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 (记者杜丁)昨日,“太空第一课”的地面课堂设在人大附中,来自6所学校的335名中小学生参与。当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授课时,人大附中高二年级物理老师宓奇和北京101中学物理老师史艺担任地面课堂的讲解老师,协同授课。
授课结束后,留着短发,身穿玫红色西装、深色短裙的女老师史艺接受采访,讲述授课过程。
曾给航天员讲物理课
授课开始前,在舞台隔壁的一间工作室里,史艺与自己的搭档人大附中物理教师宓奇两人只是来回踱步。
离开播还有一段时间,站在大屏幕旁,面对闪光灯,史艺的表情还是没有彻底放松,看着陆续进入场地的学生们,史艺的心情开始平复,慢慢找回了在课堂上的感觉。
今年三四月份,史艺被选为“太空授课”专家组成员之一,跟三位航天员组成一个团队共同研讨授课内容。接到通知后,史艺按捺不住激动,把消息告诉了母亲,“妈妈,我有可能有段时间要跟航天员在一起工作了,介绍中学物理的情况。”史艺说,妈妈听到这个消息后,用浓重的东北口音说:“哎呀妈呀,你可得好好讲啊。”
进入专家组后,史艺的第一项工作是向全国的中小学生征集最关心的物理问题和实验以及学生们想问的问题,并受邀在航天科研训练中心为航天员主讲《与在轨授课相关的中学物理知识简介》。
没刻意教王亚平教学
在史艺眼里,航天员是既神圣又神秘的职业,最初见到三位航天员时,她还有点紧张,就怕不能胜任这项工作。“但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发现他们都很随和。”在她眼里,聂海胜沉稳大气;张晓光执着追求;王亚平谦和机智。
对于王亚平授课的效果,史艺给出了100分。史艺说,她平时并没有刻意教王亚平如何教学,或许是她在讲授学生所学物理情况时,王亚平自己在下面留心学习的。由于航天员的任务繁重,史艺跟航天员两周或一个月才能在一起工作一次。“但是如果没有这种磨合,直播前一周突然通知我们做配合,肯定达不到今天的效果。”
课后收到学生祝贺短信
“对于我自己的表现,应该是你们来打分。”直播结束后的史艺显得很轻松。昨天的史艺穿着玫红色西服,史艺说,平时生活中的自己不会穿这么红的衣服。西服是儿子陪她买的,当她带儿子去商场买衣服时,儿子用自豪的声音跟售货员说:“我妈妈要给航天员讲课。”
今年6月初,史艺送走了她教的第三拨高三毕业生,前天晚上,她就陆续收到毕业学生发来的鼓励短信,“老师,你看着镜头的时候就会想到看到的是我。”昨天,当直播结束的时候,学生发来的祝贺短信已经有三四十条。
史艺对于当天现场学生们的表现给予很高的评价,认为学生们提的问题充满了想象力和创造性,“这也在提醒我作为老师的责任是什么。”
现场
最后一个被点到 提问UFO
史家小学学生邱甜获提问机会,事先准备七八个问题
昨日,史家小学四年级2班的邱甜获得了最后一个提问机会,她一连串问出,“您在天上看到的窗外景色与地面有什么不同?星星会闪烁吗?能看到UFO吗?”
来直播现场的前一天晚上,邱甜想了七八个问题,例如宇宙中的沉积物质是什么样子?太空中的水稻是怎么长的?粽子好不好吃等。第二天来到直播现场后,她跟学校的老师请教后,最终决定问UFO的问题。
一开始提问时,邱甜害怕说错并没有立刻举手,但看到其他学生争相提问后,自己告诉自己“说错就说错吧,大家也不会笑话我,”在后来的提问环节,邱甜一直举手但没有叫到她,她把手使劲举着,终于最后一个问题点到了她。邱甜说,对于提问,她事先已经做好了50%不被叫到的准备。
邱甜说,她还没有开始学物理,但通过这堂课她对失重、牛顿第二定律、水的张力等有了难忘的记忆,她也特别喜欢“漂亮、聪明的王老师”,由此萌生了去当航天员的理想,如果不能实现,她也愿意做个传播知识的老师。
声音
昨日,全国8万多所学校6000多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同步收看了“太空第一课”。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围绕着太空课堂的精彩内容说着自己的感受。据新华社电、《羊城晚报》
“一个水膜最后可以被填充成一个水球,还可以染色!王老师最后制作的水球就好像是魔法师手中的水晶球。”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北垣小学学生赵顺宇
“这次亲眼看到太空中的失重现象,感觉不抽象了。航天员就像武林高手,身轻如燕。” 拉萨中学高一学生仁青桑姆
“在太空的失重状态下,液体表面的张力能形成这么完美的水球,太有趣了。如果地球上也能形成这样的水球和水膜,就可以用来制作放大镜了!” 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初一学生冯天健
“太空好奇妙啊!如果我们也有太空居住计划,或者能去太空旅行该多好!” 广东广雅中学高二学生潘锦宏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