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气象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得主宋英杰谈气象与生活(图)

2013年02月01日14:25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 [气象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得主宋英杰谈气象与生活(图)]
  1993年,他作为中国第一位气象预报主持人走上了电视荧屏,2013年,他获得了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的最高奖项“金话筒奖”。20年他风雨无阻,他始终坚守用心去传播气象服务节目,让观众“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他就是著名电视气象节目主持人宋英杰。

  在1月20日举行的2012年度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颁奖典礼上,宋英杰成为了首位获得“金话筒奖”的气象节目主持人。1月31日下午,宋英杰做客新华网,接受新华网和中国气象网联合访谈,介绍我国天气预报的发展和变化,畅谈气象与百姓生活。

  
为宋英杰(中)与主持人交谈。新华网 陈竞超【访谈回放】【文字实录】 【图片】【视频】【精彩摘要】·努力说真话是气象预报主持人坚守的原则·预测天气首先要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为宋英杰(中)与主持人交谈。新华网 陈竞超【访谈回放】【文字实录】 【图片】【视频】【精彩摘要】·努力说真话是气象预报主持人坚守的原则·预测天气首先要接“地气”才能聚“人气”

  ·社会化气象科普新格局正逐渐形成

  ·要认命,先认使命;要读天,先读天职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收看新华网和中国气象网的联合访谈,今天我们请到现场的嘉宾大家绝对特别特别熟悉,因为我们经常都会在电视上看到他,而且他一陪伴我们已经有20年的时间了,他就是我们特别喜爱的天气预报主持人宋英杰老师,欢迎您宋老师。

  宋英杰:谢谢,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宋老师,这次获得了“金话筒奖”这么高的奖项,有何感受?

  宋英杰:其实获这个奖比较偶然,也比较意外。可能未必是我该得这个奖,而应该是从事气象和气象服务的人该得这个奖,因为到现在为止电视气象节目已经发展了30多年,理应有一个受到关注和认可的机会。我觉得众多的气象主持人都很优秀,我建议你们应该邀请我的同事裴新华, “裴新华做客新华网”,这标题多和谐啊。

  主持人:您当初最初踏入天气预报主播这个行业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宋英杰:当初我是中央气象台的预报员,就是天气专业出身的,只不过被人叫去说你能不能当主持人播播天气?我没有概念,说实话,很懵懂地就去播了。人家说你紧张吗?我不知道紧张啊。然后事后发现这个节目收视率居然那么高,一出镜就有那么多记者开始采访,有点后怕了。

  主持人:收视率高是肯定的,大家每天晚上都会习惯守着七点半那个点,需要了解明天我所在的城市的天气是什么样的。

  宋英杰:对,尤其现在有了微博,你能直面别人的反馈,有的是质询、有的是抱怨。这时候你就发现其实别说做了二十几年,即使做了更长的时间,你依然有很多难以解答的问题。所以名气和内涵不见得成正比,荣誉和学识不见得能同步。比如前几天做一个节目时,主持人想当然地说,宋老师你能不能给我们解释一下翻斗式雨量剂的工作原理?我必须很诚恳地说“天啊,这个东西我从来没见过。”甚至很多人在微博上问我这个奇特的云是什么,我却难以辨别,上学时气象观测这门课没学好。所以即使被别人贴上“你是做气象的”标签,但是气象学里面的门类很繁杂、精深,我们只是对自己所做的这块领域比较熟悉,不敢说通晓,还有很多的陌生。你只有对同行、同事所做的工作相对熟悉了才有更足的底气。

  主持人:您觉得天气预报主持人和其他行业的主持人有什么区别?压力是不是更大一些呢?

  宋英杰:咱就不做对比了吧。我只说做自己的这个岗位这件事。气象主持人每天就像游击队员一样,很飘忽地一会儿出现在这个频道,一会儿出现在那个频道。但是有一个原则,我们一定要努力地说真话。当然由于科学的局限,我们想说的真话未必每一句都是准确的,但是我们有自己的坚持,就是让观众“看得清、听得懂,记得住,用得着”。现在科学水平提高了,过去在做节目的过程中我们只能说三段话。第一,在今天的卫星云图上……这是实况,监测的直观结果;第二,今天晚上到明天;第三,明天晚上到后天。这些是48小时之内,对于大风、雨雪、温度变化等常规要素的预测,但凡超过72小时的预报都得审批。因为过犹不及,你的预报和表述的可参考价值没那么高。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们经常在节目中谈论未来一周怎么样,未来十天怎么样,趋势如何。同时,天气预报的要素更丰富了,预测的表述也更明确了。

