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意门生周文斌2002年升任南昌大学校长、大搞校区建设时,不爱说教的导师李学礼教授,还是忍不住多次提醒周:不要出问题。
11年后,一语成谶。
江西省纪委5月10日对外宣布,周文斌因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据该省纪委官员向早报记者透露,周文斌涉及南昌大学新校区基建贪腐问题。
草根出身的周文斌走上厅级岗位,缘于他赶在2002年江西高校兴建新校区前,在东华理工新校区建设时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建设模式其核心是“用学校规划楼盘的经营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新楼盘”。
而让他下位的,恰恰也是这套缺乏监督的建设模式。
早报记者调查发现,周文斌的这套模式还被拓展到江西省内其他几所高校的新校区建设中,由此也滋生了一连串的基建腐败案:江西师范大学原基建处处长谌光明,南昌航空大学原副校长刘志和、原党委书记王国炎等均因基建贪腐被查处。
周文斌,男,1960年10月生,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任湖南衡阳里仁知青林场知青队长,1978年9月,考入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水文地质专业。1994年12月,任华东地质学院院长助理。2001年3月,任东华理工学院(即华东地质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
2002年12月,出任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05年4月,南昌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2007年2月后,任南昌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简历来源:南昌大学官方网站)
早报记者 谢寅宗 发自南昌、抚州
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要被调查的传闻,事发之前就已经在南昌市检察系统出现。
江西省纪委的行动,最终在5月9日下午展开。南昌大学教授洪伟(化名)告诉早报记者,那天下午,纪委工作人员从南昌大学校长办公室将周文斌带走。
被纪委带走的当天上午,周文斌还参加了女陶瓷雕塑家赵坤在南昌大学美术馆举办的“源·像”陶瓷雕塑展。
周文斌当天身着白色衬衣、灰色西裤,穿着干练。在雕塑展开幕仪式现场,周文斌代表校方接受赵坤赠送的一尊白色大象雕塑作品。
但当天到场采访的当地媒体记者回忆,周文斌在发言时声音比较小,也没有什么逻辑、语无伦次的,精神状态看上去不太好。
洪伟说,周文斌被带走,他并不感到意外。让他意外的是,最近几年他常听到有人在写材料举报周文斌贪腐,但相关部门直到今年才行动。
相对于洪伟的淡然,南昌大学大四年级学生则比较关心一个问题:“大学毕业证书会不会没有人盖章?”
大四女生岳悦得知学校校长被纪委带走后,第一时间就向学姐咨询。
当时,身在外地实习的岳悦听到校长被纪委带走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入学四年,她和周文斌的交集仅有那么短短几次,但从她自己的观察来看:“周文斌还算是个好校长,特别有亲和力。”
岳悦印象最深的是在2011年,南昌大学90周年校庆前夕,周文斌和南昌大学其他校领导共同演绎了走调严重的MV《心手相连》。
岳悦说,能把自己唱歌不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并让大家都看到,“我觉得校长特别有亲和力,没有什么架子。”
另外,周文斌留给岳悦的印象是开通实名微博与学生交流。
通过四年来对南昌大学的了解,岳悦发现,如今南昌大学前湖新校区的高楼、宽敞的教室、优美的环境,和周文斌的努力也分不开。
5月10日下午,江西省纪委发布消息确认周文斌涉嫌严重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据悉,有关部门调查周文斌违纪行为的线索之一,就涉及到南昌大学新校区的基建项目。
厅官路
担任华东地质学院院长助理组建分析研究中心,让人看到周文斌工作能力强、有魄力。1995年10月,35岁的他被推荐担任华东地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行政级别达到副厅级。
对周文斌严重违纪感到惊讶的,还有李学礼教授。
今年77岁的李学礼,是原华东地质学院院长,周文斌是他的得意门生之一。
1960年10月出生的周文斌,父母是技术工人,高中毕业后遇上十年“文革”。
和当时多数青年人一样,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是必须经过的一道坎,他到湖南衡阳里仁知青林场开始新的生活。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时,周文斌已是知青队队长,但他仍向往大学殿堂。
