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新闻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三来一补:城市荣光 期待蜕变(组图)

来源:南方都市报
东莞太平手袋厂的鼎盛时期,有外国企业家过来参观学习。
东莞太平手袋厂的鼎盛时期,有外国企业家过来参观学习。

东莞太平手袋厂的鼎盛时期,有外国企业家过来参观学习。
东莞太平手袋厂。
东莞太平手袋厂的鼎盛时期,有外国企业家过来参观学习。
东莞太平手袋厂工人生活区。

东莞太平手袋厂的鼎盛时期,有外国企业家过来参观学习。
开篇语

  短短30多年,这个面积不足全国陆地版图万分之三的农业大县,迅速成为世界制造业名城。东莞凭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变革时代的先行者,完成乡村到城市的嬗变与转型?

  传奇东莞最基础的因子源自“实干”。半个甲子的光阴,“敢为天下先”的气质招引,率先行动、善于行动让东莞在改革大潮中杀出一条血路,创造了一个个传奇。

  我们希望以“行动”为纲,在东莞的历史中搜索关键词“实干”,梳理出一条东莞之所以成为东莞的轨迹。本组系列报道以“行动的力量”之名,记录两类故事。一为“开创”,行前人和同时代未做之事,创立模式;二为“践行”,把别人也在做的事情做到极致。

  目前整理出的20个关键词中,既包括耳熟能详的“三来一补”、集资建设高埗大桥,也包括那些不为人熟知的故事。行动的力量贵在延续,“招商政务超市”在改革开放初期主打服务,“商事登记制度改革”释放制度红利。

  立足当下,追溯历史,“行动”仍在继续,永远都是现在进行时。(南都记者 李平)

  2013年7月的一个午后,东莞市虎门镇解放路7号,燥热如常。1978年9月15日,“粤字001号”的太平手袋厂诞生在这里,中国首家“三来一补”企业的荣光定义了一座城市。

  此后,东莞各村镇相继利用原有的饭堂、会堂、祠堂做工厂,承接各种“三来一补”业务,带动这种模式迅速在珠三角及全国推开。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文章《珠江模式的再认识》中提到,被称为“借船出海”方式的“三来一补”,让东莞在开始的9年里累计收入工缴费达4 .5亿美元,乡镇集体从中取得6 .7亿元收入,成为这段时期东莞工农业发展的资金。

  在这之后,东莞的城乡经济又从“借船出海”转向“造船出海”,由外商独资经营和外商合资经营的企业逐年增加,“从1978年到1987年,东莞的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 .4亿元,1991年达到119 .5亿元。这样快的发展,不能不承认是得益于"三来一补"方式的推动。”

  时至今日,“世界工厂”东莞的地位无可动摇。但以东莞制造为代表的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之路仍在继续,盛极一时的“三来一补”企业,或关闭、或迁移、或转独资,或经历着转型升级的蜕变。

  手袋“考试”之后的合作1978年9月15日,由原太平竹器厂厂房改建而成的东莞太平手袋厂在一片鞭炮声中挂牌成立。随后工商批复的“粤字001号”批文号显示,它是全国第一家引进的“三来一补”企业。

  张子弥眼神里透露出生意人特有的“精明”观察力让唐志平印象深刻。张子弥是香港信孚手袋制品有限公司老板,“他先是简单问我们有无兴趣合作,然后掏出一个黑色手袋和半成品配件。”唐志平事后了解到,那个手袋是当年欧洲流行的款式。张子弥没有给图纸,要求服装厂对着款式仿造出一个手袋。

  唐志平当时在太平的东莞二轻局下属企业太平服装厂负责供销业务。“1978年7月29日傍晚,张子弥来到我们服装厂,”他记得,当时陪同他的还有广东华润公司和广东省轻工局的老总。

  到底做不做张子弥的手袋?时任太平服装厂厂长的刘艮和唐志平等人为此纠结许久。“当时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没开,我们跟外商一起合作,有没有资本主义的成分?有没有资产阶级思想?会不会犯错误?”