  但有时也并不是那么完美,比如今天北京出现冻雨了,我觉得从预报上来讲多少有一点遗憾。因为从专业能力上,我们可以提前几天就判断出冻雨出现的可能性,但在正式的预报中并没有提及。因为在日常城市天气预报的预报格式上,就只有常规的一句话,难以展开。如果北京的天气预报除了说“今天晚上到明天北京有小雪”之外,再加上一句“并且存在出现冻雨的可能性”,就完美多了。

  哪怕在不敢肯定的情况下,把第二种可能性能够表述出来。让预知成为公众生活品质的一部分,他们更从容,我们才会更坦然。

  主持人:其实这也是天气预报的特性,不可能做到时时刻刻跟之后的事实都那么精准和一致。

  宋英杰:我希望预报的一个原则就是“对要对得更精彩、错要错得更无奈”。把预报的能量和智慧都释放出来,毫无保留,挑战科学极限的天花板,让自己承担风险,让别人尽可能安全;而不是留给自己预报最大的安全边际,把别人放在可能危险的境地。这是一个预报思维,当预报能力不能百分之百让人满意的时候,你的公信力就来自于你乐于和善于担当。

  主持人:您的这种想法有没有向您的后辈或者和年轻的同事们来沟通?

  宋英杰:我觉得这种思维应该算是一个共识吧。几十年前的预报格式或者说是预报语言模式相对来说是比较晦涩、死板的。我记得美联储的前主席格林斯潘有一句话是提醒记者的:“如果你认为你理解了我的话,那你就误解了我的话。”很多记者都觉得他说的话像乱码一样。为什么他会把话说得刻意模糊?因为他的话可能关乎整个经济走势的研判。而我们在几十年前,无论是监测还是预测的能力都相对薄弱,不得不理智地把话说得模糊一些,其实那个时候的“模糊”也是和你的预报能力相匹配的。而这种语言格式和传播样态在不断的锤炼还需要不断地与时俱进。

  现在有了卫星,任何一个台风从萌生、发展到登陆,整个过程从来没有一次逃脱人监测的眼睛,那为什么不把它说得更清晰一些呢?而不能再沿袭以前预报能力低下的时候那种“模糊”的表述方式。电视,声画同步,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画面把它指示得更加直观,让大家一看就懂,否则你孤芳自赏的严谨等于没有任何社会生产力。套用一个句式:气象工作是科学,所以需要献身;气象工作是科学,所以需要求真;气象工作是艺术,所以需要创新。

  预测天气,要懂得接通地气,才能聚合人气。

  主持人:在专业的天气预报中时常会涉及到专业术语,对普通公众而言可能比较难理解,在节目当中如何能转化成大家听得懂的大白话?

  宋英杰:我预报的价值观就是,不把预报的中间逻辑思维过程强加给观众,不强行地让别人跟你学气象学的课程。

  经常有老百姓跟我们说:甭废话,就告诉我明天下不下雨、刮不刮风、降不降温。就好比他关注的是最后这盘菜色香味俱全,至于厨房是什么样子的并没有兴趣参观。所以我觉得做一个区隔很重要,一两分钟的天气预报节目,一定要从结果到结果,把结果说得尽可能详细,并且能够提前预判别人的误解可能来自于何处。如果这是五分钟、十分钟的节目,有你稍微从容一点的空间,则可以告诉大家成因、趋势乃至不确定性,让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为什么也需要这样的节目呢?就是当一个人对你的研判过程相对熟悉、理解一点的时候,误解就减少了。

  还有一些是气象学科的爱好者,他们有一种特别痴迷的兴趣来和我们一起做监测、做预报、做延伸解读。一定要善待他们、尊重他们,不去打压、屏蔽别人的声音。

  他的这份痴迷应该得到尊重。其实你多么需要这样同行者啊!!理解者越来越多,随行者越来越多,误解和隔阂就会越来越少。

  主持人:天气预报的主持人全国有很多,但并非所有都像您一样是学气象出身的,而只是纯粹地播报气象预报。这两者之间有没有区别?后者会不会对传达的准确性,包括科普的准确性造成一些偏差呢?

