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闻周刊》 > 《中国新闻周刊》精彩报道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戚发轫:路得一步一步走 我肯定支持登月

2012年06月25日09:2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6月17日,戚发轫在北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摄影/本刊记者 廖攀
6月17日,戚发轫在北京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摄影/本刊记者 廖攀

  探索宇宙,就是想解决资源枯竭的问题,要让今后的人们吃上饭。我们不能只管当代,要看到三代、五代以后的事情

  本刊记者/钱炜

  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天成功。戚发轫悄然起身离开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身后,是人声鼎沸的现场;面前,是万众欢腾的国家。这位79岁的“中国载人航天之父”迎着夕阳赶回自己的办公室。位于北京中关村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大楼,是这位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的总设计师工作了44年的地方,此刻,这座建筑在暮色之中更显宁静。

  “咱们就不要谈那些‘花边新闻’了,”满头银发的戚发轫开场便说,“纠缠于技术细节也没有意义,搞不好还让别人偷学了去。”从1992年“921工程”正式启动算起,神九的发射成功,可以看作是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20年的一次检阅。就在“神九”飞天的第一时间,见证了新中国第一枚导弹发射、第一次运载火箭升空、第一颗卫星上天的戚发轫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对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一次沉静的思考——这就是他的庆祝方式。

  中国新闻周刊:神九发射成功了,看得出你很高兴?

  戚发轫:的确很高兴。不过,现在只是运载火箭发射的成功,接下来还有自动和手动两次对接;对接成功以后,航天员还要在里面呆十几天;最终还要看能否顺利回收。所以,发射仅仅是个开始。

  中国新闻周刊:2003年,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时,媒体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那么时至今日,中国有没有发展成为航天强国?

  戚发轫:说航天大国没有问题,但离航天强国还有距离。这些年,整个世界都在进步,我们的进步更快一些,但还是没有超过别人。

  要评价一个国家是不是航天强国,有3个主要标志。

  首先,是进入太空的能力,即一个国家有多大的运载火箭,可以把多重的物体送到太空。中国的火箭目前可以把10吨的物体送到近地轨道,把5吨的物体送到地球同步轨道,如果要进行空间站计划、把探测器送上月球并返回,这种运载能力就不够了,需要研制更大型的火箭。然而,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25吨级的火箭,其他几个主要的航天国家都有了,但我国还没有,目前正在建造,并在海南新建了一个发射基地。

  其次,是利用太空的能力。不仅要有把物体送到太空的能力,还要有利用这些物体获取太空中资源的能力,例如延长航天器的使用寿命、迅速发射卫星组成不同功能的星座系统的能力。这就要建立连续不断、稳定工作的空间设施。

  最后,是控制太空的能力。航天器在太空中要防备可能的干扰和破坏,因此要拥有防止航天器被干扰破坏的控制能力。

  中国新闻周刊:与美国和俄罗斯相比,你如何评价中国的载人航天战略?

  戚发轫:中国很早就有人提出要发展载人航天,但受到国家财力、物力的限制,(对这个计划的考虑)有所反复。1971年,我们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不久,就提出要搞载人航天,当时叫曙光一号飞船。但那时,中国在经济力量、技术水平等方面还受到限制,中央决定先集中力量搞卫星,这个工程就暂时下马了。

  1986年,在4位科学家的倡议下,863计划启动。当时,863计划的第二大领域就是载人航天。经过5年论证,做好了前期准备。1992年,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即“921工程”)就正式上马了。

  载人飞船只是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始。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美两个超级大国进行军备竞赛,先后发射飞船上天。但由于都处在冷战思维,送航天员上去干什么,这个问题他们当时并没有想清楚,走了一些弯路。我们在立项的时候,把美苏走过的路都总结了一遍,就认识到,建载人飞船不是目的,它只是一个往返于天地的运输工具。因此,我们设计的飞船功能很齐全,不像苏联当初那么简单。在可见的将来,我们要用飞船来建空间站,至于未来再做什么,是登月还是去火星,目前还没定。

  总的来说,我们的载人航天事业,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起点高,走得很顺利,速度也很快,没有大的反复。

  中国新闻周刊:中国的航天领域在取得这么多成就的情况下,还有哪些亟待加强的环节?

  戚发轫:中国航天的未来还有巨大的进步空间。虽然中国目前在航天技术、体制和管理上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但这并不是无法解决的,而且我们早已迈出解决问题的步伐。

  我从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有这样一个看法,那就是我国在航空航天方面对制造工艺的关注不够。我们现在与国外先进水平有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制造工艺差距较大,制约了前进的步伐。此外还有材料问题。

  举个例子,航天器的制造问题,主要在加工工艺方面。神舟飞船最早采用氢弧焊,焊接变形很厉害,通过技术攻关,这个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后来,焊接部件越来越厚,如空间实验室的零部件,氢弧焊不能把接缝焊透,就采用了一种名叫变频等离子焊的技术来焊接,可以无变形地把较厚的部件焊透。下一步要研制空间站、节点舱,可能需要焊接更厚的部件,因此新的问题又来了:是继续改进现有技术,还是采用新型焊接技术呢?这样的问题都在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新闻周刊:到2020年中国的空间站建立之后,下一步怎么走?

  戚发轫:我是研究载人的,所以我肯定支持登月。对此,有人反对,觉得美国人已经去过了,我们还有必要去吗?我认为,我们没去过,当然要去一次。还有人认为应当直接去火星。我觉得,路得一步一步走,离地球38万公里远的地方还没去,又如何能去4亿公里以外的地方呢?中国的下一步究竟是“跨大步”还是“跨小步”,还需要大家充分讨论。

  863计划启动时,4位专家曾说了几句话,我到现在都记着:谁能够准确判断当前世界发展的动向,谁就能够在国际竞争当中占有优势;高新技术是花钱买不来的,得自己做,要花时间、花力气;只有大项目才能凝聚人才,锻炼人才。我认为这几句话说在了点子上,这些认识对于我们航天领域下一步怎么走,仍具有启示意义。

  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以来,中国在航天领域动作频繁,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总共进行了近70次发射,有人觉得发射密度太高了,你如何看?这么频繁的发射,会不会有风险?

  戚发轫:火箭发射活动反映的是一个国家进入太空的能力,而进入太空是利用太空和控制太空的前提。中国现在实际上还远远不够。比如我们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计划得有36颗卫星,现在只发射了十几颗。俄罗斯与美国这么多年来的发射次数加起来已经有近6000次,而我国只有160次左右,相比起来,我们的发射次数并不算多。

  从概率来讲,发射次数越多,出事的几率越大,这是必然的。但中国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

  中国新闻周刊:有数据表明,向太空运送1公斤货物的成本高达几万美元。航天领域的项目投资巨大,却往往并不能很快见到收益。因此有人认为,与其探索虚无缥缈的太空,还不如把钱拿来用于改善民生。对此你怎么看?

  戚发轫:人对宇宙的认识知之甚少。探索太空,是全人类的理想,我们中国人就不应当追求吗?

  从实际的角度来讲,地球资源已日益枯竭,各国都上天、入地、下海寻找资源。太空里的资源很多,你不去探寻,就被别人拿去了。探索宇宙,就是想解决资源枯竭的问题,要让今后的人们吃上饭。我们不能只管当代,要看到三代、五代以后的事情。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