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约评论员刘乃康
对一台有激情、有质量、有品位、有欢乐、有年味的晚会来说,靠节目内在的艺术关系串联、衔接,远胜过几个主持人费尽心力地插科打诨。只要诚意十足,即便录播,也丝毫不会影响效果。
新春伊始,北京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在观众中得了个“碰头好”,从大年初一晚开播到结束,来自微博和微信的赞扬声,几乎成了一边倒的态势。网友反映:晚会既接地气又好看,看着很开心;有年味,有喜庆,有温情。如今各种文艺晚会屡遭吐槽,尤其语言类节目不如人意,这台春晚博得众多好评,着实令人意外。
其实仔细想想,这台晚会形式上并无多大创新,依然是歌、舞、小品、相声的大“拼盘”。难得的是在保质的前提下,编排相当巧妙,这或许就是晚会成功的主因之一。
也许不必一一列举晚会的各个亮点:比如裴艳玲在《夜奔》中的宝刀不老,萧敬腾与肖懿航对《花房姑娘》的重新演绎;王自健的冷幽默和自嘲依旧,但这次竟与人搭档说相声,还随手拈来了北京的汽车限购调侃,显示了北京人的大气;陕西来的苗阜、王声的相声《满腹经纶》,机锋巧妙,步步招笑;还有那三个耄耋之年的歌唱家,他们用歌声发起了一次对年龄的逆袭,除了体现出一种时尚与怀旧的“混搭”,更动人心怀的则是蕴含在诙谐中的人生况味与豁达。
说到春晚这种综合性的晚会,多样性一直是不二法门。但众口难调,编导既要考虑不同受众的娱乐、审美需求,还要找到“有意味的形式”,让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找到兴奋点。以那三个老歌唱家唱的《狂野之心》为例,假如他们都中规中矩地唱一首代表作,可能会有一定效果,但反响肯定不如现在,因为单纯的怀旧毕竟难抵几代人的共鸣。这或许就是创意的力量。
说到编排,北京台的晚会有个衔接可谓“神来之笔”。那就是由79岁的刘秉义诉说年轻时代的偶像叶塞尼亚开始,直至叶塞尼亚在其呼唤之下出现在舞台上。我相信,在那一刻,有多少从那个年代走来的人怦然心动。所谓的“时光穿越”,不过就是这个意味了。
由此可见,一台晚会单个节目的质量固然重要,但如何编排,以及参与者都能放开玩儿更重要。北京台的晚会显然在编排上下了很大功夫。它表明,对一台有激情、有质量、有品位、有欢乐、有年味的晚会来说,靠节目内在的艺术关系串联、衔接,远胜过几个主持人费尽心力地插科打诨。借用杨坤在《中国好歌曲》里的一句话,那就是“走心”为上。只要诚意十足,即便录播,也丝毫不会影响效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