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厉莉 |
十八大代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法官厉莉,讲述了她为一位上海患白血病的女孩两次捐赠骨髓,从素昧平生到结下血脉亲情的故事。
2007年,正就读研究生的厉莉,突然接到中华干细胞库打来的电话,对方说:“有一名白血病患者与你的造血干细胞配型成功,你愿意帮助她吗?”
厉莉说自己一直在苦苦等待着这个电话。5年前,她的表姐就是被这种可怕的疾病夺去生命的。厉莉盼望着挽救那个冥冥中与她有缘分的人,不愿意任何跟她有缘分的人遭受病痛的折磨。
在2002年时,厉莉到中华干细胞库留下血样。之后,只要联系方式发生变化,她都会专程打电话给干细胞库。如今,这一刻真的来临,她说,自己没有犹豫或者放弃的理由。一诺值千金,在选择做志愿者的时候,可以拒绝,一旦做了志愿者,配型成功,就要为自己的承诺负责到底。
2007年9月22日,厉莉在北京307医院,捐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从此,她和远方的这个人得以血脉相连,她不知道他是谁,但她会常常惦记起他来,不知他恢复了没有。
不久,这位白血病患者的家人通过网络找到了厉莉的联系方式并给她发送了感谢邮件,厉莉这才知道,生病的是一位16岁的女孩,名叫小颖,一个豆蔻年华的少女。
2009年,小颖的病复发了。4月3日,医院发出病危通知。就在这一天,厉莉接到小颖妈妈来电,请求她是否愿意再次捐献。
二次捐献造血干细胞是非常罕见的一件事,厉莉很想查查资料,看看反复捐献干细胞的后果究竟是什么?但是最终她放弃了。因为小颖的医生在电话里说,“再不捐就来不及了。”
厉莉接到电话第二天就来到上海,同上次一样,注射动员剂的反应让她浑身疼痛。这暂时的疼痛和一个鲜活的生命相比,似乎不值一提。4月7日,厉莉的血液第二次流入小颖的身体。 不幸的是,5月30号,突发的并发症让小颖永远地闭上了那双大眼睛。那个流着厉莉血液的妹妹,最终还是没能留住。如今,小颖离开已经3年了。厉莉一边以法官的公正和睿智去面对每一位当事人,一边和她的同事们组成了“厉莉爱心团队”,向更多的人去传递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文/本报记者蔺丽爽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