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地处欧洲大陆西北,但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素有“欧洲门户”美誉的荷兰,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商业和贸易往来的必经之地。
当地时间22~25日,自中荷建交40多年来,荷兰迎来了首位中国国家主席。国家主席习近平一行于22日中午抵达荷兰阿姆斯特丹后,便正式开始了其上任后的首次欧洲行。
当地时间23日,习近平在海牙同荷兰首相吕特举行会谈。双方就中荷关系和中欧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达成重要共识。双方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决定建立开放务实的中荷全面合作伙伴关系。
根据荷兰驻华大使馆此前提供的信息,23日另外一个重头戏便是在诺德韦克举行的“2014中荷经贸合作论坛”。习近平与荷兰国王亚历山大亲临论坛,并发表演讲。
此外,中荷双方还签订了一份乳制品协议,荷兰乳制品专家将帮助中国生产商提高乳制品的产量与质量。
24~25日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也是习近平此行的一大看点。
反对贸易保护主义
在与吕特的会谈中,双方除了将加强在农业、水利、食品安全方面的合作外,习近平还特别强调,坚持相互开放和自由贸易,共同反对保护主义,希望荷方为中国企业在荷投资提供更多便利,希望荷方在欧盟内部发挥积极影响,推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早日完成,尽快启动中欧自贸区建设联合可行性研究,妥善解决中欧无线通信产品贸易摩擦。习近平也欢迎荷方参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
根据荷兰媒体的消息,此次约有来自290家企业的249位中国企业家代表出席了中荷经贸论坛。其中不乏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华为、中兴、伊利等金融、通讯、食品企业的巨头。
荷兰外商投资局(NFTA)的信息显示,2013年中荷双边贸易额达701亿美元,同比增长3.8%,创历史最高纪录。这表明,在荷兰经济正经历衰退后的缓慢复苏之际,中荷两国在2013年取得的贸易成绩是两国倡导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果。
中企加速在荷布局
相对于作为欧洲经济领头羊的法德两国,位于欧陆西北部的荷兰,尽管国土面积不大,但是蕴含的经济潜力无穷。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荷兰2013年人均GDP为略超5万美元,高于法德两国的4万多美元。
不过,由于享有“欧洲门户”的地理优势,荷兰对于中国企业进入欧洲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荷兰外商投资局获取的信息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在荷兰的投资企业和项目总量约为380个,涵盖贸易、运输、金融、电子、化工、能源等众多领域。这些企业进驻荷兰的同时,也通过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激活了当地的经济。
此外,在2006~2013年期间,中企在荷兰的并购活动日渐活跃,出现三个新的特点。就交易数量和金额而言,工业行业是中企在荷兰并购最为活跃的领域。先进的技术、行业品牌以及客户资源,都成为荷兰吸引中国买家的主要优势。同时,能源与公共事业的交易总额位列第二,说明中国对于上述两个领域的技术需求不断增加。再者,物流、运输以及科技行业也排在并购榜的前列。这一方面是因为荷兰的传统优势所在,另一方面也由于中企在这一领域经历行业整合后,国际竞争力逐渐加强。
去年11月,在对中国进行上任后的首次正式访问中,吕特表示,荷兰不惧中国投资,尽管中国与荷兰从幅员到文化都是两个反差较大的国家,但是经贸关系却越来越成为连结着荷中两国的牢固纽带。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