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库有无虚报?建议国家予以查实。”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如此说,同时他建议,检查时应该“微服私访”,不走官方渠道,“不定期随机抽查,才能查出真实情况。”(《中国青年报》3月12日)
袁隆平院士之所以提出这样的建议,是因为已经有人向他反映,他也已经掌握了“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的事实。或许空的国家粮库只有袁隆平院士掌握的这两个,或许袁隆平院士掌握的这两个空粮库还只是“冰山的一角”,但毕竟“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中国最大的安全问题,小心谨慎一点总没有坏处,查实国家粮库储备粮的情况确实有必要。只有查实了国家粮库的真实储备情况,我们才能对“全国粮食连续四年增产,2007年产量超过1万亿斤”的喜讯高兴起来。
由袁隆平院士掌握了两个空的粮库,我想到了1998年朱镕基总理被骗的故事。当年5月,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在安徽考察某粮库的时候,看到粮库满仓,管理员还说粮食多的粮库都装不下,朱镕基总理半信半疑,可每个方面告诉朱镕基总理的都是“这个粮库就是这个样子”,所以当时朱镕基总理十分高兴。可后来,地方官员“狗咬狗”中披露了真相,朱镕基总理看的粮库其实是空的,总理看到的粮食全部都是连夜赶运来的,仅运输费就花掉了十几万。弄虚作假的风气,在中国依然存在,所以在目前也还只有“微服私访”才能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国家粮库之所以可能存在浮夸虚报的现象,一方面是因为国家对粮库有补贴,虚报后可以冒领这部分补贴,同时,空的粮库还可以转作他用,用以谋利。另一方面,是由于人大监督、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还很不够完善,地方领导往往是只“唯上”,不“唯下”,以虚报浮夸的数字作为自己升官发财的“政绩”,同时,因为现在的领导干部、组织部门由于工作繁忙,要么不愿意“微服私访”,要么没时间去核查落实,所以地方官员才敢于虚报浮夸。因此,“微服私访”在目前是核实粮库最好的方法,但不是根本之策,根本之策还在于不断完善民主监督体系。
虚报浮夸之后,那些地方领导难道不怕“翻船”吗?他们之所以不怕,一是因为他们已经结成了一个腐败的利益同盟,虚报浮夸得到的好处是大家的,“同一个油锅上的蚂蚱”,相互包庇以求生存,这也正是许多虚报浮夸是在这些官员们后来的“狗咬狗”战争中才被揭露出来的原因;二是因为他们已经想好了万一翻船的应对之策,那就是“丢卒保车”、“丢车保帅”,寻找替罪羊,再用或明或暗的补偿让替罪羊心甘情愿,这其实也正是“一些公职人员已经被判刑了却还在领工资”的真正原因。因此,笔者建议,如果查出了由国家粮库虚报浮夸的问题,切忌不能简单地就问题处理问题,一定要“挖地三尺,刨根问底”。(叶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