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姆斯特朗曾是海军飞行员
阿姆斯特朗做飞行前的测试
奥巴马在白宫会见宇航员
阿姆斯特朗在登月25周年纪念会上
阿姆斯特朗带着“登月第一人”的名号走了,而人们至今仍沿着他40多年前的一个脚印不断寻觅,也成就了不少故事。
出发前的种种机缘,登月时的惊险不断,以及返回后的功成身退,都让阿姆斯特朗的形象更具传奇性。而中国在太空技术上的飞速进步,引起了这位退休的太空元老的注意,令他在晚年与中国“结缘”。
登月那个年代 白宫事先炮制“登月悼词” 上世纪6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正展开风风火火的太空竞赛。1961年,美国提出要将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
而被选中参加登月计划的阿姆斯特朗后来回忆说,当时自己和另外两名同伴科林斯和奥尔德林承载了整个国家的希望。“我们希望做到最好,希望不犯任何错误。”
不过,与宇航员们的信心满满不同,美国高层实际上对登月成功并无十足把握。英国《星期日电讯报》爆料说,美国当时的总统尼克松十分担心“阿波罗11号”登月任务会以失败告终,他坚持要求准备一份宇航员遇难的悼词。为防患于未然,白宫演讲稿撰写人比尔·萨菲尔在1969年7月18日写出了感人肺腑的“登月悼词”。
登月那个时刻 燃料箱漏气差点长眠月球 在1961年“双子座8号”飞船上执行了一次不太成功的太空任务,完成第一次航天器的对接“练手”后,阿姆斯特朗执行了其最后一次太空任务阿波罗11号。
在当时的电视转播中,阿姆斯特朗平静的语气,让全世界大多数人都以为登月完美无缺,但“圈里人”都知道,这是一次有惊无险的旅程。
在美国宇航局准备庆祝人类首次登月40周年纪念日之际,一本名为《飞向月球》的书首次披露,阿姆斯特朗和同伴乘坐的“鹰”号登月舱由于燃料箱漏气差点坠毁在月球,两人差点有去无回。
据悉,当“鹰”号登月舱与指挥舱分离之后飞向月球表面时,登月舱的燃料箱开始轻微漏气。登月舱正飞向月球表面一个巨大陨坑边缘的乱石堆,这些月球乱石各个都像小汽车一般庞大,如果登月舱在那儿降落,肯定会立不住脚,摔得散架。
意识到危险的阿姆斯特朗立即将“自动驾驶”模式更改为“手动控制”,飞过了迎面逼来的月球乱石堆。这时的登月舱燃料够用时间已经不到30秒,登月舱的计算机也发出了严重超负荷警告。
幸运的是,阿姆斯特朗终于成功找到了一处安全着陆地点,平稳降落。接着,NASA地面控制室中就听到了阿姆斯特朗平静的声音:“休斯敦,这儿是宁静海基地,鹰号已经着陆。”
惊险还没结束。当“鹰”号登月舱准备飞离月球表面时,竟然只剩下一台发动机可以工作。雪上加霜的是,发动登月舱发动机的电路开关也失灵了。在一切解决问题的尝试都无效后,奥尔德林拿起一支旧圆珠笔,将圆珠笔顶端的铜芯卡进了电路中,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发动机启动了。一支旧圆珠笔挽救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任务!
他在晚年与中国“结缘” 登月那个阿姆斯特朗从未到过中国,不过,作为宇航员的他,却和中国有过“一面之缘”,甚至还曾擦肩而过。而在退休之后,中国巨大的航天成就引起了隐居的阿姆斯特朗的密切关注,甚至以80岁高龄向美国总统发出公开信,要求美国改进太空计划。
年轻时: 与中国擦肩而过 阿姆斯特朗没来过中国,但他确实和中国有过“一面之缘”,虽然只是擦肩而过。
1961年,阿姆斯特朗和同伴驾驶“双子座8号”飞船执行太空任务时遇到机械故障,被迫提前返航。迫降地点位于西太平洋日本冲绳附近海域,不过由于机械故障,阿姆斯特朗和同伴并不能保证飞船会沿着预定轨道返回地面。
阿姆斯特朗在自传中回忆道,在返航途中,他和同伴能看到高耸的喜马拉雅山向自己接近,他甚至担心自己会落在中国境内。不过,双子座8号最终按照预定轨道降落在了冲绳附近海域,阿姆斯特朗与中国擦肩而过。
退休后: 见中国进步 担心美国落后 退休后的阿姆斯特朗一直过着半隐居的生活,很少公开露面。不过,近年来中国在太空的迅速发展,让这位美国太空元老坐不住了。
据英国《卫报》报道,随着中国近年来在太空技术方面的飞速进步,航天力量正在发生转移,中国已经跻身美俄之列,成为第三大航天国家。
报道称,“这样的形势引起了美国航天界杰出人物的重视,其中就包括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这位太空元老曾联合几位同事发出公开信,抨击美国政府的航天计划是一大耻辱,并警告称,“别的国家”的成就很快就会让美国黯然失色。
在信中,阿姆斯特朗批评称,美国政府的太空政策,令美国一段时间内不具备近地轨道运载能力及载人探测能力。这注定使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航天领域领导者的美国,降格为太空探索领域的二流或三流国家。
披露 登月第一句话 应该是 “开灯”? “这是一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阿姆斯特朗的这句经典名言是从月球传来的第一句话吗?美国广播公司认为,“这取决于你问谁了”。阿姆斯特朗的同伴奥尔德林说,自己才是说第一句话的人。当“鹰”号快要登陆月球时,他喊道:“开灯。”或许,这才是人类从月球听到的第一句话。
爆料 一念之差 铸就今天的阿姆斯特朗 美国媒体还爆料称,阿姆斯特朗能成为登月第一人,也有赖于另一位宇航员的“一念之差”。
在阿姆斯特朗登月前的1968年12月,“阿波罗8号”飞船成功实现绕月飞行。实际上,“阿波罗8号”已经具备了登陆月球的能力,指挥官伯尔曼也获准登陆月球。
但伯尔曼感到没有必要“触地得分”,而且他的妻子不想他冒生命危险,因此他选择了常规的绕月飞行。一念之差,铸就了今天的阿姆斯特朗。
很多人可能认为,阿姆斯特朗是NASA精挑细选出来的,但实际上,据美国广播公司透露,当时NASA有一套轮流执行任务的系统,每个小队都是某一次飞行任务的后备力量,然后成为第三次任务的宇航员。巧合的是,阿姆斯特朗就是阿波罗8号的后备指挥官,因此他才能幸运地成为阿波罗11号的指挥官。
阿姆斯特朗生平 1930年8月,出生于美国的俄亥俄州,1949—1952年成为海军中最年轻的飞行员
1962年9月,经过严格挑选,阿姆斯特朗成为首批从文职飞行员中征选的2名宇航员之一
1969年7月 ,成为“阿波罗11号”指挥官进行登月。并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行走
1970年7月,出任太空总署航空学协会副会长之后就逐渐淡出大众视线
2003年7月,阿姆斯特朗在纽约参加新闻发布会
去年5月,他亲自出席有关美国太空政策的听证会
(本版稿件综合新华社、《法制晚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