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存到相册 |
2004年10月29日,阿拉法特和民众道别,准备飞往法国接受治疗 [保存到相册] |
半岛电视台自称,经过9个月详尽调查,排除多种假说之后,阿拉法特的死因极可能是钋中毒
就算开棺验尸,查出阿拉法特确实死于钋中毒,幕后真凶也依然是谜,就像其遗孀苏哈所说,“只是让自己卸下沉重的心理包袱”而已
特约撰稿 黄药溪
7月3日,半岛电视台重磅推出调查报道,关键词包括了“投毒”、“谋杀”、“验尸”、“追凶”、“外交阴谋”、“内部倾轧”……无不令人血脉贲张,就连标题也够分量:什么杀害了阿拉法特?(What killed Arafat?)
半岛电视台自称,经过9个月详尽调查,排除多种假说之后,已经把包围圈缩小到钋中毒。位于瑞士洛桑的放射物理学研究所表示,他们接受阿拉法特遗孀委托,对阿翁内衣、牙刷等遗物进行检查后发现,上面沾染了“超出常规的”放射性元素钋-210。
这则报道顿时激起轩然大波。阿拉法特自2004年猝然离世,围绕他死因的种种推测和假说,一直不绝于耳。阿翁究竟死于谁手,是疾病还是人祸?
中毒?病毒感染?血液疾病?
中毒,是最流行的推测。阿拉法特生前顾问阿布•沙里夫坚持认为,阿翁死于铊中毒,以色列特工组织“摩萨德”是投毒的凶手。与此同时,以色列一名老资格医学专家却认为,阿拉法特发病前数几小时吃的那顿饭最可疑,里面可能含有蓖麻毒一类的有毒物质。显然,以色列人更愿相信阿拉法特之死和巴勒斯坦高层的内部斗争有关。
病毒感染,一度也很流行。2005年9月,以色列一家报纸援引本国艾滋病专家的话说,阿拉法特死前症状和艾滋病人临终前毫无两样。类似的报道,后来又在《纽约时报》上出现,记者煞有其事地告诉读者,中央情报局曾劝说摩萨德暂缓对阿拉法特“动手”,因为他身患绝症,已经时日无多。
血液疾病,是官方公布的结果。为阿拉法特诊病的法国大夫一直宣称,患者死于血小板异常。但是这个病由什么引起,一直含混不清。此外,癌症、肝硬化、中风,这些假说都曾风靡一时。
造成乱象的原因,有点蹊跷。缺乏标本,是无法深入分析的一个症结。苏哈——阿拉法特的遗孀一直抱怨,“像亚西尔这样重要的人物”,院方理应保存好所有检验标本。但是为阿翁“送终”的法国圣西尔军医医院,已经把所有标本销毁。为阿翁接诊的大夫,即便只参与过短期会诊,在这件事上也三缄其口。
另一个原因,来自阿拉法特家人。虽然医院没有保存血、尿、粪便等检验标本,但是苏哈等遗属在阿翁去世后也没有要求尸检,错过了保存第一手资料的机会。后来,苏哈虽然把沾染了丈夫体液的个人用品保留下来并交给放射物理学研究所化验,但是就连参与检验的专家也承认,要想做到铁证如山,必须开棺验尸,“仅凭衣物上残留的钋-210是不够的”。
遗毒无穷的“毒药政治学”
借毒药之手,达成常规手段难以企及的政治目的。自古及今,不知栽倒多少名人。
西方历史上第一个数得出名字的投毒者,是波斯重臣巴戈阿斯。他在公元前338年毒死国王阿尔塔薛西斯三世,两年后故伎重施,放倒了继任薛西斯四世,把大流士三世扶上王位。公元前336年,巴戈阿斯发现大流士不太听话,仍想用毒药解决问题,不料被大流士识破诡计,反而逼迫他喝下毒酒。巴戈阿斯创立的“毒药政治学”,从此遗毒无穷。
在维基百科上,人们可以搜索到近百个和“毒药”、“政治”相关的案例。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被人怀疑死于嚏根草中毒,部下厌倦了长年征战,因此谋杀了他们的君主。1821年,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的拿破仑健康状态迅速恶化并很快死亡。150年后,科学家发现他死于砷中毒,波旁王朝被怀疑为凶手,目的是防止他东山再起。
在政治斗争中,利用毒药铲除异己、稳固地位(巴戈阿斯和波旁王朝),或者消除风险,让未来朝着自己期望的轨迹发展(亚历山大那些厌烦打仗的部属),都是毒药政治学的核心。至于运用手段,则各有千秋。
使用毒药,最大的好处是隐蔽。历史上很多案例,至今仍是悬案。要么下毒者身份不明,要么毒药类型存疑,要么下毒动机模糊。这种情况,给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1978年,在位仅34天的教皇约翰•保罗一世突然去世,因为生前着手梵蒂冈人事变动及财务整顿,因此被人怀疑死于投毒。这桩迷案被电影《教父》发挥,出现在三部曲的最后一段。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