  “天时”与“地利”俱有。1978年7月6日,国务院下发22号文件,针对广东、福建两省制定了《对外加工装配和中小企业补偿贸易办法试行条例》。文件下发后不久,广东省决定在东莞、南海、顺德、番禺、中山5个县先行试点。

  张子弥离开后,刘艮和唐志平等人还是拍板决定:做!他们召来了当时厂里优秀的技术工人陈雪萍和蔡少英。四个人在车间内熬了一个通宵,用缝纫机把一个新的手袋做了出来。次日天刚亮,就把几乎一模一样的手袋送到了张子弥下榻的东莞宾馆。

  张子弥拿着手袋反复端详了许久,露出了微笑。在来东莞之前,他曾到周边几个县城做了考察,也出过相同考题,终于在虎门找到满意答案。

  考验通过后,双方坐到一起谈合作。港方出原料、设备、技术并协助管理,中方出厂房和工人。工厂的自主权仍是中方,每月所赚加工费的20%偿还给港方做设备款。

  1978年8月30日,张子弥与东莞二轻局签订了一份为期五年的合同。没来东莞之前,张子弥正面临严峻考验,他在香港荃湾的两家工厂,已被不断上涨的成本逼到濒临倒闭的边缘。

  回到香港后,张子弥关闭了荃湾其中一间工厂,用货柜车将大大小小的设备运到虎门。

  计件工资引发沸腾张子弥要求实施计件工资,这与“大锅饭”时代的平均模式格格不入。唐志平回忆,当时在社会上造成很多非议,但厂方跟工人们一说后却得到很大支持,“工人们也看到了计件的前途。”

  计件工资实施一个月后,普通工人的工资达到了80-100元/月,远远超出了原来在服装厂时的18-38元/月。唐志平表示,“对比我们原来的工资,普通工人约20元/月,高级的工程师也才60元/月,”这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尝到甜头的工人们干劲十足,主动加班加点甚至熬通宵赶货。

  半年后,张子弥关闭了在香港荃湾的另一间工厂,所有设备都搬到了太平手袋厂。手袋厂也有了管理制度,手写的版本贴在工厂门口,“规定不准迟到,不准偷懒,不准抽烟,否则就要罚钱,”唐志平记得很清楚,当时没有人情可讲,“什么都按制度来。”

  张子弥在太平手袋厂首期投入近300万港元。巨额投资带来的经济效应立竿见影:太平手袋厂在一年后的加工费差不多达到200万元。工人们领着旁人羡慕的工资,整个小镇都沸腾了。

  农村的首家“三来一补”若干年后,广东省整理改革开放的诸多线索时,确认龙眼发具厂是全省第一家落户农村的“三来一补”企业,同时也是中国农村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有学者认为,从“全国农村引进的第一家外资企业”的意义上来说,它也是001号。

  1979年初,时任龙眼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的张旭森很是焦急。他从龙眼村民张细的口中得知,张细两个在香港的弟弟张铭和张超打算回大陆投资,曾两次到番禺市桥探过路。

  “肥水怎能流入外人田?”张旭森接连两次赶往市桥截住张氏兄弟。耐不住张旭森的软磨硬泡,张氏兄弟终于道出了心结。原来,他们出生于破落的地主家庭,还在1962年偷渡去了香港。国内的阶级斗争让他们仍心有余悸,加上当时内地的政策仍处于多变时期,他们担心回家乡投资会撞上枪口,把自己搭进去,财产也会被没收。

  张氏兄弟的担心不无道理。得知张旭森欲邀张氏兄弟回家乡开厂,虎门公社一名领导提出反对意见:“太平是镇,龙眼是农村;张子弥是合法港商,他们兄弟是偷渡客,怎么能相提并论?”

  张旭森没有气馁,连夜起草了一个报告,前往广州找到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莞县虎门公社党委书记黎桂康。黎返回虎门召开紧急党委会议,经过两天激烈讨论,大部分人最终同意龙眼与港商合作办厂。

  办厂的申请报告很快就得到广东省政府批复,批文是“粤三来一补企业003号”。1979年4月,张氏兄弟在龙眼投资的“龙眼发具厂”在村内破旧的张氏宗祠开业。

  “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在当年曾让很多人心存疑虑。不过,这些疑虑很快就被经济效益打消:太平手袋厂投产第一年,获取了100万元的加工费,为国家赚取外汇60多万港币。东莞市外经贸局负责人表示,“通过引进外资,确实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集体经济”。

  这十年,“东莞奇迹”被后来的记录者频频提及,由此扩散到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持续上扬。数据显示,1994年,广东的“三来一补”企业出口额近150亿美元,约占当年全省出口贸易额的30%,占全国该类出口总值的约83%;到了2002年,全省“三来一补”企业数量达到了顶峰。

  雪球效应乐与愁太平手袋厂在东莞站稳脚跟后,张子弥带来的聚集效应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对于当年的唐志平和张子弥们来说,还不能体会数据里的甜蜜。他们烦恼的主要是两件事:路和人。

