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德国笑傲欧债危机绝非偶然 归功勇于改革
2012年06月19日16:00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6月19日电 最新一期的《人民论坛》刊登了中国欧盟研究会秘书长丁纯的文章《德国模式缘何笑傲危机》,文章指出,德国经济这次能脱颖而出,是此前德国上下壮士断腕、勇于改革的结果和回报,而绝非偶然。
文章称,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在欧洲则逐渐演化成幽灵般挥之不去的欧债危机,其中不仅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等“欧猪” 国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整个欧元区和欧盟的表现都差强人意,在一片愁云惨淡中,德国经济却一枝独秀,表现出令人惊异的强势复苏,其经济在2009年负增长5.1%之后迅速复苏,2010年出现了高达3.6%的强势反弹,2011年保持了3.0%的增速,今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仍达1.7%;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失业率都显著增加的同时,德国的失业率反而在持续下降。德国经济能在欧盟国家一片哀鸿中,鹤立鸡群,其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和灵活适度的危机应对显然功不可没。
文章提出,德国坚持以竞争为导向、以市场为依托、国家有限干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及相关政策。战后德国一直坚持社会市场经济,崇尚竞争,以保持经济运行的高效率。但与绝对的经济自由主义又有着重大的区别,政府在维持社会公正和保持经济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这种参与并不是扭曲市场,而是以顺应市场为原则,以法律规范微观个体的行为,确定经济活动的秩序框架。坚持以市场竞争为主,政府调节为辅,政府主要承担构建框架条件的任务。因此,凯恩斯主义等在德国几乎没有太大的用武之地。其结果是砥砺了企业,保持了活力,减小了财政赤字的压力,使微观德国企业和宏观德国经济具有很强的危机应对和市场冲击适应能力。
文章称,德国遵循经济发展内在规律,强调适度经济增长目标,即使在危机时期也注意政策平衡,审慎运用刺激政策。此次危机当中,尽管默克尔政府及时采取了大量的金融监管和相应的刺激政策,但始终注意平衡财政,有限度扩大财政投入。
另外,德国经济政策有着长期的稳定性,不太受到政府更迭的冲击;同时注意广泛地听取与吸收社会各方面、尤其是经济专家的意见。例如,德国在1963年成立了由五位专家组成的宏观经济发展评估专家咨询委员会“五贤人”委员会,在每年11月就德国总体的经济发展形势提出报告,作为各决策部门的参考依据。
同时,德国自19世纪工业化开始,就注重实体经济,并能与时俱进,不断促进制造业的发展。此次危机中,金融和虚拟经济比重大或向虚拟经济急速转型的国家如美国、英国、爱尔兰等均深受冲击,德国经济之所以能一花独放,德国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功不可没。出口无疑是引领德国经济走出冲击,迅速复苏的排头兵,而主导出口的正是制造业产品。
支撑德国制造的秘密武器之一是独具特色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其特点就是将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接受职业教育人员的自身素质,同时加快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的进程、丰富其实践经验,促进学术和职业的有机融合,从而为德国经济,尤其是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提供大量高素质、有专业职业技能的高级技工,保证德国企业、生产工艺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文章称,德国始终坚持在欧洲一体化框架中发展并大受其益。而欧元区的诞生,放弃币值坚挺的德国马克代之以相对疲软的欧元,令德国部分化解了坚挺的德国马克给德国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欧元流通后,德国事实上等于获得了一定的汇率贬值,从而提升了德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使得其不仅能进一步利用区内的巨大需求,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区外的出口和投资。
文章还提出,德国经济这次能脱颖而出,是此前德国上下壮士断腕、勇于改革的结果和回报。上世纪90年代两德统一,在成千上万的德国人民聚集在勃兰登堡门下高唱《欢乐颂》迎接这一历史性时刻到来的时候,谁也没有料到,德国经济却自此陷入了近10年的低迷。德国前总理施罗德等努力唤醒了德国上下的忧患意识,经过激烈争论达成了改革共识,并浓缩在《2010改革议程》这一综合性改革方案中。这次改革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市场和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领域。默克尔上台后,基本延续了施罗德的改革思路。
而上述改革使德国终于领先一步,在危机到来之前赢得主动,劳动力市场僵化的状况得以缓解,失业率从近10%不断下跌至目前的约6%;同时,社会保障改革的深化令有关社保支出的上涨幅度得到控制,与劳资双方合作一起,对德国的劳工成本在过去十年中始终保持着稳中略降的态势作出了积极贡献。完全可以说,正是由于德国人民在金融危机爆发前数年间承受了转型的阵痛,才有了今天德国经济的“凤凰涅磐”。
文章称,在金融危机爆发后,默克尔政府应对有序,及时出台了一揽子拯救方案,起到了稳定并刺激经济的作用,也体现了德国政府的高效运作。其中,针对实体经济的两套经济振兴计划则包括扩大政府投资,政府提供信用担保以及减轻民众负担,保障和促进就业等内容。其中,保障和促进就业等举措,鼓励企业选择“短时工作”而非直接解雇员工;通过延长“短时工作补贴”来保障短时工人生活;同时,深化职业技能培训,帮助民众就业。据德意志银行发布的德国经济报告称,“短时工作”至少为德国民众保留了约120万份工作,既防止了大量失业所导致的内需下降、经济进一步恶化,同时又为外需复苏后产能恢复奠定了基础。
文章最后提出,对于德国的发展模式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和质疑。包括德国过于注重汽车、机械制造等制造业实用技术开发而相对忽视了新兴技术和产业的研发;靠压缩社会保障支出、压低生产成本,固然可以获得市场和出口盈余,但同时也意味着本身内需的削弱和与逆差国不平衡的扩大和加剧,从而出现被迫援救希腊这样的债权国的情况;国民经济过于依赖出口等。上述问题都需要德国在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改革过程中给予更多关注。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