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 有着“世界生态宝库”美誉的湖北神农架,最近因为建设机场而陷入舆论漩涡。
事实上,神农架机场的尴尬反映的是一个多年来的博弈:环境保护优先于经济发展,是停留于纸面还是落到实践?在这场有关神农架机场的争议中,批评者的批判或许比支持者的抗辩更值得深思。
政府回应:神农架修机场程序合法
神农架有着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相对完好的原始森林,但就在这片处女地上,正在修建华中地区海拔最高的机场。
据机场建设方介绍,神农架机场距保护区直线距离16公里,位于神农架的红坪镇大草坪,属原国家民航局机场“十一五”发展规划项目,是湖北省鄂西生态旅游圈的重点工程。该项目于2009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并经国家相关部委批复,已于2011年开工建设,预计2013年10月正式通航。该项目总投资11.3亿元。
据介绍,海拔2583米的大草坪场址位于神农架林区旅游主要集散地木鱼镇西北,场址位于狭长的山脊之上,由海拔2600米左右的4个山包组成。由于是喀斯特地貌,容易出现不良地质现象,因此建设人员对溶洞、溶沟等进行了处理。而这恰恰饱受批评。
神农架机场办负责人钟秀国说,神农架机场是最终选定在净空条件较好、占用植被最少、对山体破坏相对最小的一块山地上开工建设的。
当地多个部门的相关负责人称,建设机场不仅将满足国内外客货运输的需要,还能解决当地护林和救灾等难题。
质疑:“立项合法”难掩破坏环境恶果
神农架凿山填石修机场的新闻引发舆论哗然。
网友“冰零尔”说:“试想推平5座山峰,摧毁多少树木;填平数百个溶洞,毁坏多少自然景观,这不是破坏生态平衡是什么呢?”
有批评者指出,神农架如此修机场的做法是不给子孙后代留下环境后路、一味发展经济的短视之举。
而对于有关方面的“立项合法”“环评过关”,不少舆论也表示并不完全接受,认为任何一个事实上的破坏环境都不是一件“合理合法”的外衣所能掩盖的。
事实上,不少批评神农架建设机场的声音并不是反对建设机场本身,而在于在这个“世界生态宝库”修建机场破坏了太多的自然环境,尤其是削山头、填溶洞这种已经被世界上许多国家完全摒弃的对自然环境极其野蛮、不负责任的行为。
有网友指出:如果说污染了一条河流还有想办法让其净化的可能,但被削掉的山头、被填平的自然溶洞,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超出了人类对自然的正当、合理的索取。
反思: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如何取舍?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杨重光认为,破坏环境不仅使当代经济不一定能够很好地发展,而且会影响到下一代甚至下几代人,应给这样的经济发展打上问号。
而一些自称是神农架人的网友称,修建机场对神农架的发展很重要,神农架人期盼已久,认为神农架发展生态旅游是一条可以使保护与发展并行的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廉政研究院院长乔新生说,修建机场对当地生态的破坏远小于修建盘山公路或高速公路,在这样一个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修建机场,将有利于当地环境的保护。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认为,神农架要发展,建机场是必要的,但在哪建、如何建,需要认真琢磨和科学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