  1979年1月3日,张子弥无偿送一辆免税丰田面包车给太平手袋厂,唐志平经常跟工友们开着它接送港商,“我当时最怕的就是下雨天,”当年的宝太公路全是泥路,下雨时更是泥泞不堪。这时,丰田面包车往往就会陷入泥潭里动弹不得。

  工厂的迅猛发展,直接导致劳动力的短缺。太平手袋厂成立两年后,员工已经达到了700多人,几乎是举全太平公社之人力。

  “我们把镇上的人都找遍了,但还是不够,”唐志平开始帮工厂外出找人,1981年期间,他前往江西省一个县,找到当地的劳动部门寻求合作。该县培训了近200名当地的农民工,用几辆大巴车千里迢迢拉到虎门,这被视为中国最早的农民工。

  如今,转型和蜕变,成为东莞“三来一补”新的关键词。

  改革开放30年之后,太平手袋厂和龙眼发具厂这两个分别代表着不同时代意义的“三来一补”企业,却是命运迥异:太平手袋厂1996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倒闭,厂房在2007年被彻底铲平;龙眼发具厂更名为海龙美发用品厂,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假发生产企业。

  [观点]

  “三来一补”好用但不要留恋

  客观地说,改革开放对国际投资者有巨大吸引力,对于东莞,也是千载难逢的机遇。怎样把这批投资者引进东莞?在运用外资的方式上,合资、合作、独资、“三来一补”等都是国际通用的办法,但当年我们一下拿不出那么多钱搞合资,“三来一补”易于操作,适合当年刚刚洗脚上田农民的经营水平。

  我们以“三来一补”的方式利用外资,但从来并非只搞“三来一补”,从刚开放到现在,都是中外合作、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三来一补”等多种方式并存,采用哪种方式,完全取决于市场、政策和主客双方的意愿,“三来一补”好用但不要留恋。

  2008年6月,前东莞市委书记李近维在东莞会展国际酒店接受媒体采访时称

  “三来一补”多方共赢 现在势必转型

  “三来一补”企业进来后,为东莞本地人提供了就业和经济创收,吸引了全国各省市的外来务工人员,港商先进的生产和管理经验也培养了东莞乃至广东一批优秀的本土企业家和技术工人。从当年的情况来说,引进“三来一补”企业一举三得,各方都是赢家。

  但需求简单的“三来一补”企业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国际市场看重的是低廉的土地和劳动力,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优势都已经逐渐消失。引进“三来一补”企业,东莞和广东当年先走了一步,但现在中国内地省份乃至越南、缅甸等国家都具有上述优势,追逐利益的国际资本肯定要转移。东莞要发展,“三来一补”企业转型升级、腾笼换鸟非常有必要。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税系主任、中山大学港澳珠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

  [对话]

  唐志平:三来一补虽没落,仍是一段不能否认的过去

  (唐志平:东莞虎门人,参与创办全国第一家”三来一补“企业太平手袋厂的谈判,1985年成为太平手袋厂第三任厂长,在任时间最长。)

  南都:太平手袋厂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改变?

  唐志平:它当年不仅解决了虎门(太平)人的就业和温饱,还让我们学会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生产、品质要求,有了与国际接轨的意识。

  南都:张子弥与东莞合作半年后,把香港所有的投入都转到内地,为何决心如此之大?

  唐志平:他是商人,最看重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来虎门(太平)之前,他有点担心当年处于“吃大锅饭”体制下中国人的散漫和懒惰。我们通宵赶出来的那个高质量手袋,打动他的同时也改变了他的看法。

  南都:太平手袋厂后来逐渐没落、倒闭,连厂房的旧址最后都被拆掉了,你作何感想?

  唐志平:现在我们讲高科技,但也不能否认过去。其实,中国的真正全面开放还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但在那之前的十几年,东莞人早已走在这条路上了。

  统筹:南都记者 李平 采写:南都记者 莫晓东 摄影:南都记者 梁清 资料图翻拍(鸣谢卢锡铭在《潮立江海》一书中的素材提供)

  作者:李平
news.sohu.com false 南方都市报 https://epaper.oeeee.com/I/html/2013-07/09/content_1891193.htm report 6550 东莞太平手袋厂的鼎盛时期,有外国企业家过来参观学习。东莞太平手袋厂。东莞太平手袋厂工人生活区。开篇语短短30多年,这个面积不足全国陆地版图万分之三的农业大县,迅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