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彪悍的微信:3年后微信发送量将超手机短信

2013年04月03日10:39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原标题 [彪悍的微信:3年后微信发送量将超手机短信]

  全球最大移动互联网应用让人类迎来了微信时代

  当拜年不再是冰冷的短信,而是微信上一首声情并茂的《新年好》;当传统彩信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像素照片的传输需求;当异地恋人更习惯用网络视频电话向另一半诉说相思之苦时,我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微信时代”——这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移动社交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

  对于所谓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憧憬和遐想了很多年,直到微信——第一款具有颠覆性影响力的杀手级移动互联网产品的出现,才让我们真正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神奇与可怕。

  作为微信用户的三亿分之一,当你把与朋友的沟通交流从短信、电话、QQ、MSN……转移到了微信,那些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全新体验可能会让你倍感惊喜,但这让很多人切身体会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不改变即灭亡”的恐惧。

  所谓移动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移动通信技术融合的产物,但两个强势产业的融合谈何容易,这不仅是技术的革命,更是市场格局、利益格局与商业模式的革命。尽管很多传统互联网的产品都可以应用于移动终端,但微信却是一个彻头彻尾、特征鲜明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它不仅仅只是一个产品,更是一个将延伸出巨大产业链条的广阔平台,甚至将改变我们的社会形态。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孙冰 王辰越I北京报道

  2013年1月21日,由腾讯公司(下称腾讯,00700.HK)推出的手机聊天软件——微信,迎来了两周岁生日,而这份生日礼物相当彪悍:注册用户数突破3亿。这也使得微信成为了拥有15种外语版本,遍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每秒近10人注册

  自2011年1月21日推出到用户过亿,微信用了433天时间;从1亿到2亿用户,它耗时172天;从2亿到3亿用户,微信只花了120天。也就是说,在这120天内,每秒钟就有近10人注册了微信。而据微信内部人士透露,按照目前的注册增速,微信用户数量攀升到4亿的速度将更快。

  “微信”这款产品为何能如此成功?微信团队自己的总结是:抓住了“时机”和找对了“节奏”。

  “一方面,微信刚诞生时,国内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还刚起步,市场尚未成熟,微信抓住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另一方面,微信几乎每一个新版本都符合移动互联网当时的发展趋势,快速感受并实现用户需求。比如,附近的人就是微信的一个创新功能,它的诞生源于用户除了真实朋友之外的更广泛的社交需求,而我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需求。”微信团队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一直关注微信发展的易观国际分析师董旭也认同这样的看法,微信几乎是在每个合适的时候发布出了适宜的新版本。虽然米聊、iMessage等其他类似的互联网产品甚至比微信更早地发现了机会,但并没有获得微信这样的影响力和用户群。

  “移动IM(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产品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满足沟通的流畅性和便捷性这两个要求。流畅性体现在无论文本、图片、语音、视频都能轻松交流,而且要低成本;便捷性是说能够找到很容易地想要沟通的人。”董旭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微信依托腾讯特有的QQ资源体系,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用户,这个是特有的优势。目前QQ的用户数量已接近8亿,微信应该还有非常可观的增长空间。”

  腾讯本身对于微信产品一直保持着“不藏不露”的低调态度。即使各种传言和消息已经漫天飞舞,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和“微信之父”张小龙却一直对外三缄其口。直到今年3月的两会期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马化腾因为“有责任和义务接受媒体的监督和采访”,才终于开口回答了关于微信的种种。

  “我们更希望微信成为一个平台,能够跟其他各类开发者合作,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内容。微信玩法各种各样,它能连接很多商业模式,成为一个生态系统。”马化腾表示了更大的野心。

  在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应用”之后,微信又在美国设立了办公室,开始拓展亚洲之外的欧美市场,这让人们不免猜测腾讯的国际化野心以及中国互联网产品走向世界的可能。微信能不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世界级的移动互联网产品呢?

  “无论是从普及度上来说,还是从使用的丰富性上来说,在移动互联网上,亚洲国家走得更快一些。我觉得这可能会给我们这些纯移动互联网的产品一个走出去的机会。”马化腾说,“全球都面临着一个剧变的时代,现在的竞争是按‘天’计算的,都是生死时速,我们也希望能够尽一把力,成与不成,可能这辈子就这个机会了。”

  迟到的“富二代”

  其实,腾讯的微信并不是移动端即时通讯产品的始作俑者。

  2010年10月,一款名为“Kik Messager”的IM软件在App Store和Android Market同时上线,卖点就是可以免费发短信。该软件在短短15天内便吸引了100万的用户,成为全球移动互联网的一大爆炸性新闻。

  这让“互联网老兵”、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小米公司)创办人雷军看到了机会。2010年12月23日,小米公司发布了“米聊”,大量粉丝疯狂追捧,有很多人甚至因为“米聊”而购买小米手机。

