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 记者 仲伟东】在12月16日的日本众议院选举中,安倍晋三领导的自民党,一举击溃执政的民主党,重夺执政权,安倍本人也因此得以在事隔数年后重登相位。香港中评社19日刊载评论文章说,通常而言,新的政权上台伊始会有个与选民关系融洽的“蜜月期”,但在经济长期低迷不振,国家发展优势不断被赶超的情况下,选民早已浮躁焦灼,失去了对政治人物应有的理性与耐心,希望看到立竿见影的成效。
因此,对安倍而言,其内阁的“蜜月期”将非常短暂,从16日大选揭晓到26日选举首相,再到年内完成组阁,半个月时间内就必须对如何摆脱经济衰退、是否去核、是否加入TPP、是否修改宪法及如何改善对华、对韩关系等一系列内政、外交难题拿出一套完整的对策。然而,从自民党在竞选期间公布的政策纲领和安倍投书《文艺春秋》的《走向新的国家》文章来看,对安倍掌舵的“日本丸”能否顺利起航不免担忧。
经济问题是日本的核心议题,救经济就是救日本。相比民主党政府采用“避免风险的政策”,集中于大举增税、限制财政支出及温和的货币宽松措施三个方面,安倍则侧重“通货再膨胀政策”,以增加基础建设的公共支出、降低企业税率并搭配货币宽松政策为三大主轴,还提出将经济增长率提高到3%的目标。
为此,安倍打算推出一项总额高达200万亿日元(相当于日本GDP的42%),旨在提高防震安全度的“国土强韧化”工程。安倍此举虽然将使预算赤字进一步增加,但日元贬值的预期将会很快实现,高盛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吉姆•奥尼尔甚至预估日元将在短期内贬值多达50%,而这势将给日本出口商带来巨大利润,日本股市也会随之强劲上涨。
除了经济问题外,纲领在外交、安全、教育等方面也着墨甚多,且体现出明显的“安倍色彩”,即旗帜鲜明地带有建设“强大的日本”的意图。安倍说其目的“是为了恢复国民对政治的信心”。在对待与中韩两国的领土及历史认识问题上,纲领也好,安倍本人也好,都呈现一股咄咄逼人的强硬姿态。
在慰安妇问题上,安倍一直主张并不存在所谓的“狭义强制性”,这曾遭致中韩的严厉谴责,也受到了美欧的强烈批评。无独有偶,纲领还主张对教科书审定标准进行根本修改,尤其是要修改历史教科书审定标准中顾及对中韩等周边国家影响的“近邻诸国条款”。此外,纲领明确地提出了“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并要修改宪法,把自卫队建成国防军,扩充编制和提高预算等主张。鉴于上述内容均是安倍首次出任首相期间未及染指的问题,因此纲领实则是对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给出了答案。
由此可见,新一届的安倍内阁势将充满强烈的保守色彩,并有进一步激化与中韩等周边国家矛盾之虞。但纲领与政策实施不应轻易地划上等号,且安倍亦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总体而言,新一届的安倍内阁给人的感觉是不安和忧虑,但内中又暗含了几分期许。
文章最后指出,面对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选举获胜只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安倍掌舵的“日本丸”将驶向何方,能够行使多远才是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一言以蔽之,再作冯妇的安倍是拉开了日本发展新时代的序幕,或仅是长期政治动荡的一个环节,人们将拭目以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