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教育成绩不能仅仅看升学率有多高,
而是要看能不能把更多的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新快报讯 记者黄婷 通讯员胡键 岳宗 报道 昨日上午,来自我省15个地市农村的近300名山村优秀教师汇聚羊城,参加表彰活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会长叶选平,省政协主席黄龙云等接见了山村优秀教师代表。
汪洋代表省委、省政府对获奖教师表示热烈祝贺,对他们长期扎根农村,为教育事业默默耕耘、无私奉献表示崇高敬意,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广东教育事业的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
汪洋说,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党的十八大报告把教育列为加强社会建设的首要任务,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对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广东在党的十八大后紧接着对山村优秀教师进行表彰,是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希望借此推动广东教育尤其是山区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
汪洋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教育尤其是山区教育。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师作为教育的第一资源,是发展教育事业的关键所在。省财政在“十二五”期间将每年从新增教育经费中安排5亿元用于实施“强师工程”,并继续开展农村教师专项培训,推行“教育人才智力扶持山区计划”等。对教育的投入是“潜绩”不是“显绩”,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深刻认识教育的重要作用,下大决心、花大气力改变山区教育的落后现状,用知识改变山区孩子的命运。
汪洋强调,教师尤其是山村教师要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广大山村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希望能够在艰苦条件下,坚定职业信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使农村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使更多山区孩子可以走出大山参与全球人才竞争。
汪洋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创新山区教育的办学模式。他强调,当前中小学教育,往往把升学率作为指挥棒。衡量教育成绩不能仅仅看升学率有多高,而是要看能不能把更多的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希望山村教师正确把握教育教学规律,甩开升学率的包袱,甩掉应试教育的包袱,努力提高山区孩子的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为国家和人民培养更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优秀教师侧记
谷槐基和他的2个半学生
消瘦的面孔,花白的头发,与领导合影时,坐在第一排的谷槐基不停摆弄双手,不自在写在他的脸上;而在惠东最北的一个偏僻小山村的教室里,谷槐基却能滔滔不绝尽管他只有2个半学生。
61岁的谷槐基依然站在讲台上,他说想送更多山里的孩子走出大山。在惠州市惠东县水美小学梅坪村教学点,他的工作是给两名7岁的孩子和一个偶尔来上几天课的学前班孩子上课,他笑称自己只有“2个半学生”。即便如此,谷槐基依然不放心,他说每次外出,他都不会给学生放假,这一次来参加乡村教师表彰会,他也邀请了水美小学的老师去代课。
说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在这个教学点,学生最多的时候不过20人,可谷槐基从1975年一直待到了今天。他也曾下定决心要离开,可离开的前一晚,学生来送行,抱着他的大腿,哭着央求他不要离开,村长也恳求他,等找到接任老师后再离开。但每年开学初,村长外出招聘老师都是空空而归。就这样,为了一个承诺,30年过去了。
老师和学生一起受表彰
在汕尾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村里,有一个乡村教师之家两代人,五名乡村老师。蓝伟雄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他的父亲、两个哥哥及二嫂都是乡村教师。
父亲是解放后畲族的第一个读书人,师范毕业以后,回到村里教书。这位父亲给他的三位儿子立下规矩不能外出经商,只能回来做乡村教师,让更多山里的孩子学到知识。
1985年蓝伟雄临近毕业,一个办鞋厂的同学邀他合作,看着同学坐拥四五百万元的资产,他动心了。怀揣着致富梦的他不甘心做个乡村教师。但他最后还是回到山村,安安分分做起了乡村教师。
当了28年老师,蓝伟雄教出的学生一批批走上工作岗位,包括教师岗位,邱奕平就是其中一个。和老师一起受表彰,邱奕平很激动,他说依然难忘小学六年级那一年,蓝老师利用晚上的时间为学生补课,鼓励他们认真学习,走出大山。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