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在通州,一座2007年由时任以色列总理揭牌的技术合作中心仍在运营 摄/法制晚报记者 黑克
法制晚报讯(记者 张鑫 任佳 张洁清) 中风昏迷八年后,以色列前总理阿里埃勒·沙龙于昨天去世。尽管来华次数不多,但这位以色列“武士”一直对中国保持着关注,在中以两国关系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今天上午,沙龙访华考察的中以示范农场场长以及多名媒体人向《法制晚报》记者回忆沙龙留给自己的深刻印象。
北京足迹 以部长身份 曾考察中以示范农场
1997年,时任以色列基础设施部部长的沙龙正式访华时,曾到位于北京通州的中以示范农场考察建设情况。该农场是1993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访华时和时任中国总理李鹏确定的。此后每当有以色列高级官员访问中国时,几乎都会选择到这里参观访问。
场长讲述 樱桃西红柿 先农场引进再国内推广
今天上午,时任中以示范农场场长的朱洪峰向《法制晚报》记者回忆起当年沙龙的访问。他告诉记者,当时这一项目是为了推广以色列农业技术做的示范项目,项目里有蔬菜、花卉、水果以及园艺品种的植物,种类非常多。所有的植物品种、设施都是以色列技术支援的。
该农场汇集了以色列各种农牧业科技成果,其中樱桃西红柿、水果黄瓜、彩椒等新品种蔬菜以及以色列玫瑰等,都是由该农场首先引进,然后在市场上推广开来的。目前被广泛使用在现代蔬菜种植中的滴灌技术,也是由该农场从以色列引进的。
因此当时几乎所有到访北京的以色列官员都要到这个农场看看,沙龙也不例外。
不过,这一农场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当时中以双方是有合作期限的,先期是8年,后来又续了3年,一共11年的时间。农场大概是在2002年或者2003年结束的。”朱洪峰告诉记者,农场结束后这里被三元集团接手。据首农集团相关人士介绍,农场的原址现在是首农集团三元种业公司旗下的饲料公司。
这样能够引领农业科技的农场为何最终会结束呢?朱洪峰告诉记者,一个原因是合作期到期。再有就是农场虽然社会效益非常好,影响了整个中国的农产品品种,提升了技术,但是有限的面积中,种植的植物品种非常多,数量相对少。
“如果在现在,作为农业观光园倒是可以继续经营,但是当时没有这种条件又无法取得足够的商业效益,没有官方的支持,只好关门。”朱洪峰说。
朱洪峰自己虽然在农场关门前就已经离开,但是现在还是从事蔬菜种业方面的工作。
“老友”回忆 没有架子 路边耙麦亲自拌饲料
新华社记者唐师曾是沙龙的老朋友,早年采访中东战争时与沙龙相识。当年沙龙来京访问,为了见一见老友,他特意到全聚德门外堵截沙龙,并用希伯来语跟沙龙打招呼,果然成功吸引了沙龙猛地回头与他相认。
唐师曾回忆,他跟随沙龙到通州“中以示范农场”体验。在前往农场途中,沙龙不顾中国警卫劝阻,几次命令停车,只为看看在京东郊永乐店公路上晒麦子的中国农民。由于肚子太大,他在卫士帮助下吃力地弯腰抚弄沥青路上的麦粒,抢过农民的耙子耙麦粒,一边让唐师曾翻译给中国农民听—“我也是农民。”
到了农场,沙龙颇为这里的一切得意,边走边伸手采摘能够到的青椒、西红柿,擦了擦就塞进大嘴里。
在奶牛场中,沙龙还双手插入酸臭的饲料用力搅拌,再抓起一把捧到面前先闻后舔,连说味道真好。还抓起一把硬塞到唐师曾面前让他如法炮制,见唐师曾舔了两口,才心满意足地说和他们家的饲料一模一样。
面对泥沼中的一群牛,沙龙站住脚不肯再走。保镖见状知道沙龙骑牛不亚于火车出轨,“闪电将军”一旦行动,200多磅的沙龙肯定撂到在烂泥里。幸亏夫人“连蒙带骗”,把沙龙挡了回来。
女大使南月明趁机招呼保镖一拥而上,连搀带架,好歹将双手酸臭、满脚泥浆的沙龙架回奔驰车上。可沙龙仍梗着脖子抱怨说:“这里都是荷兰黑白花奶牛,怎么没见蒙古黄牛?”
