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昨日与今日,全国中东部地区都陷入严重的雾霾和污染天中。中央气象台将大雾蓝色预警升级到黄色预警,在受影响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多个城市发布橙色预警。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PM2.5是首要污染物,北京通州PM10值甚至达到900。
北京地区不是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雾霾,只是这次来得格外猛烈,范围很大,又是在雾霾天气较少的冬季,所以给人们的冲击也格外强烈。特别是雾霾天气还将持续两天,工作日将不得不出门去呼吸受到重度污染的空气,确实让人忧虑。抱怨之后,肯定要想解决方法,央视新闻联播以头条呼吁公车减少出行,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
但问题真的这么容易解决吗?恐怕未必。以前的多次雾霾,都造成较重的空气污染,也有很多人呼吁少开车,特别是少开公车,但情况并无改善。可见道理人人都懂,但涉及到自己做出牺牲,却要难很多。仅靠呼吁是不解决问题的,还必须从制度上予以制约。这是一件相当复杂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
减少开车,其实早有先例可循,2008年奥运会时,北京就有类似措施,一旦出现极端天气,扩大尾号限行范围,除了通常的限行以外,汽车尾号与采取应急措施当日日期相同的,也要限行。这个措施可以继续实施下去。当然,这也不能说是一个彻底解决问题的措施。
造成雾霾污染的原因,除了气象因素以外,包括工业生产、机动车尾气、建筑施工、冬季取暖烧煤排放等原因,在重度污染的时候,采取措施,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也应该形成常例。
去年11月,北京市安监局就发布了《极端天气引发生产安全事故预防和应对措施》,要求在出现“橙色预警”的时候,企业一把手必须坐镇指挥,视情况停工、停机甚至撤离人员。当时很多人理解是针对大雨,实际上,任何极端天气,都应该按照这个规则来实施。这次雾霾涉及到华北甚至长江流域,看来只有北京一地采取措施是不够的,应该有一个更高级别的联动机制,让更多的省市能协调行动。
放假也是必要的,特别是中小学校,很难想象这个时候让孩子奔波在上学路上、进行户外活动是合理的。孩子放假,大人也要给予照顾,可以有一个应对极端天气的措施,只要出现橙色预警,从事户外工作的企业就该放假,室内工作的企业也该实施灵活的考勤。这样不仅能减少拥堵,减少汽车的尾气污染,还可以避免员工健康受到伤害。
现在看来,应对极端天气,明确的、可以拿来直接落实的条文,还是太少了。各类极端天气频现,折射出劳动保护、环境保护的种种缺失。这都是今后需要迅速弥补的。
大雾和阴霾,肯定会带来种种声音,其中两种需要格外警惕。一种是单独把矛头对准开车一族,把开车族和其他人群对立起来。片面的观念只会引起混乱与争吵,于事无补。另外一种是征收各类税费把改善环境的期望放在收钱上,极为不可取。人们已经付出了很多代价,在缺失承诺的前提下,增加任何一种收费,都可能引发更大的伤害。
本报评论员 程赤兵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