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嫦娥三号奔月 > 嫦娥消息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军事 | 评论

月球车“玉兔”控制异常 专家:出现意外很正常

来源:新京报
去年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着陆器拍摄的“玉兔”号。新华社发
去年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着陆器拍摄的“玉兔”号。新华社发

  综合新华社电 在进入第二个月夜休眠前,中国第一辆月球车“玉兔”号发生故障。国防科工局25日表示,受复杂月面环境的影响,月球车的机构控制出现异常,有关方面正在组织专家进行排查。

  “任务难度最大,出意外正常”

由于您未安装flash播放器视频无法播放,点击这里安装

  月球上一昼夜相当于地球上的约28天。嫦娥三号在月球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截至目前已完成两个月昼的工作。25日凌晨,月球车按地面指令完成月夜模式设置,进入月夜休眠。

  “嫦娥三号作为我国航天最复杂、难度最大的任务之一,出现意外是正常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二院研究员杨宇光说。

  国外的探测活动表明,即使在成功登陆地外天体之后,严峻的环境仍然可能让探测器陷入通信中断、方向迷失、车体无法动弹等困境。

  “由于月球的自转轴与黄道面夹角很小,月面地形对温度的影响更大,某些方面的环境比火星更为恶劣。”杨宇光说,在“玉兔”登月之前,世界上仅有苏联成功开展过无人月球车的探测活动,人类对于辐射、月尘、温差等月面环境因素的认知仍然非常有限。

  “发布消息,体现中国航天开放”

  重约140千克的“玉兔”号月球车由9个分系统组成。复杂的月面环境,对构造复杂的月球车的可靠性带来了极大挑战。

  “有人说‘造火箭容易造汽车难’,难就难在元器件长期工作的可靠性。可靠性取决于理论研究、设计思路、工艺制造等方面的水平和长期积累的经验。”杨宇光说。

  “科学没有一帆风顺,任何探索都在曲折中前进。”杨宇光认为,无论是否能够排除月球车目前的故障,想方设法应对故障,都将加深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提高探月科技工作者的科研和工程实施水平。

  近年来,民众关注的中国航天活动几乎全程透明,而对于失败,有关部门也毫不讳言。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教授王兆魁认为,国防科工局在第一时间发布这一消息,体现了中国航天的开放。“世界早期探月活动,任务失败的探测器连编号都没有,更不会对外公布。我们能够以平和的心态面对胜利和挫折,也说明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news.sohu.com false 新京报 https://epaper.bjnews.com.cn/html/2014-01/26/content_492556.htm?div=-1 report 2710 去年12月15日晚,嫦娥三号着陆器拍摄的“玉兔”号。新华社发综合新华社电在进入第二个月夜休眠前,中国第一辆月球车“玉兔”号发生故障。国防科工局25日表示,受复杂
(责任编辑:UN643)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