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卜宁与丈夫杨向松。
|
![]() |
卜宁正在仓库整理货物,7年来她坚持亲自订货配货。
|
人物简介:卜宁,女,济南首个登记失业大学生
推荐理由:7年前,卜宁成了济南市首个登记失业的大学生。没在家消极待业,22岁的她默默地在山师东路开了家外贸小店。从累得在异乡路边大哭,到一度倾家荡产,她选择了坚持。年近三十,她将拥有自己的品牌店,她用7年的自强和奋斗为新一代大学生作注。
文/片 本报见习记者 王皇
不舍得雇车,一人背回60个麻袋
6日,记者在南郊见到了卜宁,随意扎个马尾,未施粉黛,穿了件橘色运动服,开了辆白色轿车。很难相信眼前这个微胖的女人就是7年前报纸上那个瘦弱的失业大学生。
2006年,毕业于山东教育学院的卜宁上了报纸头版,标题是济南首个登记失业大学生。“失业”从来就不是个好词,何况她还是个大学毕业生。那年她22岁,父母都是国企职工,生活条件并不差,也有其他的工作选择。但她选择了创业,默默地在山师东路开了家外贸店。
背着父母开店,她没在家闲一天,没向家里要一分钱。4500元启动资金是她和男友打工省下来的。2006年情人节,她在山师东路的小店开张了,卖出口转内销的外贸货。因为货源品质好价格实惠,花几十元就能买不少东西,卜宁的小店开得很是红火。
“半个月就收回了成本。我爸妈听说我在开店都很惊讶,找遍了泉城路、山师的小店,最后找着了。”传统的父母看到她的小店开始步入了正轨,也只好接受了她的选择。选择创业或许是一时脑热,但坚持7年,却不是件容易事。
当初去广州进货的情景卜宁依然记忆犹新,从服装厂到公路有一段路,不舍得雇车的她硬是拖着扁平足来回背了60个麻袋。“每迈一步都要默念一二三再走,脚底疼得厉害就在路边大哭。”来不及抹眼泪,卜宁只能咬牙坚持。
这一坚持就是7年,7年间她关了实体店,将主要精力转放在了网店,“大量进货销售,价钱能很便宜。”为了进货,她几乎走遍了国内各省,凌晨2点卸货,第二天早起备货已成为家常便饭。7年来,卜宁从未出去旅游,只有过年休息几天的时候回趟老家。“现在胖就是因为饮食睡眠不规律。”
遭遇重创,切着白菜能发一下午呆
两年前,她遭遇了创业以来的首个重创,几乎倾家荡产。“由于一直很顺,我胆子越来越大,那次用所有本钱进了20万双鞋,准备出口。”但出口并不顺利,她只能约朋友合伙运回准备转内销。出于对朋友的信任她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我说亏了算我的,赚了大家平分”。虽然她给出了如此优厚的条件,朋友却背着她私吞了货物并转手卖出。
辛苦5年赚来的血汗钱全打了水漂,她受不了打击,整天待在家里不出门。反复回想这单生意的经过,“想不明白,我对他不差,但他却给我下套骗了我所有的钱。”爱笑的卜宁以泪洗面,整宿睡不着觉,“吃两粒安眠药也不管用。在厕所里能干坐两小时,切着白菜能发一下午呆。”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3个月,在男友的鼓励下,她重新振作了起来,从零开始继续奋斗。“货源还在,再开张我还是可以赚钱。”现在,她仍在经营网店,货物最多时堆满4个3层小楼。“现在只用租一栋楼,因为买家都开始固定,货走得很快。”
经过这段消沉的日子,她发现赚钱并不是自己创业的目的,“创业和赚钱都应该为了快乐生活。”她和男友结了婚。不久前,她去北京申请了商标,“叫‘杨三郎外贸’,明年开始我就要做自己的品牌,做济南最好的外贸店。”虽然这个想法的实现因遭遇骗局而拖后了整整3年,但她走出了低谷并找回了自己的梦想,“我有这个自信”。
“你捐赠多少,我就免费添多少,包邮”
3年前,网店来了一个还价的买家。由于一直以薄利多销为特点,店里的货标的已经是最低价格,不接受议价。“我网店里的衣服最便宜的不到十元钱,最贵的真皮包也只要100多。”
卜宁告诉记者,那次她破了规矩,不仅给了对方优惠,还送了衣物。“这个买家说买的这些衣服要捐给贫困山区,他给我发了个写了收货地址的网页,我一看还真是。”卜宁立马跟买家说,衣服随便选,只收一半钱,“你捐多少,我就另外再免费添多少捐上,包邮。”
第一次捐100多双鞋,接着是棉衣,每次都要装三四大包,多是寄到边远山区。最多的一次,光邮费就花了七百多。济南市内的捐赠,只要她知道了,都要把自己的车装满运过来。“条件一般的人都肯出钱,我自己又是卖衣服的,有条件当然也要出分力。但街边乞讨的年轻人我不会给钱,因为年轻人应该自己去奋斗。”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