周文斌曾在回忆那段生活时说,在林场劳作的他,为了晚上复习功课有照明灯,他主动到食堂里客串“火头军”,每天3点起床蒸饭,休息时便在油灯下自习。
1978年秋天,周文斌考入华东地质学院(现东华理工大学)地质系水文地质专业,李学礼则是当时的系主任。
“他人很聪明、好学,做事儿认真,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品行也比较好。”李学礼回忆说。
基于上述因素,1982年,周文斌留校任教,担任华东地质学院地质系教师。在任教期间,周文斌还考取了李学礼的研究生。
担任8年教师后,周文斌于1990年12月走向管理岗位华东地质学院水文地质工程系副主任。此时,李学礼已经担任华东地质学院院长一职。
在水工系副主任蛰伏4年后,周文斌开始进入学校管理层,他在1994年12月任院长助理,协助李学礼分管科研、教学工作。
担任院长助理不久,由于学院缺少数据分析中心,李学礼安排周文斌组建华东地质学院分析研究中心。周文斌及时组建的分析研究中心,让李学礼看到其工作能力强、有魄力。
院长助理岗位上的出色发挥,为周文斌在学校领导年轻化过程中赢得了升职的机会。
1995年10月,35岁的周文斌被推荐担任华东地质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行政级别达到副厅级。
升职后,周文斌又考取南京大学放射性地质与勘探专业在职博士。“他的研究课题,也是我当时推荐的。”李学礼说。
在授业恩师麾下做了6年副院长后,2001年3月周文斌更进一步,他被江西省委组织部任命为华东地质学院(后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顶替因年龄原因退休的李学礼。
东华理工模式
“自己省一点,上面的钱要一点,别人的钱用一点,以后的钱用一点”。其中“用别人的钱”,就是多种渠道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41岁时开始掌管一所15000名学生的高校,周文斌首先面临的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带来的机遇,但东华理工学院陈旧的硬件设备和较低影响力成为机遇的拦路虎。
李学礼说,在他担任院长期间,学校校区面积只有326亩,建筑面积14.4万平方米,校区比较小。
周文斌上任伊始,就开始借着教育改革契机进行校区扩张,谋划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他在东华的口号就是“两年再造一个华东地质学院”。
首先,是在东华理工学院抚州校区扩建南区。而后,为了提高学校影响力,东华理工又在南昌拿下一块地皮。“我们学校是当时江西省内最早拥有两个校区的学校。”东华理工大学经管学院一位退休副教授自豪地说。
“如果是我,我肯定不敢这么干。”习惯稳扎稳打的李学礼说,但这让他看到周文斌改革创新的一面。
李学礼选择稳扎稳打,很大程度上是受困于资金问题。华东地质学院的校名在更名为东华理工学院、东华理工大学的同时,其主管单位也由原来的核工业部直管变为省部共建。但江西省经济在2001年左右并不发达,高校建设资金较为缺乏。这个问题,其实从周文斌上任伊始就困扰着他,并且比李学礼更严重。
李学礼早年留学苏联,很多同学曾在国家核工业部任职,在他退休后,核工业部每年能要到的上千万元资金顿时没了影儿。另因偏居抚州,东华理工得到省里的资金支持也不算多。
对于那段窘境,周文斌曾回忆说:“我在东华也有过一段非常危险的时期,到处开工,到处要用钱。盖教学楼就有24000平方米,但我手上没有钱,动不动工?我咬咬牙说动工,先叫基建队押资,把押资的钱都用掉了。”
“钱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一直纠结着周文斌。
最后,他想出具有东华模式的办法:“自己省一点,上面的钱要一点,别人的钱用一点,以后的钱用一点”。
“自己省一点”主要是学校合理进行资源配置;
“上面的钱”主要是要财政部、国家计委的钱,这些钱应该多去要;
“用别人的钱”就是多种渠道引进社会力量参与办学;
“用以后的钱”就是先到银行把钱借过来,把房子建起来以后很快就能形成生产能力,偿还自然不成问题。
在“东华模式”的指引下,高达五六千万元的东华理工老食堂改造工程,东华理工通过经营权置换社会资本投资,一分钱没花建成。
除了在食堂改造中引入社会力量外,东华理工学生宿舍的建设,也在江西省史无前例地引进社会资本建设。
通过这种模式,周文斌上任一年多时间,东华理工抚州、南昌两个校区面积达到3000亩、建筑面积94万平方米,各项建设总投入达到3个多亿。周文斌说:“这3个多亿如果坐等就没有了。通过多种渠道一搞活,最后一盘点,钱都用不完了。”
在打破资金窘境并成功建设新校区后,周文斌对自己的评价是:“一个没有胆量的人是做不成事的。怎样才能有胆量呢?首先胆量是随着才气走的,其次无私才能无畏。”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