  看到机会的还有腾讯的一位“中国顶级程序员”,也就是后来被称为“微信之父”的张小龙,他建议马化腾一定要做一款类似的产品,尽管乍一看来,它可能会重创手机QQ。

  2010年11月,腾讯微信正式立项,张小龙在微博上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对iPhone5的唯一期待是,像iPad(3G)一样,不支持电话功能。这样,我少了电话费,但你可以用Kik跟我短信,用Google Voice(电话服务软件)跟我通话,用FaceTime(视频通话软件)跟我视频。”

  2011年1月,微信上线。凭借腾讯QQ的好友资源、出色的用户体验和难得的“轻巧”,微信赢得了用户和同行的认可。

  微信的“直接受害者”当然是其他即时通讯产品,如MSN、腾讯自己的QQ、早于微信推出的同类产品米聊、iMessage,以及神聊、陌陌、飞聊、沃友、口信、友你等几十个类似产品。前者尽管也可以在移动端使用,但毕竟仅仅是PC端功能的平移,并没有实现移动互联网上的创新;而后者则是“穷小子与富二代”的对决,正面竞争力量对比已经过于悬殊,只可能在细分市场上有所作为。

  “和腾讯这样的公司竞争不易,没有跟腾讯竞争的人,可能不了解腾讯有多强大。我们当初做米聊,考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腾讯做了怎么办,但是这一点我很遗憾,我判断腾讯需要6个月的时间,没想到腾讯两个月就推出了。”雷军曾当面对马化腾说。

  目前米聊的用户已经不足微信用户的十分之一。

  为什么早于微信推出的米聊、iMessage等移动IM产品始终无法达到微信的庞大用户数量群和巨大影响力呢?

  在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创始人胡延平看来:“从长远角度讲,微信即将取代QQ成为腾讯在移动环境下社交网络的核心。这种以联系人导入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圈子式交友方式,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社交方式中最有商业价值的模式,微信的成功,不是偶然。”

  “植根于IM领域的腾讯发展了这么多年,已经通过QQ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QQ就是除了手机通讯录之外的另一本‘通讯录’。从资源这个角度来讲,微信已经占有了绝对优势。就微信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它正在逐步向‘立体合围’的方向发展了。”胡延平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现在的微信不光只是即时聊天工具,它还拥有朋友圈,这就革了传统社交网站的命。微信可以和QQ上的信息互通,还能接收QQ邮箱的邮件,再结合腾讯微博。交友、聊天、查邮件、发微博一条龙,这对于怕麻烦的现代人来说,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换句话说,微信已经一站式整合了IM、邮箱、微博和线上社交平台这些原本分离的业务,方便、好用的产品自然会受到用户欢迎。

  3年后微信发送量将超手机短信

  微信的横空出世颠覆了人们的沟通方式,当然也会颠覆产业格局,势必带来利益的再分配。可以“免费”发短信的微信大热,受到冲击最大的当然是运营商。

  国内知名移动互联网研究咨询机构艾媒咨询最新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2013年春节期间发送的各种拜年信息中,有68.1%的信息是通过短信的方式发送的,有11.1%是通过微信的方式发送的,而就在一年前,微信所占据的数字还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有人预测,微信等移动OTT(Over the top,指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应用)将会在未来几年终结运营商的“短彩业务”,因为在OTT业务发展较早较快的美国、英国等地,已经比较明显地呈现出了这种态势。

  “OTT业务是一种技术进步,是任何力量都阻挡不了的潮流。”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移动,00941.HK)董事长奚国华在2013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感慨,“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微信、Skype要比电信、联通更可怕。”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腾讯现在每天微信的发送量跟电信运营商的短信数量差不多,到2016年,微信的发送量将会超过短信。

  其实,电信运营商们早就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很早就在布局一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IM业务,如移动的飞信、联通的沃聊、电信的翼聊,但这些业务已经在微信的冲击下几近死亡。虽然思路正确,但是电信运营商毕竟很难去革自己的命。

  “革运营商命的不是腾讯,而是移动互联网。”董旭说,“微信只是一个点,真正给运营商的传统业务带来冲击的是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大趋势,它要求运营商必须转变自己的业务发展模式,投身移动互联网。”

  对于微信来说,真正的敌人也并不是其他移动互联网公司,而是运营商。据接近运营商高层的人士透露,各大运营商已经开始重新理解短信业务,要先于移动互联网公司革自己的命。“统一通信的话题谈论了很多年,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时刻了。”该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所谓统一通信系统就是将文本、语音、图片、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将传统的通信技术与移动互联网融为一体的新通信模式。

  “未来运营商很有可能将现有的文本、图片、语音、视频等信息整合到一个平台,在手机、电脑、固话等各种终端都可以使用,用户无需再借助微信等第三方平台就可以完成各种形式的交流沟通。更为重要的是,运营商拥有互联网公司不具备的渠道优势。”董旭说。

  变现不难?

