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刮起“邹凯风” 教练每天接十几个咨询电话
咨询
与2008年一样,在邹凯夺得奥运会金牌后,林朝阳会接到很多市民打来询问自己孩子能否参加训练的电话。
训练
教练杨盛勇说,伦敦奥运会邹凯夺金后,小家伙们的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训练非常积极。
连日来,泸州主干道人行天桥和市体育场外,祝贺奥运健儿邹凯夺金的巨型横幅格外醒目。
在刚刚结束的伦敦奥运会上,泸州籍体操选手邹凯斩获两金一铜,以5枚奥运金牌的总数创造了中国个人奥运金牌数的最高纪录。
北京奥运会过后,邹凯以及他的金牌,推动了泸州体操运动及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变化,而他在本届伦敦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使得这种“邹凯效应”再次显现。
家长 踊跃带娃娃拜师
8月7日,在邹凯夺得伦敦奥运会自由操金牌的第二天,6岁男孩王若晨就被妈妈带到了泸州市体操管理中心,找到了邹凯的启蒙教练林朝阳。
在正式训练之前,教练首先得了解孩子的身高、体型、性格等状况。而这些,林朝阳凭借多年的经验,一看便知。
当日,王若晨顺利通过面试,进入泸州体操训练中心。王妈妈说,儿子平时淘气好动,所以送来练练体操。林朝阳表示,即便以后不能在这方面发展,进来练练,锻炼身体总是有好处的。
与2008年一样,在邹凯夺得奥运会金牌的前后一两周内,林朝阳都会接到很多市民打来的电话。“有时候一天会接到10多个,全是陌生人,问的也全是自家娃娃适不适合练体操。”
林朝阳说,几岁的孩子年幼无知,因此到体操馆训练,大多是父母的意愿。只是有的孩子会因此爱上这项运动,而有的却毫无兴趣。
孩子 训练喜欢离“邹凯”近一点
泸州市体操训练馆,地处江阳区白招牌,馆内面积不大,设备也略显简陋,只有随处可见的邹凯比赛海报在对外传达着,这里曾是世界冠军训练过的地方。
今年8岁的牟昌勖,是在北京奥运会后进入泸州市体操训练中心的,4年过去了,他已是泸州代表团的主力队员之一。伦敦奥运会邹凯的比赛,牟昌勖都是和体操队的教练和队员们一起观看的。他熟知邹凯比赛中的每一套动作,同样也了解邹凯每一个出彩和失误之处。
教练杨盛勇说,伦敦奥运会邹凯夺金以后,小家伙们的状态发生了很大变化,每天的训练都非常积极,而且会习惯性地跑到离邹凯海报近一点的地方一展身姿。
杨盛勇发现,这段时间,到场馆陪同孩子训练的家长明显增多。
双杠上,王呈丞用瘦小的双手,支撑起了整个身子。“这是标准的直体直臂手倒立。”父亲王亚军坐在一旁,一口就说出了儿子的动作,并对他的进步不吝赞美。
喜悦 国家体操队将到泸州
8月11日晚,林朝阳从北京回到了泸州,刚下飞机的他一脸兴奋。此次赴京,一是迎接弟子邹凯及整个中国体操队凯旋,二是邀请国家体操中心总教练黄玉斌以及“体操王子”李宁到泸州。“这次见到黄玉斌时,他已当面答应,目前我们正在起草对方来泸的方案。”
从2008年邹凯奥运夺金后,林朝阳和黄玉斌就成了朋友。林朝阳回忆,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他到国家体操中心参加新一轮的教练培训,一说到自己是泸州人,是邹凯的启蒙教练时,国体中心上上下下人员,无一不迎上前来热情握手。他在北京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感谢您为国家培养了这么优秀的运动员”。特殊关照
泸州成立体操管理中心
2010年,为借邹凯之名,将体操打造成泸州体育的一张名片,泸州市体育局将体操队从市业余体校中独立出来,成立了专门的体操管理中心。很多时候,泸州体操管理中心都可以直接与国家体操管理中心联系,得到上面的直接支持和指导。
泸州市体育局副局长向立对此“福利”就深有体会。他说,近几年,在与四川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打交道时,对方都特别重视,正是因为泸州出了个邹凯。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逯望一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