  宋英杰:这两种学业背景的主持人其实不可缺少,殊途同归。我的很多同事不是学天气的,而是学播音主持的,他们出镜前的创作过程,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幕后的团队,大家共同来讨论天气、把握分寸、诠释结果。而且学这个专业的人有先天的巨大优势:亲和力。尤其早间的节目当中,美女主持的出现具有很强的唤醒功能。因为喜爱,所以信赖,这也是一种生产力啊。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他慢慢地也会理解天气。即使他不懂得天气的话,他有一个先天的代言的优势,就是绝大部分的受众也是对天气现象和规律没有那么了解,和他有息息相通的感觉。那么他在讲解的过程中可能也会更敏锐、更细微地去捕捉到别人的疑惑来自于何处。

  比如台湾实行气象服务社会化快十年了,实行证照制度,如果你有这方面的能力,就可以到电视台播天气;如果你老播不准,自然收视率就下降了,不用别人剥夺你,你已然没有脸面了。

  也有一部分学气象资深的预报员“伯伯”,也有一些青春靓丽没有学过气象的“妹妹”,可是从收视率上讲,经常是“伯伯”打不过“妹妹”。只有当天气特别复杂的时候,人们才回归到对预报准确率的完全崇尚上来,那时候“伯伯”的收视率才能提升,才能战胜“妹妹”。经过同行的总结,这种可能通常只在两种情况下出现,一个是台风要来,一个是寒流要来。

  主持人:这几年来各种谣言不断散播,比如前几年750年一遇的酸雨,去年的千年极寒,今年的世界末日,不少人对这种谣言选择了相信,这反映出了什么问题?

  宋英杰: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所谓的“谣言”,就是遥遥领先的预言,虽然惊悚但未必不可信。另一方面,什么是天气预报?本质上是坏天气预报,是聚焦坏天气的,为什么别人关注天气?因为有坏天气。如果整天都平静宜人,整年都风调雨顺,天气预报的价值就不存在了。我们的职责是揭示负面,别人的乐趣也是揭示负面,对极端事件的关注,在传播过程往往被不断地强化和异化。

  我们说现在全球气候变暖有两个表现特征:第一气温真的升高了,虽然曲折但是趋势清晰;第二,正是因为气温上升了,震荡加剧了,奇寒天气反而能在一个变暖的大背景下发生。也就是说,不平常的天气变得“平常”,N年一遇的事情经常“不期而遇”,沉睡的纪录经常被超越,天气气候开始遵循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原则,变得不平静、不平淡了。正是因为这样,大家对自己身边的天气和气候开始有了担忧和警觉。我觉得这样的心态不是非理性的。

  主持人:这种心态确实可以理解,但如果当谣言无休止地散布下去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这是不是也给在做气象科普工作的人增加了一些压力?

  宋英杰:是这样的。或许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我们做的科普还不是那么到位,大家对气象的现象、规律、原理还不是那么清晰地理解和把握,所以才有人相信这些。气象科普一点点渐进优化,这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不能光是忧虑或者抱怨,不能光感叹“怎么会相信这样的无稽之谈呢?”我们不要旁观、不能无视。参与讨论和互动,让更多人能够渐渐地离真相近一些。

  主持人:现在的天气预报的提示作用已经不仅仅是“下雨带伞、添衣保暖”这么简单,各种气象指数、生活指数都在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提供参考。您觉得如何能把气象服务做得更好?

  宋英杰:我倒觉得服务并不一定体现在以指数的形式提炼,甚至我不太了解某一种指数达到三级是什么样,四级又是什么样的。比如您今天穿成这样是符合穿衣指数的第几级,不见得有几个人能分辨出来。

  所以用一种更清晰的方式特别重要。比如在古代对雨的划分,有德雨、淫雨、孽雨,是以对我好与坏、有利无利来判断的。而我们现在相对从容和科学了,小、中、大、暴、大暴、特大暴雨,这个过程就是我们更加理性、更加科学和更加自信的过程。可能古时候看天气并没有专业人士,每个人必须都是观察者和分析者。

  比如古语当中说“巢居者知风、穴居者知雨”,它们比人类在某些方面更敏感。包括天气谚语当中说“蚂蚁垒窝天气变,蜜蜂出巢天放晴;蜘蛛结网大风起,鸡不入笼阴雨来。”有时候它们对天气理解的情商比人更高一些。人在漫长的岁月当中所做的都是靠自己的眼睛和经验去判断天气气候变化的规律。比如“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那么长的两个时间节点的对应关系我们都会去努力揣摩。但是在很长时间内不是科学的,有的是文学的表述,有的仅仅是哲学的表述。我看古籍当中气象的很多记录,一方面是不量化,另一方面是不连续。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有了微博之后,每个人都是观测员,都是跟我们一样的对天气阴晴冷暖、雨雪风霜敏锐感知,气象监测方式也慢慢发生变化。原来都是全民化的,你总结你的节气,我琢磨我的谚语。慢慢地变成了部门化,就是气象部门在做预报,别人是信息的接收者,自我推测的能力慢慢都退化了。有了自媒体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自己观点和声音的体现,我这个地方天气发生了什么,可能比那个来自于气象站监测的东西发布得更快、更直观。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爱好者都统合在一起,形成一股共同的力量,这就不是部门化了,是观察的社会化,服务的社会化,如果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共同语言也就更多了,互动更顺畅了,所以最重要的指数,是公众的参与指数。