  微信已经拥有了巨大的客户群,如何在商业模式上继续产品上的成功是个根本性的课题。

  对于外界最为关注的微信商业化问题,马化腾在两会期间坦承,对于移动互联网,几乎所有国内外的公司还没有找出一个特别清晰的商业模式。但是移动社交、游戏应该是比较清晰的商业模式,海外的同类产品也已经走了一段时间,微信已经在紧锣密鼓地研发和探索。

  董旭认为,微信所拥有的天然优势使得其变现的途径很多。“首先,最靠谱和最立竿见影的形式当然是手机游戏,这也是腾讯的强项;第二,来自于开放平台的分成,类似于App Store的盈利模式可以成为微信未来的盈利方式;第三,来自于广告主的付费,如公众账号上的微信营销,利用沟通二维码推出会员卡等;第四,来自于用户的付费,对表情、道具等增值服务进行收费;第五,在移动电子商务、地理位置服务上也有很多收费可能。”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韩版微信”KakaoTalk和“日版微信”LINE已经依据类似的商业模式实现了丰厚的商业回报。目前,在KakaoTalk收入最高的游戏产品年营收已经可以高达8000万元人民币,LINE的虚拟表情一年就能够带来超过2300万元人民币的营收。

  “如果我们把微信看作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QQ,那么它在商业模式上也极有可能复制QQ在PC端成功的轨迹。”知名网络新经济专家、《微信改变世界》一书的作者邱道勇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不过,用户需要的永远都是一个很轻的产品,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产品,但如果为了盈利和变现,产品势必会越变越重,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腾讯将如何平衡。”

  微信革了谁的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辰越I北京报道

  随着微信的发展壮大,这种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兴起的移动社交模式,正在悄然改变我们的生活。当拜年不再是冰冷的短信,而是微信上一首声情并茂的《新年好》;当传统彩信已无法满足人们对高像素照片的传输需求;当异地恋人更习惯用网络视频电话向另一半诉说相思之苦时,传统的电信运营商似乎嗅到了一丝火药味儿。

  中国移动通话负增长

  腾讯公司(下称腾讯,00700.HK)的微信、微软公司的Skype等这类越过运营商,发展基于开放互联网的各种视频及数据服务业务应用,被通信领域统称为OTT。

  OTT是英文“Over The Top”的缩写,这个词汇来自于球类运动,直译为“过顶传球”。当OTT服务供应商越过传统电信运营商直接面向用户提供服务和计费时,运营商们运用数年搭建起来的物理网络在这个移动应用飞速发展的时代,顿时沦为单纯的“传输管道”。

  其实,OTT对运营商的影响,不只是从主角沦为配角那么简单,更是对通信网络的稳定构成威胁。根据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下称中国移动,00941.HK)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微信等OTT应用拉动了10%的流量,却消耗了60%的网络资源。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主任韦乐平在公开场合表示:“应用层过度消耗流量和信令,却没给我们带来收入。中国电信每年扩容一次,却总也赶不上消耗的速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通信观察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类似微信这类OTT应用,在开发时都是基于以太网的结构来做的,它们在移动通信网络上运行时对数据域(信令)资源的占用特别大,会对其他语音业务及彩信这类需要GPRS网络的业务造成挤压,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瘫痪。”

  据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晓庆介绍,去年一个占用大量信令的语音应用曾造成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在东京的网络瘫痪,250万用户近4个小时无法打电话和发短信。此外,美国运营商AT&T、欧洲运营商T-Mobile也发生过类似事故。

  除此之外,随着微信对人们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运营商的基础业务——“通话+短信”也面临着巨大冲击。上述观察家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根据中国移动的内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已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连续4个月通话收入负增长。”

  当科技新贵动了传统运营商的奶酪,嗯,是到了双方该坐下来聊一聊的时候了!

  “过路过桥费”VS“网络中立”

  到底该不该对OTT服务供应商收费?运营商的态度很坚决:大量占用网络资源,必须收费!

