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州晚报
《翻身》的作者美国来华的志愿者韩丁,亲历了中国的土地改革。该书以韩丁在小张庄亲手记录的档案资料为蓝本撰写。更值得一提的是,韩丁回国后,为了利用这批土改档案写作,与美国的反华势力展开了18年之久的斗争,终于使得这批档案“翻身”……
为新中国培训第一代拖拉机手
韩丁(原名William Hinton)1919年出生在芝加哥。18岁那年,韩丁就靠着在船上打工抵偿旅费开始了他的环球旅行。这次旅行让他第一次结识了中国,也是他此后60多年与中国产生亲密联系的开始。
1942年,韩丁阅读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书里的故事让他对曾经去过的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时他正准备报名参军,但因听力问题没有被批准,但却被送到了美国战情新闻办事处工作(OWI),而正是这次机会让他有缘与中国发生了更深一层的联系。
1945年韩丁作为OWI的一名职员被派往中国重庆,当时国共两党正在这里谈判,他在这里见到了周恩来和毛泽东。短暂的停留让他对中国革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1947年他再次争取到来华的机会,而这一次机会的获得是他所学专业帮的忙。
那一年,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捐赠给中国一批拖拉机,并派技术人员随团援助。韩丁是学农业的,他要求作为拖拉机技师来华援助。到中国不久,他就被派到冀南解放区负责一项发展计划。也就是在这个时期,他和同事们一起,为中国培训了第一代拖拉机手。据他的朋友伊沙贝尔·克鲁克回忆,1949年10月1日,当来华的美国朋友正在天安门广场亲耳聆听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韩丁正在冀南平原的土路上修理一辆抛锚的农用卡车。韩丁后来撰写的《铁牛》一书,描写的就是他教中国年轻人如何使用和维修农机的故事。
积累了大量的土改档案资料
1947年秋天,联合国救济善后总署在全世界范围结束工作以后,宣布来华的美国技术人员全部回国。但韩丁没有走,他请求继续留在中国从事农业机械化工作。虽然他照管的拖拉机因为缺油搁置一旁,但不久他又有了继续留下的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北方大学邀请他教授英语。
1948年春,韩丁刚刚安顿下来教书,北方大学的教职工就有一半的成员要离开学校到农村参加土改工作,到各个村庄去调查农民的实际情况。送走了同事,韩丁也坐不住了,他直接来到范文澜校长的办公室,表述自己的心情
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这一时刻是我一生中最想看到,最想投身的时刻。我能不能参加一个工作队呢?哪怕做个观察员,能够直接了解土改是怎么回事呢?
3天以后,他的请求得到了肯定的答复,条件是每周仍要回学校教几堂英语课,并因此安排他到离学校最近的张庄参加土改。
1948年3月6日,他和翻译戚云一起来到张庄,农民的贫困生活让韩丁很震惊,但他很快就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土改运动中。虽是观察员,他却尽可能地把自己变成农民,与农民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浑身带着泥巴,很快就成了老乡们的知心朋友。他与张庄的农民兄弟结下了深厚友谊,也记录了大量该地区土改工作的翔实资料。
就这样,这位美国人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白天劳动,晚上就坐在农民的炕头上,用蟹行书在线绳缝制的笔记本上,记录着中国北方一个偏僻村庄正在发生并影响着整个中国的变革。笔记竟然积累了1000多页。资料收集得差不多了,但是随后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那时候,韩丁结束了土改工作,一个人背着20多斤重的档案资料,徒步翻越太行山,东下华北平原。遇到飞机轰炸,他就像母亲保护婴儿一样伏在这些档案资料上。经过千辛万苦,韩丁终于带着这批记录中国土改的文字走出了战争。
为了要回档案,走上法庭
1953年,韩丁回到美国,当时的美国正处在“麦卡锡主义”的控制下,海关“出于安全”,没收了韩丁的全部档案资料。于是韩丁就到美国各地演讲,仅在回国的第一年他就进行了300场演讲。群众的热烈反应让他发现,美国的百姓很渴望了解中国,但是在当时的美国,除了媒体上的反共宣传以外,没有任何真实情况。他很希望尽快将自己了解的真情公之于众,也更加意识到要写这本书的重要性,于是下决心要回档案资料。
由于海关隶属于财政部,韩丁状告美国财政部侵占私人财产。两年后韩丁胜诉,海关通知他到华盛顿去取笔记本。到了华盛顿,海关又说那些笔记本已经被参议院伊斯特兰委员会拿走了,韩丁只好重新起诉状告伊斯特兰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麦卡锡”分子为反共设立的。韩丁本人也因此受到了联邦调查局的严密监视。在这期间,韩丁的生活越来越困难,政治迫害使他找不到任何技术性质的工作,只能在一家汽车修理厂当修理工,并在一家农场里从事农业劳动。
逆境之下的韩丁并没有屈服,而是更顽强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这场官司打了5年,进行了4次旷日持久的诉讼。1958年,韩丁终于拿回了他的全部笔记。在朋友和纽约一个基金会的帮助下,韩丁开始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文稿的起草、编写工作。美国远东问题专家、自由撰稿人苏珊沃伦,很热情地参加了书稿的讨论和编辑,给予韩丁难得的帮助。1966年,根据索回的档案资料,韩丁终于创作完成了以张庄土改为背景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翻身》。
《翻身》由美国《每周评论》出版社出版以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一年就卖了20万册,先后被翻译成德、法、日、意、西、中等7种语言,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必读书目,影响深远。
刘守华 据《档案春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