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平时唱起这首歌,我们会想起长江、长城、黄山、黄河。今天,唱起这首歌,我们把目光投向头顶的天穹、浩瀚的太空……
2012年6月18日17时,神舟九号航天员景海鹏,轻盈地“飘”到了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前。
此前,14时07分,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轨道精确自动对接。此时,穿过这扇门,中国航天员就将首次进入自己的“太空家园”天宫一号。
家,在中国人心中,这是一个多么温馨的字眼!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广东的雕楼、陕北的窑洞、徽州的民居……如今,在茫茫太空,中华民族又拥有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家”。
中国航天员中心主任陈善广意味深长地说:一直以来,人们习惯将航天员太空飞行比作出征,而这一次,“神九”航天员却是在“回家”。
此刻,这个“新家”近在咫尺。为了走近这个“家门”,航天员们一路张帆远行,风尘仆仆
从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自动交会对接完成后算起,航天员从返回舱穿越到轨道舱,不足10米的距离,“走”了2个多小时。
从前天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算起,航天员已经日夜追赶了近2天。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的那天算起,航天人风雨兼程走了整整20年!
“开门”,一个地面上非常简单的动作,此时寄托了多少华夏儿女的热切盼望!地面上,千家万户的电视机前,人们屏息静气,静静期待!
16时05分,景海鹏打开轨道舱前舱门,取出胶带细心地粘取尘埃,并给轨道舱前舱门装上保护罩,以免受损。
17时04分,景海鹏熟练打开天宫一号舱门平衡阀。紧接着,在刘旺帮助下,景海鹏钻进直径88厘米的对接通道里,戴着头灯,“飘”向天宫一号的舱门。
记者从北京航天飞控中心大屏幕实时画面上看到,在打开最后一道门天宫一号舱门之前,景海鹏首先从工具箱中取出“钥匙”。这并不是我们常见的钥匙,而是一把三四十厘米长的金属把手,相当于把一枚“螺母”套在舱门开门机构的“螺帽”上,缓缓扭动……
等待,这一刻,读秒如年!等待,这一刻,亿万颗心加速跳动。
“开了!开了!”有人低声欢呼起来。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大屏幕上,舱门开启了一条缝隙,天宫一号的光线射了进来,人们眼睛一亮
在茫茫太空已经飞行了262天的中国的“太空家园”,此刻重现眼前:米色的地板,乳白色的墙壁,正中央墙壁上,一边挂着五星红旗,一边挂着火红的中国结……
17时06分,天宫一号的舱门从下向上完全开启。景海鹏穿过对接通道,像鱼一样“飘”进了天宫一号。
一进“天宫”,他首先是双手落在舱面,当整个身体都“飘”进天宫一号后,景海鹏轻盈地站了起来,用手抓着舱壁的扶手,将自己的足迹轻轻地印在天宫一号的“地面”上。
这是中国航天员的脚印第一次留在“太空家园”!
紧接着,刘旺也“飘”了进来……站在这个新“家”,两个人的手牵在了一起,相视微笑。
17时24分,一直在返回舱值班的女航天员刘洋也“飘”了进来。一路跋涉,“神九”航天员终于全部到“家”了。3名航天员携手站成一排,面向舱内摄像机镜头,向地球挥手致意……
这是情深意长的一幕:景海鹏的家乡,在山西晋城的山村;刘旺的家乡,在太行山麓的平遥山村;刘洋的家乡,在中原的河南林州……此时此刻,3名航天员在太空里拥有了同一个“家”天宫一号。
这一刻,“太空家园”第一张全家福被镜头永远定格。舱壁上,悬挂半年多的依旧鲜红如初的“中国结”,见证了中国航天这历史性的一刻
从这一刻起,“太空家园”有了中国航天员的欢声笑语;
从这一刻起,“太空家园”真正有了“家”的温馨气息;
从这一刻起,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向在轨航天器运送人员和物资能力的国家。
仰望天宇,尽情畅想,记者的思绪在飞扬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900多年前,那个明月高悬的秋夜,宋代大诗人苏轼“把酒问青天”时,是否会想到今天,中国真的有了天上的“琼楼玉宇”?
“我们人类是唯一吗……人类也可能搬家,搬到别的星球去。”1970年冬天,共和国总理周恩来曾这样说。他老人家是否能想到:42年后的今天,这一预言变成了现实,华夏儿女真的开始进驻“太空家园”。
"回家’的感觉真好!”目睹这一幕,中国参加模拟火星之旅的“火星人”王跃激动地说:“此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的航天员,都去过国际空间站,但他们中大多数去的都不是自己的‘家’。今天,中国航天员可以大声告诉世界:我们来到了太空的‘中国家园’!”
这一刻,“太空家园”里的五星红旗格外醒目,悬挂的中国结愈加火红鲜亮。这,不仅是中国航天员共同的家,更是中华民族共同的家!
这一刻,聆听着欢呼和掌声,一段悠扬的旋律仿佛在记者心中回响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的每一寸土地,家的每一个足迹;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
(本报北京6月18日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