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沧州12月30日电(张春明 陈昊 胡晓磊)作为“善行河北”主题道德实践活动中“孝道”主题活动推选出的“新二十孝”代表,河北黄骅农妇沈俊华21载向长辈尽孝的故事入选《燕赵孝道之歌》一书。谈到过去的20年,沈俊华说,“因为充实,所以幸福。”
今年57岁的沈俊华,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朴素的衣着、黝黑的面庞、稍显凌乱的头发,记者眼前的沈俊华身上很难找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感。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普通到土气的农妇,以数十年如一日对孝道的坚持,入选河北省2012年重阳节河北省新孝道人物典型(简称新二十孝),被当地称为“最美儿媳”。
平凡农妇的苦难
沈俊华是黄骅市常郭镇常郭村的普通妇女,1979年,嫁给了常郭村的齐金国,婚后生育了一儿一女。虽然经济上不宽裕,但是一家老少和和睦睦,夫妻俩感情也很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1年沈俊华的丈夫遭遇车祸去世,一时间,传统农妇的天塌了下来。“爷爷奶奶加上公婆4位患病老人,20亩薄田,一双儿女”这是丈夫留给沈俊华的唯一遗产。沈俊华说,她一度想过轻生,村里人也都劝她改嫁,但咬咬牙,看着一家老小,她还是留了下来。
伺候老人,耕田谋生,教育儿女。沈俊华从丧夫的第二年,便被村里人称为“陀螺人”。她告诉记者,当时一边耕地一边去厂里做工,回家还得给老人熬药翻身,缝衣做鞋,爷爷奶奶当时就80多岁了,二老去世前几年没睡过一个囫囵觉。
坚持行孝感动乡民
2009年,沈俊华的公公因病去世,办完了后事,婆婆逢人就说,“有这样的媳妇,比儿子强百倍,老爷子泉下有知,见到爹妈一起保佑家里人。”
与此同时,沈俊华的故事开始在乡间流传。20余年的坚持,对老人和家庭不离不弃的故事,平凡农妇的坚持得到了无数人的感动。
常郭村村书记张之铎说,沈俊华在村里的口碑特别好,面对这么大的难处,她都坚持20多年,这种笑对人生坚强面对的精神,让村里人都竖大拇指。
孝行发酵从善如流
2011年,沈俊华荣获黄骅市爱心工程弘扬传统美德基金孝老爱亲奖。2012年,沈俊华荣获渤海新区2012年“博爱杯”“最美妈妈”称号,获第六届“沧州好人”典型代表提名奖,更在河北省“善行河北”活动中获“河北省二十大新孝道人物”,被当地誉为“最美儿媳”。
沈俊华说,现在最开心的是儿子和儿媳妇都特别支持她。尤其是儿媳妇,“非常孝顺贤惠的人,还是持家的好手,是千里挑一的好媳妇。”
2012年底,沈俊华的孝道故事入选《燕赵孝道之歌》一书,成名后的沈俊华依然保持着一份农村人的朴实和低调。对她而言,孝就是生活的根本,是人的基本素养,自己没什么比别人强,行孝就是做人。
谈到未来,沈俊华的脸上满是轻松的笑容,“我现在觉得特别幸福,儿孙满堂,儿媳孝顺,日子是越过越有劲儿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