记者印象
沙龙堪称以色列最精明且最富争议的政治和军事领导人之一,给多名曾在耶路撒冷和加沙地带常驻的前任和现任新华社记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板斧”将军 我曾将沙龙对巴勒斯坦军事打击的撒手锏比喻成李逵的“三板斧”:暗杀巴勒斯坦活跃分子以至高级政治领导人,待挑动巴方反击后,再从空中轰炸巴安全机构,从地面闪击巴自治城市,进而完成一轮较量。
“三板斧”反映了沙龙固有的刚愎和自负,但是,面对为结束占领而不怕死的巴勒斯坦人,背靠因占领而持续不断有人丧生的国民,向来务实的沙龙也不会蛮干到底。
—新华社前驻加沙记者马晓霖
“老狐狸”的握手 沙龙很喜欢笑,总是笑得很欢。握手是他的公关利器之一。
沙龙的手胖白柔软,总是轻轻和你一握,然后抬起头,冲你微微一笑,很少说话。那种略有些诡秘而亲切的笑容,像是长辈在问你一些你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又像是一个小孩子对你做了坏事以后自我解嘲。
除了疆场“铁将军”,沙龙还落得政坛“老狐狸”的称号。而这只“老狐狸”一度是巴以和平的最大赌注。
—新华社前驻耶路撒冷记者刘洪
中国情缘
沙龙长期和战争打交道,又将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中东和谈当中,“无暇东顾”,因而和中国的“交集”不多。不过仔细考察沙龙的后半生,实际上和中国有着越来越多的联系。
因合同中止 向我国领导人写信道歉
在数十年的政治生涯中,媒体公开报道的沙龙访华只有一次。那是1997年,沙龙以国家基础设施部部长的身份到访中国。外界已经很难了解当时他和中国的相关官员达成了什么具体协议,但沙龙对这次访问的记忆始终深刻。
实际上,沙龙在2004年曾经还有过一次访华的机会。当年12月主管外交的国务委员唐家璇访问以色列,这是2000年江泽民访问以色列之后近5年来到访该国的中国最高级别官员。当年江泽民访问以色列之际,沙龙以利库德集团主席的身份和江泽民晤面。双方均表达了加强往来的意愿。
然而随后爆出了“费尔康事件”,即美国向以色列施压,迫使以色列撕毁向中国出售费尔康预警雷达的合同。这让中以关系陷入低潮。
在此事件中沙龙的角色颇为尴尬。前总理巴拉克中止了合同,随后接替巴拉克担任总理的沙龙正式给江泽民写信,对无法续约表达歉意,同时在退还中国1.9亿美元前期费用之外,再赔偿中国1.6亿美元,共计3.5亿美元巨款。另一方面,与沙龙关系密切的国防部发言人公开强调,美国的施压是个“错误”。
当场接受邀请 再次访华未能成行
唐家璇访问以色列,实际上表明中以关系已经走出了那段低潮期。其中的一个原因是,期间中国和以色列开始履行哈比无人机升级维修的合同。唐家璇访问以色列之际,至少有一架中国购买的无人机送到以色列,由以方人员为其构件升级。
在和沙龙的会晤中,唐家璇代表中国领导人正式邀请沙龙访华。沙龙的态度可以从他在记者会上的表态中看出端倪。他说:“第一次甚至第二次表示拒绝都是惯常的外交举动,但我当场就接受了访华邀请。”同时他还邀请胡锦涛和温家宝访以。
然而由于沙龙此后专注于中东和谈,并忙于处理2005年单方面下令以军撤出加沙地区后产生的一系列后果,访华始终没有成行。2006年沙龙中风后一病不起,访华更是无从谈起。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和国务委员唐家璇还专门向以色列发慰问电,对沙龙表达望其早日康复的祝愿。中国领导人以此种方式展示了对沙龙的友好。
重视对华关系 称国内掀起中国热
从沙龙对中国的态度上看,他对发展对华关系也持一种积极的态度。比如2005年时任中国外长的李肇星访问以色列时,沙龙对他坦言,以色列对中国的友谊高度重视。
沙龙也曾对中国驻以色列大使潘占林“私语”,他对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印象颇深。这位颇具战略眼光的政治家还注意到,以色列正掀起一股中国热,在以色列各大学学习汉语的人越来越多,去中国旅游的人也与日俱增。这些都将是两国加强往来的基础。
文/大公网评论员 木春山
本版文(除署名外)/记者 张鑫 任佳 张洁清
外媒评价
路透社:沙龙的一生给以色列的军方和政坛带来了无可比拟的影响,他是以色列最后一位真正的领导人。但他的强硬态度也给巴勒斯坦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被巴勒斯坦人民称为“屠夫”,他发动了1982年入侵黎巴嫩的战争并导致了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惨案;他是建立以色列定居点和反对巴以和谈的强硬支持者。沙龙是“以色列的凯撒”。
美国《洛杉矶时报》:沙龙具有一个无可争议的将军生涯以及一个无人可及的政治铁腕。沙龙战略的核心思想是奉行单边主义,这与其内心思想和对阿拉伯人的极度不信任相吻合。在沙龙看来,采取单边主义行动,主动权始终掌握在以色列人的手中。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