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回顾
今年人大首次在提前批次小语种录取时,区别男女划分数线。文科的男生分数线601分,女生分数线614分。理科男女线均为644分,比去年降低8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性别分析”的理念逐渐被公众所接受。不论是厕位比例的改善,还是公共场所母婴室的设立,尊重女性利益诉求、维护女性合法权益逐步成为社会共识。“性别分析”,说到底就是对性别差异引起的独特的生理需求和社会需要进行关注和满足。
科学研究表明,男性具有一定的语言弱势。这一点,在实践层面也得到印证。在高等院校,语言相关专业“阴盛阳衰”早已成为不争的现实。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外国语学院男女比例为1比8,有的班级20多名学生中只有一名“男代表”。高校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出发,实行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性别结构严重失衡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教育作为社会流动的重要渠道,必须坚持“一视同仁”的公平立场,不能“男女有别”,认为招生分数线“男低女高”是对女性权利的一种侵犯。然而,对于教育弱势群体来说,仅仅强调平等对待、机会均等并不能完全实现教育公平,必须额外地进行一些“弱势补偿”。
正如哲学家约翰·罗尔斯所言,“为了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提供真正同等的机会,社会必须更多地关注那些天赋较低或者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们。”这个观念就是要按平等的方向补偿由偶然因素造成的倾斜,实行对弱势群体的“优先扶持”,用对待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的差异化手段达到教育平等的目标。因此,农民工子女也好,单亲家庭儿童也罢,作为教育弱势人群,理应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招生分数线“男女有别”饱含制度善意。坚持“性别分析”,践行弱势补偿原则,和教育公平的价值追求并不矛盾。一方面,招生机构要进一步提高“男女有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坚持程序正义;另一方面,公众应摘掉“有色眼镜”,对分数线“男低女高”进行理性解读。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