  主持人:我相信经常会有对天气预报不满的人在您的微博里留言,对此您怎么看待?

  宋英杰:我的微博上的标签是十个字:“民以食为天,我以天为食”。既然从事这个职业,就要经受别人的质疑和推敲,而不是期待赞美。我们需要带着一种敬畏感和谦卑心去工作。有很多的帖子以前我看了以后觉得心里有点难过,我看到相对比较典型的案例是:上面有人骂“天气预报胡说八道”八个字,下面有专业人员回“要有本事你来预报”八个字。如果是这样一种思维和言语的对峙,其实不可能促成理解和认同。当别人记得你的好,你要感谢;当别人记得你的错,你也要感谢,因为这是一种鞭策,鞭策也是一种生产力。经常有同事抱怨说:“我们对的时候别人记不住,错的时候别人忘不掉”。我觉得这种选择性的记忆是人的正常的心理反映,他对你的期待高才会这样,如果认为你不具备预报能力,某一次你蒙对了,才会对你奉若神明。正是他潜意识里认为你“应该准确”,所以当你错的时候才会嘲讽你,而嘲讽也是正能量,至少它使你的工作不孤寂。

  所以我们一定要尊重别人“你理应准确”的潜意识。当然,科学的局限使得我们以及我们各个国家的同行都做不到百分之百的精准,但是你不能因为科学的局限而懈怠。美国的同行有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上帝是完美的,因为上帝从来不做天气预报。别人可以理解你,但你不能迁就自己。预报客观的准确率尽管艰难,还是在不断提升。我们现在24小时晴雨定性预报准确率能达到80%以上。

  如果在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别人指责天气预报的,我有时候都愿意加入那个讨论。希望有一个靶子去疏解别人的怨气,这个时候我们的第一选择不应该是逃避,因为这就是你的使命。

  要认命,先认使命;要读天,先读天职。

  主持人:您在这个行业里坚守了20年, 这么长时间这份看似枯燥的工作您是怎么样坚守下来的?

  宋英杰:我觉得一点都不枯燥。我特别喜欢这件事,这种快节奏和挑战性,我特别喜欢。

  以每晚新闻联播之后天气预报为例,最近的标准节目时长,主持人口播部分是1分49秒。有时候当灾害频繁,警报一页接一页的时候,我们把信息浓缩在1分49秒,清晰而不局促;当天气很平和时,如果24小时预报就一句话:“预计24小时今天到明天全国晴到多云天气”。你也能透过看似没有话题的天气,让这1分49秒便得细腻而丰满。一方面这个扩充和压缩的过程很艰难,往往“不足为外人道也”。另一方面在表述的过程中要求精确,时长不能超过3秒,在说的过程中要表现得流畅、自然,重点突出,对位清晰同步,脑子里其实在想:还剩多少秒?

  另外,我觉得:一旦你做这个工作,就不要刻意给它附加那么多的崇高、那么多悲壮。因为喜欢,你觉得它好玩,因为好玩,你能享受这份工作。不需要别人去钦佩、羡慕和尊重,我真的因为喜欢。所以我经常就想,其实什么过年过节领导来不来慰问,我自己都能慰问自己,节日加班这是我应该的,不需要别人去体谅。甚至别人去埋怨、责备的时候我也觉得这也是应该的,有的时候那份预报我参与了,但是它的预报智慧更多的是来自幕后的预报员。我常常去替他们去接受鲜花,那我为什么不能替他们背背黑锅?

  主持人:非常高兴今天宋老师能够做客演播室,让我们了解了1分49秒之外的宋老师是什么样的人,了解到他为什么能得到金话筒奖,为什么能够每天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精准、实用的天气预报信息。希望您在今后一直把这个事情做下去,我相信如果您做到“伯伯”那个年纪的时候,我们的观众朋友和网友们一定都会还继续看,让您的收视率一定比“妹妹”高。

  宋英杰:谢谢。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