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嘉兴日报3月6日报道 本报连续两天关于病死猪乱扔现象的报道,引起了市民的关注。“病死猪乱扔现象应当引起重视,昨天你们提出的建立公民监督团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我觉得这个监督团可以由两部分人群组成:一部分是村里的老干部老党员。他们在村里享有比较高的威望,说的话有人听;一部分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现在不是有公德教育课嘛,把学生的公德教育引入具体的生活中,不是可以更生动更有效吗?”李先生说,病死猪乱扔的问题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有的人一边在埋怨环境变差,一边又成为环境的污染者。把整治环境只当成政府要做的事,跟自己全然无关,“这种思想要不得!”
而从读者来电的情况看,病死猪乱扔的现象在我市五县(市)两区都不同程度存在着。3月5日笔者路过平湖市平湖大道万盛桥时,发现河面上漂浮着四五十头死猪,杂物和死猪被两边的网拦住,聚集在桥下,走到河边臭味扑面而来。
旁边一名环卫工人说,万盛桥附近都是拆迁改造小区,周围没有养猪户,这些死猪都是从上游新丰镇、曹桥街道漂过来的。天气很快会转暖,再不清理,这里将越来越臭。看来,病死猪乱扔现象已呈蔓延趋势。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解决病死猪乱扔的问题呢?
“还是要从源头解决,要限养!”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畜牧工作人员说。
限养与病死猪乱扔现象有何必然联系?笔者来到新丰镇养猪第一大村竹林村进行调查,一路上看见大量猪舍建在农田里,不时有拉满生猪的车驶过。据竹林村负责治污的工作人员王贤军介绍,全村有1400多户,家家都养猪,生猪养殖占全村居民收入的85%。全村已建猪舍面积43万平方米,远远超过村民宅基地面积总和。
“去冬今春,死猪现象特别严重。你看,我这里有全村死猪总量的记录,1月份10078头,2月份8325头,这几天平均每天300多头,村里死猪处理站葬猪的大池子挖了一个又一个,再这样下去,吃勿消!”王贤军说,病死猪现象之所以严重,是因为养殖密度过大,细菌繁殖较快,有的乳猪得病,一死就是十几头。“收集的死猪消毒后掩埋,村里的土地总是有限的,没那么多地方进行掩埋。”
据了解,一般情况下,5亩地可以承载1头猪产生的环境污染。目前,竹林村土地面积是8000亩左右,全村适度的生猪养殖指标在1600头左右。但是,王贤军说:“这点指标还不够两户养殖户消耗。我们村早已远远超标啦!”“死猪现象这么严重,村民就没想过减少养殖量?”“减量?哪有那么容易,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呀!猪不仅仅事关养殖户增收,背后还有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比如:贩猪经纪人怎么办?饲料商何去何从?兽药商怎么转型?运输户如何开拓新的门路?养猪业的转型对于当下的农村来说是一个大大的课题。”竹林村一名村干部告诉笔者:“相较于农业其他行当,养猪业赚钱还是比较省力的。尽管经历过市场的大起大落,但因为产业链比较完善,各个环节配套比较到位,让农民转型需要做很多工作。”
不过,笔者在采访时发现,老百姓已意识到高密度养殖对环境的危害。很多村民感叹:“有钱也买不到好环境!”在赚钱与环境之间,越来越多的村民渴盼能走出一条双赢的路子。为了治理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竹林村向养殖户收取每头出栏猪10元左右的污染处理费,全村每年治理环境的投入少说也有一二百万元,但即便如此,环境还是不尽如人意。“算一算投入与产出账,其实真的是不划算的。我们为了眼前的既得利益在透支环境呀!如果有一天,环境严重影响到我们的生存状况,我们该怎么办?”相对于那些坚持要养猪的四五十岁的村民来说,年轻一点的村民更加忧心未来的生存状况,更加渴盼市里能出台强有力的政策执行限养。
其实,早在2011年,《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嘉兴市生猪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就已出台,去年下半年,《南湖区生猪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分方案》也已公布,竹林全村都被划入了禁、限养区。政策出台已经有些时日了,如今执行得怎样?本报将持续关注。欢迎大家来信来电建言献策,或者@嘉兴日报党报热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