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集体交班:几代中共领导人的探索
2013年04月01日13: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原标题 [高层集体交班:几代中共领导人的探索]
毛泽东对权力交班的殷殷思考和践行错位
毛泽东在1945年党的七大上正式就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党中央在1953年酝酿召开八大时,他还不到60岁,正年富力强、经验丰富,处于政治智慧和才干的颠峰,但已开始考虑权力交班问题。为了减轻繁重的日常工作,加强集体领导,毛泽东提出中央增设副主席或总书记,领导班子分为一线、二线,他退居二线。1956年召开八大时,他正式提出,“对于我们这样的大党大国,为了国家的安全、党的安全,中央领导恐怕还是多几个人好。搞四个副主席,再加个总书记,我这个"防风林"就有几道。”还说:“我是准备了的,到适当时候不当主席了,请求同志们委我一个名誉主席。”据此建议,八大党章增加一条: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人。这样,八大对中国共产党的权力交班已经有了相当好的顶层设计。
1964年夏,毛泽东鉴于中苏关系变化,又提出培养革命接班人问题。基本思想是很好的,但是“左”的错误发展起来后,他对权力交班的考虑有了很大变化。“文化大革命”10年,接班人换了又换,最终没能解决好权力交班问题。
邓小平的坚毅开拓和权力交班格局初显端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成为第二代中央领导核心。论资历、才干、智慧、经验和威望,他都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最佳人选。全党和全国人民也都这样企盼,但已年届75岁高龄的他执意不肯,从党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决心举荐年纪较轻的同志。他说:“靠我们这老一代解决不了长治久安问题,要找第三代,要找年轻人。”他尽管在发挥“核心”作用,但已在考虑权力交班问题。
一是中央设立三个委员会,除中央委员会外,再设顾问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容纳一批老同志。在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设立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1982年十二大成立了第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让一大批原来在中央工作的老同志充分利用他们的经验,发挥指导、监督和顾问作用。后来,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成为常设机构,中央顾问委员会在1992年党的十四大实现中央领导层的新老交替后不再保留。
二是中央和地方设立顾问制度,作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过渡办法。党的十二大成立了第一届中央顾问委员会,邓小平亲任主任。
三是建立干部退休制度,彻底解决领导职务终身制。由于十二大中央政治局人员平均年龄达到71岁,超过70岁的有6人,因此在1985年专门召开党的全国代表会议,批准一批老同志不再担任中央三个委员会成员的请求,让他们率先退休。1989年十三届五中全会批准邓小平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请求,实现了他从领导岗位完全退下来的夙愿。
四是选拔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标准。邓小平要求大胆破格提拔德才兼备的中青年优秀干部进入领导班子,逐步做到中青年干部在各级领导岗位占一定比重,希望中国有一天出现一大批三、四十岁的优秀政治家、经济管理家、军事家、外交家,以及优秀的科学家、教育家、文学家等。
五是建立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机制,形成老中青干部的梯级结构进行传帮带,逐步实现中央领导干部年轻化。1985年全国党代表会议,在一批老同志退休时增选了三位五十六、七的同志进入政治局,使其平均年龄降低3岁。十三大新当选的政治局成员平均年龄为64.4岁,十四大的政治局成员平均年龄为62岁,进入政治局的胡锦涛、温家宝才50岁,基本上实现了邓小平期望的中央领导层年轻化目标。
六是精心选拔主要接班人,实现权力平稳交班。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问题。要有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如他所说,虽然有两个接班人没有站住,但在当时,按工作的成就,按政治思想水平来说,也只能作出那样的选择。后来江泽民同志上来后,邓小平认为这是全党做出的正确选择,是合格的党的总书记和军委主席,对中央的工作是满意的。
七是强调共产党要有一个好的政治局,特别是好的政治局常委会。这是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只要这个环节不发生问题,中国就稳如泰山。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人民的命运需要有这样一个领导集体。常委会要有意识地维护这个集体。要选得好、选得准,有些看得不准的,经过考验之后会淘汰下去的。
八是强调中央领导集体应当是一个坚持改革开放、坚决反对腐败的集体。它的成员要胸襟宽阔、着眼大局。有了这样的领导集体,什么乱子出来都能挡得住。
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和举措,不仅对于这些年党和国家的权力交班发生了决定性影响,而且对于形成中国权力交班模式具有奠基意义。
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顺利交接,模式呈现雏形
江泽民、胡锦涛先后担任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期间,对于形成权力交班的中国模式采取了许多措施,将邓小平的上述思想加以具体化,使之落实到位。比如强调讲政治,将政治局的集体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基本上坚持每月学习;坚决反对腐败,先后将3名政治局委员绳之以党纪国法;坚持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机制,形成梯级结构,实现最高权力的平稳交班。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成员在60岁以下的达到9人,占到37.5%,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届政治局中比例最高的。从第十六届始,进入政治局的成员没有70岁的了,平均年龄为60.7岁,是改革开放以来各届政治局中最低的。从第十七届政治局始,着力培养主要接班人的格局开始清晰化。第十八届政治局中50岁以下的成员有2位,开创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局常委年龄的先例,年轻化的梯级结构凸显。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三人的平顺交接,使中国式的权力交班格外吸引世界眼球。
当今中国权力交班模式的主要特征和优点
一是渐进性。中国的改革是渐进的。探索权力交班模式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采取渐进式。权力交班就是新老干部交替。老人出是渐进的,新人进也是渐进的,既合作又交替;有过渡措施,也有合理安排,尽量不留或少留遗留问题。
二是台阶性。上个世纪80年代前期,中央领导层年龄结构老化严重,对选拔新人采取非常态的破格措施比较多,以加速年轻化过程。此后一般还是台阶式,从基层逐级提拔,轮岗安排锻炼,使其进入中央领导层时积累多方面经验和才干,有利于总揽全局,强化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三是有序性。接班人的培养,既由中央主要领导人通过各种渠道物色,也由职能部门跟踪考察。看准了的,安排在地方或中央部门担任主要领导职务砥砺。胡锦涛、习近平都经历了这个过程,权力交班的有序性、透明性和可预测性明显。这种有步骤的稳妥的选拔和培养方式,既有利于公众监督,也有利于平稳交班。
四是接力性。多党轮流执政不适合中国的历史国情和现实状况。共产党执政采取这种渐进有序的权力交班方式,既有利于保持路线和政策的连贯性,也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的持续接力,不会因党派利益冲突而影响或伤害国家利益。
五是和平性。由于没有党派利益冲突,共产党又有严格纪律约束,30多年来探索的这种权力交班形式是和平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的重大人事变动,外电评论“是用和平方式解决交接班问题”,“ 很稳定、很顺利”。这是党之大幸,民之福祉。
当然,这种中国式的权力交班方式只是有了雏形。如何有更多地民主参与和权力制衡,还在继续探索中。今后努力坚持下去,加强制度建设,这种权力交班的中国模式必将走向成熟。
(作者:石仲泉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
(来源 《人民论坛》杂志)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