱《一支钢枪》……他说,当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要像抗震救灾的勇士那样义无反顾,冲锋在前。
高铁成身兼班长、理论骨干、板报员、理发员等数职,很多事情只能挤时间做,却样样做得漂亮。高铁成所在的九班挂满了各种锦旗、奖状,最显眼的地方是一句座右铭:有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
位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前的一个执勤点是以高铁成的名字命名的。以战士的名字来称呼哨位,在高铁成所在的北京卫戍区某团建团以来只有两个。
在一次模范哨位的评比中,高铁成因执勤时间最长、形象最好、完成任务最出色,以全票当选。该团为了奖励先进、树立标杆,最后把这个哨位定为高铁成哨位。
就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哨位,高铁成从2008年5月1日第一次上岗,在这里先后执勤700多天。
他练就“火眼金睛” 真假车牌一眼辨清
高铁成所在的十三连担负着首都地区及过往军人仪表纠察和军车检查任务,他们被人们称为首都流动哨兵。在战友们的心中,在平时训练和执勤中,高铁成是训练最刻苦的,对自己的要求是最严格的。
也正因如此,他练就了一身硬功夫,擒拿格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面对歹徒能一招制服。而且他还能辨别车牌真伪,识别真假军人。
十三连连长吕强介绍,高铁成为了练就火眼金睛,每天拿着各种真假证件、军车号牌反复对比辨认,在不同距离、不同光线下观察练习。高铁成做到了只要看一眼,就能马上辨别证件真假,30米开外能准确地判断出军车号牌是真的还是假的。
2010年4月15日下午,高铁成在北京南站执勤时,发现一名佩戴大校军衔的人行为可疑。他迅速通知临近哨兵,一同上前核查身份,经过查询发现证件是伪造的,军服是假冒的,立即将其扭送到公安机关,经审查,此人是多次犯案的诈骗犯。
几年来,高铁成和战友先后查过假冒军人2名,假军牌37副。
他的事迹
2008年汶川地震,高铁成主动捐出一个月的全部津贴,让很多战友感到吃惊。当时,他母亲患有重病,家里比较困难。
2009年7月1日,高铁成作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首都阅兵方队的队员,第一批火线入党,是该连第一个入党的义务兵。
2010年12月一个深夜,高铁成执勤时发现候车室里有一个黑色皮包。列车快要开动时,他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追赶,把包还给了主人。
本版文/记者 郭媛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