  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一位内部人士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运营商是提供基础网络服务的,为保证信道在流量不断超载的情况下依旧保持畅通,运营商一直在不断扩容,而这块成本不应该让运营商自己承担。”

  另外,上文中的那位不愿具名的通信观察家向记者透露:“即使不是以收费的方式,国家也会通过其他技术手段对微信这类的OTT应用进行管控。从技术角度来讲,这类软件的通话内容很难被国家安全部门监听,容易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在以微信为首的OTT服务供应商看来,是否该被收费还有待讨论。在今年两会的记者见面会上,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对媒体表示:“我们大大增加了(运营商的)数据流量,没有这样的OTT应用,业务流量不会有这么大。需求来了,(运营商)应该高兴才是。”

  “产生收费分歧的核心原因是‘网络中立’。”从事多年通信网络计费及结算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规则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对记者表示。

  “网络中立”这种观点,强调的是基础网络提供商不应对使用者区别对待。OTT服务供应商不认同收费,就是基于这种观点。然而在张昕竹看来,这是个十足的伪命题。他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供应商和运营商的成本不一样,就好像修路和买车,你开着一超过路面承压能力的大货车上路,把路压坏了,然后跟修路的说,路修好了就是让车来走的,我们把路压坏了你有义务修。这是很不合理的。”

  香港包月,内地免费?

  “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上文提到的中国移动研究院内部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移动在开内部会议的时候,曾提过要对OTT按信令使用量进行有针对性的收费,既然你对数据的需求量大,那么你就付一定的费用给我,我另外给你搭一个信道或者VPN(虚拟专用网)。”据他介绍,微信已和香港最大的电信运营商电讯盈科达成合作,在今年2月3日起推出8港元包月的微信畅聊套餐。

  不久之后,内地也传出微信用户要付费的消息。3月23日,马化腾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明确表示:“微信不会对用户收费。”3月25日,腾讯官方对媒体表示:“我们的目标是跟运营商共赢,一起在无线互联网时代提供更多的增值业务给用户,而不是在基础通讯服务上分一杯羹。”

  然而,按目前的讨论来看,运营商迟早会对OTT进行管制甚至收费,这部分费用是腾讯自己买单,还是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呢?上文中不愿具名的通信观察家对记者表示:“微信收费在香港行得通,这与香港本地资费结构有关。香港3G流量有99港元包月套餐,这个8港元的微信套餐对用户影响不大。但是内地地区的流量资费一直很贵,一个月用上几百块都有可能的,你再对个别的应用收费,大家肯定没办法接受。我觉得微信应该会把这部分费用承担下来。对于腾讯来说,它不差这点儿钱。”

  妥协还是转变?

  以微信为首的OTT服务供应商对运营商网络资源的大量挤占和对传统业务体系强大的替代性,已经把运营商逼到了死角。正如马化腾所说的那样,“OTT对于数据的大量需求的确对现有的网络造成了很大压力,但这是大势所趋。”

  面对来势汹汹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电信运营商简单收费的手段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对于运营商来说,他们并不愿只做一个信息传输的管道,而是要寻求和OTT内容制造者的合作,在新的生态系统中找到自己的新坐标。

  通信行业资深观察家付亮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中国移动其实一直都在尝试融入移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然而由于运营商体量过大,在转型时还欠缺灵活性。”

  最近,一份被媒体曝光的中国移动内部“重构飞信对抗微信”的PPT似乎更加能够说明问题。

  在这份PPT中,中国移动明确表示将重构飞信业务,未来飞信将支持包括个人台式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智能电视等各类型的电子终端,在基于网络的IM(即时通讯,Instant Messenger)功能基础上,增加图片传输、音频视频片段传输等多种聊天方式,并对原有的飞信平台做进一步的能力扩展。

  重构飞信,很显然是冲着微信去的。

  然而,相对于开发自己的OTT应用下狠心革自己的命,更多通信领域的专家倾向于由运营商发展智能管道,使管道和信息叠加,打包传递给用户。

  在这方面,山东联通是先行者。在2009年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山东联通就与山东省政府签订了信息化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将主要的资源和精力放在了管道智能化的尝试上。

  “简单地说,我们的工作就是开发适应联通带宽的信息化应用。我们负责收集并归纳客户的需求,然后把客户需要的应用模式设计出来,软件编写工作则交给合作伙伴完成。”山东联通信息化产业支撑中心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我们相当于提供了一个信息化产品的开发平台。从前我们只做管道,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管道加应用。”

  国外电信运营商如何对待OTT

  1.自主研发OTT

  以西班牙电信为代表的欧洲电信运营商选择自己提供OTT服务。2012年5月,西班牙电信推出一款集信息、语音传送、网络电话和照片分享于一身的应用TU Me。

  2. 封杀OTT

  韩国OTT服务供应商Kakao推出的免费语音应用KakaoTalk对韩国运营商造成了严重威胁。2012年7月前后,韩国通信委员会批准韩国运营商可以向OTT语音服务提供商收取费用,也可掐断OTT语音流。

  3. 向OTT服务供应商收费

  今年年初,法国电信与谷歌公司达成了合作关系,谷歌因发布OTT发送的数据流量而向法国电信付费。双方合作时间至少为一年。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