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效俭:中美应加强合作说服朝鲜
原标题 [芮效俭:中美应加强合作说服朝鲜]
【香港中美聚焦网4月9日文章】题:说服平壤
(作者基辛格中美关系研究所所长、美国前驻华大使芮效俭)
人们曾幻想说服或者迫使朝鲜放弃其新生的核武器能力,但朝鲜在2月12日进行的第三次核试验给任何残存的这种幻想判处了死刑。面对这样一种现实,北京和华盛顿都需要对自己的政策进行反思。尽管表面上存在矛盾,但中美两国却存在巨大的共同利益,它们都不想任由朝鲜肆意妄为而把东北亚投入到紧张局势不断升级的险境中。明智的政策将依赖于这一基础。
东北亚安全环境改变
不管你喜欢与否,朝鲜的三次核试验已经改变了东北亚、尤其是朝鲜半岛的安全环境。朝鲜所引发的这种安全形势的恶化并不会改变其作为一个失败国家的地位这个国家的政策让人民陷入贫穷,用对经济基础的侵害来加强军力,损害邻国利益,并使统一成为不可能的事情。有兴趣效仿朝鲜的其他国家应该好好考虑这些问题。
政策应对需要把重点放在两个方面:一是遏止朝鲜方面采取核讹诈行为的任何倾向,二是着手处理朝鲜因为成功证明其核能力而对全球核不扩散机制造成的严重、甚至很可能是致命的破坏。处理第一个问题要比处理第二个问题容易一些,但第二个问题应该得到更多关注。
可以预料朝鲜会进行核战争的叫嚣。面对那些不顾一切挥舞强大致命武器的人,假装泰然处之不是胆怯者所能做到的。而对于关心本国国民安全的政府来说,这也不是一种可行的政策取向。不应该允许任何国家扬言使用核武器,否则这个国家就该承担谴责、制裁或其他惩罚措施等负面后果。
不过,正如上面所指出的,朝鲜获得有限的核威慑能力并没有为它提供有效的讹诈工具。平壤领导人不顾一切地维护政权和阻挡外来干预,并不等同于他们真的鲁莽地希望头上的天塌下来。朝鲜无法改变两个现实:首先,在非全面战争的情况下,核武器的破坏性威力使它们不适合执行除防止袭击之外的任务;其次,在可预见的将来,平壤将会面临摧枯拉朽般的报复力量。由于这两个原因,因此当朝鲜图谋通过核威胁迫使对方让步时,朝鲜的邻国以及美国等地区大国可以坚定地拒绝作出让步。
中美应加强政策对话
处理朝鲜核试验对核不扩散所造成的后果则更为复杂。《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依据是这样一个理念,即只有少数国家可以被允许拥有核武器,而其他国家的核抱负只能限于和平用途。这一理念曾经反映了冷战的现实,而且由于涉及生产武器级核材料和调试核爆炸装置的技术困难,这种理念一度是行得通的。同样,只有很少的国家拥有投送核武器不管是用飞机还是导弹的手段。
这样的做法再也行不通了。已经有了太多的技术突破。太多的国家拥有了跨越核武器门槛的技术能力。主要大国自身在执行核不扩散条约时也表现出了太多的言行不一。对核不扩散条约进行修修补补将不能恢复一个值得信赖的核不扩散制度。
需要有一种新的做法。负责任的政府不应对朝鲜的挑衅行动束手无策,或是坚守那些并没能带来人们想要的结果的政策,而是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反思怎样才能最好地重新树立起防止核武器进一步扩散的制约因素。仅仅施加更大压力,而不去处理与核扩散有关的潜在激励机制,是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结果的。中国和美国应该加强在这一领域内的政策对话。
(未经《参考消息》授权,任何单位、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来源:新华国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